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缺血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反复冠状动脉微球栓塞,模拟缺血性心脏病所诱导的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建立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股动脉穿刺方法,对125条比格犬冠状动脉进行反复微球栓塞,直到出现DHF症状,比较栓塞前和最后1次栓塞后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血清脑钠肽水平以及组织形态学的差异。结果(1)125条比格犬经反复冠脉微球栓塞,最后成功建立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6条,其中收缩性心衰犬48条、DHF犬38条。(2)DHF犬与术前比较,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58.88%±12.38%降至54.56%±10.47%(P〉0.05),而左室舒张末压则由8.79±3.24mmHg升至15.27±6.04mmHg(P〈0.01);等容舒张期松弛时间常数(τ)由36.99±2.91ms升至57.80±9.79ms(P〈0.01);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速度(E)/心肌舒张早期峰速(Em)由10.76±2.40升高至13.47±4.84(P〈0.01)。(3)脑钠肽浓度对数水平由1.86±0.18pg/ml升高至2.37±0.07pg/ml(P〈0.01)。(4)光镜下可见DHF犬心肌出现细胞肥大、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结论应用反复经皮冠状动脉微球栓塞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稳定的DHF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血压导致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肾上腹主动脉缩窄组(n=18)、肾下腹主动脉缩窄组(n=16)、假手术组(n=16),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术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术后12周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肾上和肾下组大鼠分别出现室间隔厚度(1.83±0.11、1.74±0.12)、左室后壁厚度(1.81±0.11、1.67±0.13)、左室心肌重量(0.89±0.16、0.81±0.12)比对照组(分别为1.38±0.05、1.34±0.06、0.63±0.13)增加(P〈0.05),其它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组出现心衰表现,等容舒张期时间(50.39±9.69)比对照组(39.71±17.96)延长(P〈0.05),左室舒张末压(28.83±3.47)比对照组(5.15±2.68)升高(P〈0.01),-dp/dtmax(4712.81±1888.44)比对照组(7132.18±1428.08)降低(P〈0.01),Em/Am下降(P〈0.05),射血分数和+dp/dtmax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肾上腹主动脉缩窄组出现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射血分数保持正常,符合人类高血压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辉  王健 《职业与健康》2009,25(6):664-66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致急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天津市天和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致急性心衰患者36例,在常规使用利尿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rhBNP,连用48h,测定治疗前和停止用药4h后的血浆中BNP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末内径(LVED)、左房内径(LAED)等指标。比较rhBNP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rhBNP治疗后患者血浆中BNP水平降低(781.3±355.3)pg/ml(P〈0.01),LVEF提高(6.11±4.2)%(P〈0.01),心率下降(19.33±12.37)次/min(P〈0.01),左房内径减少(5.56±3.10)mm(P〈0.01),左室内径和收缩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致急性心衰使用rhBNP静脉注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N-末端脑钠肽浓度与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UA)分级,心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32例,Ⅳ级28例,同时纳入正常健康体检组20例做为对照,观察两组脑钠肽、左室舒张未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衰BNP数值随NYNA分级升高而升高,与NYHA成正相关(r=0.687),与LEVEF成负相关(r=-0.713),与LVEDD成相关(r=0.716),心力衰竭各级别心功能的BNP水平和LEV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心衰标准化治疗2周后,血清脑钠肽水平下降≥30%较〈30%的患者1年内死亡率低(χ2=14.21,P〈0.01)。结论血清脑钠肽对慢性心衰的早期诊断,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评价。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11例,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SI观察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心脏同步性参数的变化,评价CRT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心脏失同步性评估均提示左室内失同步,CRT术后左室内失同步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67.4±2.3)mm降至(58.1±.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1.5±.9)%升至(40.5±.9)%(P<0.05),不同步指数(12-Tp-SD)由(140.1±28.5)ms降至(54.1±20.8)ms(P<0.05)。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活动耐量显著改善。结论 CRT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左室不同步指数,从而改善左室功能。TSI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的患者入选、指导左室电极置入位置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袁园  唐其柱 《职业与健康》2013,(21):2882-2883
目的研究QTc间期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1例DCM患者和85例健康检查者心电图,分析其QTc间期的差异。91例DCM患者按QTc间期分为QTc间期〈450ms组和QTc间期/〉450ms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患者QTc间期也明显增宽(454.88±4.67vs409.95±1.93,P〈0.05)。QTc间期I〉450ms组DCM患者相比于QTc间期〈450ms组,LVEDD明显增大(66.42±1.04vs61.95±1.10,P〈0.05),LVEF明显降低(32.79±0.79Y.S35.72±0.69,P〈0.05)。结论DCM患者QTc间期有显著改变,QTc问期与LVEDD以及心功能有一定关系,可能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左室舒张功能衰竭(DHF),探讨其与脑钠肽(BNP)的关系.同时分析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卡托普利、氯沙坦干预D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方法 (1)依据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计算比值(E/A)<1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另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浆脑钠肽的变化.