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陕西省蜱的种类与自然地理分布。方法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获蜱类标本。结果陕西省有26种蜱,长角血蜱、波斯锐缘蜱、翘缘锐缘蜱在陕西省6个自然地理区划内均有分布,其他蜱的分布有一定的地理特征。结论发现陕西省蜱类新记录12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对于形态鉴定存在争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在植被中采集到6种蜱虫,即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中华硬蜱和金泽革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总蜱数的90.6%,越原血蜱和北岗血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蜱虫在草地中多见,占总采集数的68.2%,林地占9.4%,灌木丛占1.2%。从发育阶段来看,幼若蜱居多,分别占19.1%和68.2%,成虫较少,雌性占6.6%,雄性占6.0%。在宿主体表采集到1 513只蜱虫,归为4属13种,为长角血蜱、铃头血蜱、褐黄血蜱、钝刺血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豪猪血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微小扇头蜱、粒形硬蜱、中华硬蜱和龟形花蜱,龟形花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长角血蜱是江西省常见种(占总采集数的30.5%)和广布种。长角血蜱寄主广泛,其中野兔体表常见,侵害率为33.3%,犬体表较少见,侵害率为2.3%(χ~2=23.68,P=0.001 3)。此外,侵害野兔的长角血蜱占总长角血蜱总数的64%,远高于其他寄主。侵害宿主的蜱虫中,幼虫347只,占22.9%;若虫249只,占16.5%;雄虫404只,占26.7%;雌虫513只,占33.9%,性别均匀。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将为该地区蜱虫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 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形态学方法鉴定采集到两种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蜱的12S rDNA经克隆、测序,用PAUP 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河南省两种蜱的12S rDNA序列分别与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曲阜市蜱类的种群分布、活动规律及侵害状况。方法采用布旗法和体表查捉法分别调查野外游离蜱和动物体表寄生蜱,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在宿主动物和环境中分别捕获蜱294和62只,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在所调查的458只(头)宿主动物中,阳性宿主130只(头),侵害率为28.38%。结论调查采集到的356只蜱均为长角血蜱,是当地的优势种,夏、秋季为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扬州市蜱虫种类及分布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布旗法和体表捡蜱法对不同生境和动物体表的蜱虫进行采集。结果 2019—2021年扬州市共采集游离蜱450只,属3种,分别为硬蜱科血蜱属的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和稚鸡血蜱,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431只,占95.78%)。农村外环境密度要高于景区。检查宿主动物389只,有28只带蜱,带蜱率为7.20%。结论 扬州市农村外环境和景区生境以及宿主动物体表均有蜱虫孳生,长角血蜱是扬州市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济南市丘陵地区蜱的种类、宿主、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采用宿主体表捡拾法采集寄生蜱、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并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结果在宿主动物和环境中分别捕获蜱614和108只,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其中,羊体表捕获蜱596只,占调查宿主动物的97.1%。所有宿主动物中,羊携带蜱比例最高(53.3%),带蜱指数最高(6.7只/只或头)。在3组蜱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1组蜱样本中检测到立克次体阳性,4份样本均来自羊群。结论济南市的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放养羊群是当地蜱主要宿主动物;部分蜱可能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和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染带关系和病原体携带状况,为蜱媒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宿主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蜱,用鼠笼捕捉鼠形动物,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蜱媒传染病感染情况。结果 建德地区主要蜱种有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和镰形扇头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布旗法6月蜱密度最高,体表检蜱法6月带蜱率最高。在蜱及宿主动物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原虫、查菲埃立克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6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并存在病原体复合感染。结论 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广泛分布,而且携带多种病原体,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地理区划长角血蜱的宿主选择情况。方法采用动物体表查捉法调查七个地理区划中长角血蜱对不同宿主的侵害情况,统计宿主的阳性率。结果在家养动物中,被调查宿主数量及宿主阳性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羊(1231,57.8%)、牛(513,46.0%)和狗(373,38.9%)。在野生动物中,被调查的兔、鼠、刺猬的阳性率分别为40.8%、21.3%、100.0%。被调查宿主平均阳性率47.9%。在河南省七个地理区划中,5个地区的优势家养宿主为羊,2个地区的优势家养宿主为牛。