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研究代谢产物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传统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到针灸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必然。本研究从针灸与代谢组学的内在联系和代谢组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展开,随着针灸作用机制与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的深入研究,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作用机制的诠释、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隶属于系统生物学。近年来,该方法在中医学领域研究颇多,尤其对针灸研究做出较多贡献,为探讨其在针灸学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针灸的现代化发展,该文通过搜索近5年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有关针灸的代谢组学研究,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概况、代谢组学在腧穴作用规律中的应用和临床作用机制3方面进行综述,为将来针灸在实验及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灸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著称于世,是我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制定标准对于提高一个学科的学术成熟度是非常重要的,针灸标准化离不开针灸名词术语规范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内容包括总论、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史文献等7个部分内容。针灸名词术语标准化建设不仅是针灸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针灸教育、科研、临床、交流等发展的基础,更为针灸学体系其他项目标准化建设提供必需的基础保障,是针灸学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奠基之石。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是新近兴起的一种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反应生物体接受刺激时所作出的代谢物层面的变化,与中医整体观十分吻合,因此广泛用于中医中药学的研究中,在针灸学机制的研究中早已将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来针灸代谢组学的研究日趋增多,在揭示针灸作用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对现今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愿能为代谢组学广泛应用于针灸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树剑  辛陈  荣培晶 《中医杂志》2023,(10):973-977+991
传统的针灸学理论知识、临床知识、技术知识在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分别演化为针灸现代知识结构中针灸人文、针灸临床、针灸工程等知识板块,附以实验室生成的针灸科学知识板块,形成了现代针灸学科知识体系。基于知识结构,针灸学科可以分化为人文针灸学、临床针灸学、工程针灸学、科学针灸学四个分支学科。此学科构成方式具有涵括性、稳定性与开放性特点,有利于针灸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脂质代谢组学的发展、特点、测定方法以及两者之间联系,总结脂质代谢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将脂质代谢组学与针灸相结合,对于针灸理论体系、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现代化与国际化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灸标准化是当今针灸学领域里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的针灸标准化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针灸标准化不仅对针灸临床操作、教学、科研以及国内国外交流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还对今后针灸乃至中医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以及保持和发扬我国针灸医学的优势和特色,维护我国在国际针灸界的领先地位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针灸标准化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8.
针灸是一种注重机体完整性和自然治愈能力为特征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病的确切疗效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有了重大进展。通过实验研究 ,针灸治疗这些病的机理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阐明。针灸的实验研究给古老的针灸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针灸学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针灸学日益受到各国科技界的重视 ,成为各国科学家们竞相研究的重点。把中医针灸学术与现代科学沟通起来 ,实现针灸诊疗技术现代化 ,并对针灸的作用、作用规律、作用原理进一步进行研究。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培养新一代针灸专业人才 ,不仅应该系统掌握针灸学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分析基于代谢组学针灸研究领域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8月针灸领域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纳入文献67篇,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56篇。文献包括综述类11篇(16.42%)、临床试验32篇(47.76%)、动物实验22篇(32.84%)与实验计划2篇(2.99%)。涉及疾病19种,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研究热点共25篇(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主要是核磁共振技术35篇,检测样本主要为血浆28篇。结论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针灸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先进的代谢组学技术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针灸的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针灸学国际化中的本土化进程对中国传统针灸学构成的严峻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办法。认为对于针灸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缺乏深刻认识,主要是由于针灸队伍知识结构的欠缺造成的,而针灸学教材的革新是有效调整知识结构的基础;针灸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分离出符合科学本质的现代针灸学版本,并与传统针灸学版本并行施教。发展符合科学本质的现代针灸学既是应对西方针灸学挑战的迫切需要,也是针灸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许云祥 《中国针灸》2006,26(9):673-675
目的:为培养复合型针灸高级人才,对针灸学双语教学进行探讨。方法:从双语教学的概念出发,结合针灸学自身的特点,分析与探讨针灸学双语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问题。结果:针灸学的双语教学应该从统一思想、正确定位出发,同时注重双语教学教师、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教材、教学考试等的选择,并采用适当方式使双语教学成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巩固与升华。结论:针灸学的双语教学是顺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只有妥善处理针灸学双语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针灸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不能为国外的主流医学所接受和认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大多针灸临床研究的研究目的宽泛不明确,缺乏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和运用.评价针灸治疗的特异性效应与评价针灸治疗的整体效应是我国针灸临床研究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明确针灸临床研究目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是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基于针灸自身特点及针灸临床研究的特殊性,针对针灸临床研究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如试验设计类型、盲法、对照组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等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针灸临床研究者提供方法学指导,提高我国针灸临床研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体外冲击波在医学领域还仅用于粉碎肾结石。近几年产生了一种新型设备,它可以输出较为柔和的体外冲击波。这种新型的体外冲击波也可用于肌肉系统中的疼痛激发区治疗。这种冲击波被称为直线弹道式体外冲击波。2002年笔者构思了一种仪器,它可以产生直线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并应用在针灸穴位处。笔者采用此仪器,对500余名病人使用了这一方法。实践表明,对于多种疾病来说,这一方法比单纯使用针刺效果更好。体外冲击波针灸是在针刺、灸疗、穴位按摩、电针灸和激光针灸之外,又一种对针灸穴位施加刺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综述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方法 复习90 年代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穴位埋线、针药结合、其他疗法、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概况。 结果 针灸能够疏通经脉,调理气血,醒脑开窍,熄风定惊,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实验研究方面初步证实针灸具有调整脑内神经突触间神经递质的作用。 结论 针灸治疗癫痫,今后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着重治疗机理、有效穴位选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作用,针刺出血是针灸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针灸科大夫要认识到针刺出血(血肿)毕竟是异常情况.因此在临床操作中要仔细认真,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针灸不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的不良反应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在针灸已经逐渐得到世界承认的今天,仅仅是探讨其主治功能不够的,针灸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针灸界的警觉与深入研究,本文探讨了针灸不良反应未被重视的原因及后果,针灸不良反应产生的可能原因,研究的意义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对刺法量学要素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 《中国针灸》2004,24(5):359-360
为了避免针灸学的量学研究背离中医学的原则和精神,指出新版中医专业针灸学教材中提出的关于针灸操作的量学要素的一些不妥之处.认为针灸的刺激强度不是一个机械的规定,而是应该根据不同个体对针灸的反应性来定,要"因人制宜";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应根据西医学的个别指标来定,要重视历史的经验,考虑到临床的可行性.指出针灸学的量学问题是一个复杂而牵涉面广的课题,要花大力气研究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视体质为影响针刺手法和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就针灸临床上审察体质的意义,体质与针灸反应性和耐受性的关系,体质差异与针灸不良反应等方面逐一探讨了《黄帝内经》中体质学说与针灸临床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针灸临床应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只有充分贯彻“因人制宜”的治则才能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谈谈腹针疗法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薄智云 《中国针灸》2001,21(8):10-18
腹针疗法是一种新的针灸,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症广等优点,本文从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论的腹针临床特点和从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的腹针辨证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较详的介绍,为针灸的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