(2)将10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组l,52例)和氯沙坦(治疗组2,48例)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并对两组的差值进行比较.(3)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BNP.结果 (1)DHF患者血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比较,血浆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46).结论 BNP检测与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均能显著降低D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作用相近.由此可见,检测血浆BNP浓度有助于临床DHF诊断及危险分层,可作为DHF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和预后估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DEF)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n=33)和对照组(n=23)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周左右行冠状动脉造影,据结果施行介入治疗术。观察住院期间、3个月和6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6个月时,PCI组中LVEDVI为(51.8±5.7) mL/m2,LVESVI为(25.7±3.6)mL/m2, LVEF 为(53.6±3.1)%;药物组中LVEDVI 为(56.6±7.1)mL/m2,LVESVI为(28.4±6.3)mL/m2,LVEF 为(49.9±2.3)%,与药物组同期比较,PCI治疗后LVEDVI、LVESVI显著减少(P〈0.01),LVEF显著增高(P〈0.01),防止左心室进一步重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 PCI治疗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a)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3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DHF组)、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SHF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峰速度(A)并计算E/A、E峰减速时间(DT),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纵轴室间隔和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sep和Elat),计算Ea和E/E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DHF组LAD、lVST明显高于对照组[(44.90±8.31)mm 比 (30.87±3.48) mm、(9.43±2.18) mm 比(8.17±1.12) mm,P<0.05].SHF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HF组[(66.30±10.21)mm比(44.77±4.17) mm和(48.60±8.85) mm,P<0.05],LVEF、D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HF组(P<0.05).(2)DHF组和SHF组Esep、Elat、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Esep、E/Elat、E/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DHF组和SHF组B型钠尿肽(BNP)明显高于对照组[ (477.73±722.76)、(978.60±825.04) ng/L比(29.23±17.84) ng/L,P< 0.05],SHF组BNP明显高于DHF组(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Ea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BNP存在相关性(P<0.05).(5)E/Ea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95% CI:0.000~1.000),E/Ea鉴别DHF和SHF的AUC为0.857(95% CI:0.773 ~ 0.940),与E/A对比E/Ea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结论 慢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异常,结合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更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病3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l)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尿激酶)疗法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发病3 h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诊PCI组、静脉溶栓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QTd变化,同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PCI组QTd从术前的(78.2±10.8)ms降至术后的(39.7±6.16)ms(P〈0.01),静脉溶栓组QTd从由溶栓前的(77.9±10.3)ms降至溶栓后的(43.6±7.1)ms(P〈0.01)。两者治疗后进行对比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3 h内STE-MI患者急诊PCI降低QTd优于静脉溶栓疗法。急诊PCI术后QTd缩短更显著,表明急诊PC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那君 《现代保健》2014,(5):23-2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并舒张压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本院就诊的126例EH合并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12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VEGF和hs-CR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心脏结构、左室功能参数变化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径(LVESD)显著减小,二尖瓣返流现象显著减轻,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充盈数(LVPFR)显著增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以及VEGF和hs-CRP、N末端钠肽原(NT-proBNP)均显著降低,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EH并DHF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与脑利钠肽(BNP)在老年无症状心力衰竭中的相关性。方法62例无症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按BNP水平分为BNP正常组、BNP异常组,将25例有症状的心力衰竭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间组织多普勒的差异。结果BNP正常组、BNP异常组、对照组的Em/Am分别为0.73±0.12、0.57±0.06和0.62±0.10,3组之间比较P〈0.05;平均Sm依次降低,分别为8.6±1.5cm/s、7.4±1.3cm/s和5.3±1.0cm/s,但是在BNP正常组、BNP异常组间比较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二尖瓣E/Em依次增大,分别为11.0±2.7、14.5±2.3和16.8±3.5,3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无症状心力衰竭BNP异常组舒张功能障碍程度较BNP正常组严重,可能是早期的舒张性心力衰竭,BNP对舒张性心衰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二尖瓣E/Em比值可有效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充盈压。  相似文献   

13.