结论河南省长角血蜱的优势宿主为羊、其次为牛,不同地理区划的优势宿主不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余姚市蜱虫种群分布特点和病原体携带情况,为防制蜱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2018年在余姚市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区、平原以及杭州湾沿岸设立监测点,野外生境采集游离蜱,在饲养动物(羊、牛、犬)和野鼠等宿主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采用人工布旗法和体表检蜱法收集蜱标本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共采集成蜱481只,其中游离蜱7只,占1.46%;寄生蜱474只,占98.54%。共3属3种,分别为血蜱属长角血蜱、扇头蜱属血红扇头蜱和硬蜱属中华硬蜱,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453只占94.18%。检查宿主动物251只(头),其中带蜱63只(头),带蜱率为25.10%,带蜱指数为1.89。游离蜱平均密度指数为0.10只/(布旗100 m·h)。山区宿主动物带蜱率较高,为42.37%;不同生境宿主动物带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蜱样品中未检测到汉坦病毒和新型布尼亚病毒,属水平上以葡萄球菌属为主,最高丰度达98.76%,寡养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立克次体属3个菌属丰度均15.00%。结论余姚市野外生境和宿主动物体表均有蜱虫孳生,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蜱虫携带的微生物种类较丰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锡市小型兽类寄生蜱,为防控相关蜱媒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在野外采用鼠笼法,在室内采用电子猫灭鼠法捕捉鼠类等小型兽类,检获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蜱,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锡市小型兽类主要为鼠类、刺猬、黄鼬、鼩鼱,野外优势鼠类为黑线姬鼠和北社鼠,分别占野外鼠类总数的47.5%和43.2%;室内优势鼠类为黄胸鼠和褐家鼠,分别占室内鼠类总数的67.6%和29.7%。发现7种蜱虫,分别为褐黄血蜱、长角血蜱、越原血蜱、粒形硬蜱、中华硬蜱、寄麝硬蜱和镰形扇头蜱,分别占检获总数的71.7%、10.3%、2.2%、14.0%、0.7%、0.7%、0.4%。刺猬、黄鼬、野外鼠的蜱虫感染率分别为100%、66.7%、15.4%,室内鼠和鼩鼱未发现蜱感染。卡方检验显示,除鼩鼱分别和野外鼠和室内鼠的蜱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类群的小型兽类蜱虫感染率差异都显著。结论无锡市的蜱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应主要关注黑线姬鼠、北社鼠、刺猬等宿主动物,以及长角血蜱、褐黄血蜱、粒形硬蜱等优势蜱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金华地区蜱类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为查明金华地区发生的人可疑埃立克体病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从2005年1月起,于每月10、20、30日在1例人可疑埃立克体病例所在区域的某山脉及金华市周边集贸市场,对该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类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金华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类有6属6种,其中中华硬蜱在1年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2-4月和10-12月;龟形花蜱出现略晚,为3-5月,也呈双峰型分布,在8-10月会出现另一个小高峰;长角血蜱只有1个高峰期,在5-9月。结论金华地区的龟形花蜱和中华硬蜱为优势种,而前者曾检测出埃立克体,因此可能引起一些蜱媒传染病的发生,应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宁波口岸蜱的种群特征和莱姆病病原携带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蜱,用PCR法检测蜱类中携带的莱姆病DNA片段。结果采集蜱872只,隶属于1科3属3种,分别为中华硬蜱、长角血蜱、镰形扇头蜱,其中长角血蜱占97.36%,为优势种;3-9月均可捕获蜱,3-6月为高峰期,7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检测均呈阴性。结论查清宁波口岸蜱的种群结构,宁波口岸尚无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安徽口岸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2018—2019年,在安徽省7个口岸的不同生境,用布旗法采集野外的游离蜱,用宿主体表捕捉法收集寄生蜱。对采集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蜱1890只,其中游离蜱1 866只、寄生蜱24只。经鉴定隶属于2属2种,分别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粒形硬蜱(Ixodes granulatus),其中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99.21%。自然生境中蜱密度从高到低的口岸依次为合肥新桥机场、池州口岸、黄山机场、芜湖口岸、马鞍山口岸、铜陵口岸、安庆口岸,密度分别为10.08、5.00、4.01、3.49、2.99、0.35、0只/人工小时。羊的带蜱率为42.86%,野鼠的带蜱率为15.38%。5、6月及9月为蜱数量高峰期。结论安徽口岸地区优势蜱为长角血蜱,除安庆口岸外,其他口岸自然生境中均有蜱的滋生,密度不一,应重视蜱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苏州市丘陵山地风景区蜱的地理分布及其病原体携带感染率,旨在评估和预警该地区蜱传疾病的传播风险。【方法】利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采用PCR方法检测蜱体内巴贝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蜱传脑炎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结果】共捕蜱148只,隶属于1科3属4种,分别为长角血蜱(占47.3%)、中华血蜱(占49.3%)、血红扇头蜱(占2.0%)及微小牛蜱(占1.4%)。蜱标本中巴贝虫、伯氏疏螺旋体、蜱传脑炎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核酸检测阳性,最小感染率为2.8%。【结论】该地区蜱分布广泛,种类以长角血蜱和中华血蜱为主;部分蜱携带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应加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监控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苏州市丘陵山地风景区蜱的地理分布及其病原体携带感染率?旨在评估和预警该地区蜱传疾病的传播风险?【方法】利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采用PCR方法检测蜱体内巴贝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蜱传脑炎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结果】共捕蜱148只?隶属于1科3属4种?分别为长角血蜱(占47.3%)、中华血蜱(占49.3%)、血红扇头蜱(占2.0%)及微小牛蜱(占1.4%)?蜱标本中巴贝虫、伯氏疏螺旋体、蜱传脑炎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核酸检测阳性?最小感染率为2.8%?【结论】该地区蜱分布广泛?种类以长角血蜱和中华血蜱为主?部分蜱携带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应加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监控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 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形态学方法鉴定采集到两种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蜱的12S rDNA经克隆、测序,用PAUP 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河南省两种蜱的12S rDNA序列分别与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combined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marker for identifying Haemaphysalis longicomis and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Methods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domestic animals and wild environment in epidemic area of Hubei and Henan provinces where cases of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were prevalent. We classified the ticks by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before 12S rDNA of tick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subsequently sequenced.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PAUP4.0. Results The ticks belonged to Haemaphysalis longicomis and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ed b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cks. 12S rDNA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while data confirmed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ults. Conclusion The method based on morphology that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marker seemed a goo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on of ticks.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生态及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种类、生态,制定防制措施。方法采用人工布旗小时法和牛诱法采集蜱。结果在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7县、市采获蜱30 023只,计3属5种。丘陵草地的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99.7%);针阔混交林为嗜群血蜱(69.5%);灌丛、林缘和阔叶林均为森林革蜱,分别占96.1%,85.1%和41.2%。不同月份的蜱种组成有所不同。5种蜱的活动时间,嗜群血蜱13旬,日本血蜱12旬,长角血蜱10旬,全沟硬蜱10旬,森林革蜱8旬;高峰期,森林革蜱在5月上旬,全沟硬蜱和日本血蜱均在5月下旬,长角血蜱在6月中旬,嗜群血蜱在6月下旬。结论为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生态和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当地莱姆病的主要生物媒介一蜱的种类、带菌状况以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布旗法及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对蜱种进行鉴定。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共收集到1226只蜱,经鉴定属于硬蜱科中2属2种:硬蜱届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长角血蜱。其中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构成比占92.58%(1135/1226);随机对300只长角血蜱进行针对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检测,有14只阳性,阳性率为4.67%。并对其余926只蜱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未得到莱姆病螺旋体。结论血蜱可能是天津蓟县地区莱姆病传播的主要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山区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虫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调查游离蜱和人工拣拾法调查动物体表寄生蜱。结果 野外生境采集到游离蜱50只,平均密度为0.045只/100 m,其中长角血蜱平均密度为0.038只/100 m,血红扇头蜱平均密度为0.007只/100 m;调查1 158只动物,总带蜱率为2.94%,总带蜱指数为0.037。龙门山脉以大邑县捕获最多,共计捕获21只;龙泉山脉以龙泉驿区捕获最多,共计捕获52只。除3月外,5—9月均捕获到游离蜱和寄生蜱。结论 成都市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均有蜱虫分布,长角血蜱是成都市的优势种,林地和羊群孳生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00年4-10月对北京部分林分进行了设点调查,了解不同调查点蜱和鼠的组成,密度,优势种,季节消长。方法: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用夹日法捕获野鼠。结果:采集游离蜱1608只,分属长角血蜱,嗜群血蜱,森林革蜱;从野鼠体表检获寄生蜱14只,其中8只全沟硬蜱,6只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为优势蜱种,占捕蜱数的77.3%。除怀柔青龙峡外,各调查点均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蜱数的70%以上。怀柔汤河口蜱于4-9月活动,在5月下旬出现高峰,7月上旬出现次高峰;房山区十渡蜱于4月下旬至10月活动,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出现高峰和次高峰。夹日法捕获8种野鼠共87只,捕鼠率为2.42%(87/3 600),社鼠占的比例最高,为46%。结论:不同调查点蜱和鼠的组成,密度,季节变化不同,这可能与调查点的生境有关。本次调查共发现5种硬蜱和8种野鼠,它们可能在某些蜱传疾病的形成,维持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