陈泽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39-1440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为(1 931.5±187.19)pg/m L、左室舒张末直径(48.4±4.41)mm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为(47.8±5.30)%,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37%和94.7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和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骨髓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标准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治疗前LVEF分别为(42.1±5.8)%、(43.9±6.7)%,术后1年随访分别为(54.1±4.8)%、(49.8±7.7)%;治疗前BNP分别为(699±101)ng/L、(687±95)ng/L,随访分别为(305±78)ng/L、(399±89)ng/L;治疗前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为(26.8±8.6)%、(26.3±6.5)%,随访分别为(15.8±4.3)%、(20.5±7.8)%,两组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移植组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的3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前列地尔及托拉塞米治疗,前列地尔2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托拉塞米20-40mg静脉注射2次/d;托拉塞米用3d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其余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变。疗程1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体质量、尿量、血肌酐、电解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水肿、肺部干湿性哕音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治疗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低钾血症,经及时补钾得以纠正。治疗后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63.8±7.6)kg比(82.6±10.7)kg],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升高[(2328.3±367.8)ml/d比(568.7±104.6)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与治疗前比较升高[(44.5±8.3)%比(31.9±10.2)%],血肌肝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97.8±18.6)μmol/L比(143.8±2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567.4±212.3)ng/L比(2726.5±52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快速有效改善症状,有助于心肾功能的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左房功能指数(LAFI)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HFNEF患者110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组(43例)、NYHAⅢ级组(40例)和NYHAⅣ级组(2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LAFI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同期行血浆脑钠肽(BNP)测定,观察LAFI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及LAFI与血浆BNP、E/E,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越差,血浆BNP、E/E’越高,LAFI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0.9±26.1) ng/L,6.4±2.0,0.73±0.10,NYHAⅡ级组:(230.1±85.9) ng/L,10.0±3.7,0.46±0.30,NYHAⅢ级组:(398.6±98.7) ng/L、16.9±4.0,0.26±0.30,NYHAⅣ级组:(680.3±146.6) ng/L,23.8±3.9,0.17±0.2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FNEF患者LAFI与血浆BNP、E/E’均呈负相关(r=-0.868,-0.873,P<0.01).结论 HFNEF患者LAFI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很好的相关性,LAFI能够很好地早期诊断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CHF伴重度OSAHS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接受nCPAP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5例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19/25)比40.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组:(127.52±10.38)/ (72.44±4.92) mmHg(1mmHg =0.133 kPa)比(176.80±12.90)/(100.44±5.55) mmHg;对照组:(150.12±18.96)/(81.64±9.42) mmHg比(176.00±11.69)/(96.08±18.59) mmHg],且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LVDd、BN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9.12±3.18) mm比(57.44±3.62) mm、525.52 ng/L比785.25 ng/L、(7.76±1.69) mg/L比(18.04±2.58) mg/L]; LVEF显著升高[(46.12±2.52)%比(38.68±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LVDd、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hs-CRP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668.66 ng/L比850.96 ng/L、(12.88±2.02) mg/L比(19.40±2.30) mg/L],但下降幅度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CHF伴重度OSAHS患者,nCPAP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