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c leukemia,AL)组织中中端粒酶和p170共同表达与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43例AL患者治疗前、后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170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与p170表达呈正相关性,r=0.745,P=0.02;双阳者CR率为29.4%(5/17);双阴者CR率高达83.3%(1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AL患者端粒酶与p170共表达者临床缓解率更低,更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及90%(54/60),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4/60)及43.3%(26/60)。正常肝脏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顾伟英  陈子兴  胡绍燕  何军  岑建农  沈慧玲 《肿瘤》2006,26(10):910-913,919
目的:探讨不同白血病细胞株及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骨髓细胞中WT1(17AA+)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K562、SHI、Jurkat、NB4、NB4/WT1A、NB4/WT1D等白血病细胞株及7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骨髓细胞中WT1基因和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水平,并计算WT1(17AA+)/WT1比值。结果:白血病细胞株K562、SHI、NB4、NB4/WT1A、NB4/WT1D中WT1基因表达水平较Jurkat、U937高2~3个对数级,且K562和NB4细胞株中WT1表达以WT1(17AA+)剪接变异体优势表达。7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骨髓细胞中WT1总体表达水平在0.03~34.17之间,中位数为1.02,明显高于23例对照非白血病患者(P〈0.001),其WT1(17AA+)/WT1比值在0.30~0.93之间,中位数为0.62,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0.152,P=0.979)。结论:高表达WT1的白血病细胞株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WT1基因以WT1(17AA+)剪接变异体优势表达,且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 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P的表达。结果 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9.4%(54/68),hTR阳性率为98.5%(67/68),hTERT阳性率为91.2%(62/68)。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但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62/68,91.2%),仅7例hTERT表达阳性(10.3%),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9.0%(121/136),而ThTR与端粒酶的一致率为43.4%(59/136)。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后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UC1基因及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4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MUC1基因以及WT1基因的表达.观察MUC1基因及WT1基因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关系。结果:54例初治或复发AL中MUC1基因表达阳性率50.0%.WT1基因表达阳性率74.1%。MUC1基因阴性表达的初治非M3型AL 19例治疗完全缓解率达94.7%,MUC1阳性表达的初治非M3型AL 18例治疗完全缓解率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T1基因表达阳性与否与化疗疗效无关。结论:MUC1和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一定的表达,MUC1基因阳性表达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bcl-X/L的表达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癌组织进行了hTERT及bcl-X/L表达的检测。结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2.2%,hTERT及bcl-X/L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4%及71.1%,bcl-X/L的蛋白表达及hTERT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均有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bcl-X/L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hTERT及bcl-X/L的表达对端粒酶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eriptase,hTERT)在肺癌癌前病变(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肺癌中的作用。方法:41例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上皮组织、150例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及40例正常肺组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TERT基因在上述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2/40)的正常肺组织中可检测到hTERT基因的蛋白表达,61.0%(25/41)的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90.0%(135/150)的肺癌组织中可检出hTERT基因表达,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11.9,P〈0.01;且随着肺组织癌变过程的变化,hTERT基因的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X^2trend=107.7,P〈0.01。结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和恶性转化与hTERT基因的表达有关;hTERT基因检测有望成为诊断肺癌变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意义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VEGF和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VEGF表达强阳性率为64.0%(32/5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和增生内膜,两者阳性率均为0(0/30),P值均为0.0025;而ER表达阳性率为82.0%(41/50),明显低于正常内膜和增生内膜,两者阳性率均为100.0%(30/30),P值均为0.031。非内膜样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50.0%(6/12),显著低于内膜样癌92.1%(35/38),P=0.044;G3级内膜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50.0%(5/10),明显低于G1 95.2%(20/21)和G2级84.2%(16/19),P值分别为0.045和0.039;Ⅲ期内膜癌ER表达阳性率为42.9%(3/7),明显低于Ⅰ期93.8%(30/32)和Ⅱ期,72.7%(8/11),P值分别为0.029和0.049。G3级内膜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100.0%(10/10),明显高于G1级76.2%(16/21)和G2级84.2%(16/19),P值分别为0.048和0.049;内膜癌中VEGF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手术-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子宫内膜癌中VEGF表达与ER表达成负相关关系,r=-0.4216,tr=3.9705,P=0.0051。结论:ER表达与内膜癌发生和预后有关,VEGF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生长旺盛有关。内膜癌中ER表达可能通过调节VEGF表达而影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及其相关蛋白在骨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琳  丘钜世  傅宇阳 《癌症》2001,20(9):943-947
目的:研究骨肿瘤中端粒酶相关基因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和人端粒酶相关蛋白(human 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TP1)两个重要成分的表达及对评估肿瘤良、恶性的意义。方法:提取50例手术切除骨肿瘤组织、2种人成骨内瘤细胞系Saos-2、OS732和原代培养人成骨细胞的总RNA。用一步RT-PCR方法检测hTERT和TP1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骨肿瘤标本及细胞系均检测到TP1的表达。hTERT在17例良性骨肿瘤、33例骨肉瘤、2种人成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成骨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64.7%、57.6%、0%和0%。良、恶性肌肿瘤间hTERT表达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分化程度骨肉瘤间hTERT表达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步RT-PCR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的有效方法。hTERT和TP1表达水平的上调在骨肿瘤恶性进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在骨肿瘤发展和维持中可能有替代性(ALT)机制导致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RT-PCR)检测K562白血病细胞系、7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表达。结果:60例初治或复发AL中有44例患者高表达WT1基因,阳性率73.3%。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率分别为70.8%和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完全缓解(CR)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CR后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复发后又显著升高。结论:用NestRT-PCR测定WT1基因的表达可用作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争性白血病(AL)患者中端粒酶活性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对端粒酶活性进行定半量测定,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AL患者端粒酶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端粒酶活性在AL的不同病期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初治组,复发组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CR组(P<0.01),在治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L患者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为19.4%(7/36),在AL的不同病期P53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别。在初治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别(P均>0.05),端粒酶活性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与AL的病期和发展密切相关,突变型P53蛋白在AL中表达较低,对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较小,端粒酶的激活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AC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MAC方案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HA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中完全缓解(CR)33例,CR率82.5%,对照组60例中CR43例,CR率71.7%,观察组CR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2)。观察组1疗程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0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2)。结论:MAC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HP-1和JAK1 mRNA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及其与AL复发及初次诱导缓解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93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JAK1 mRNA的表达,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结果初治A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治疗完全缓解(CR)后表达增高(P=0.032),复发时SHP-1 mRNA水平降低(P=0.015);初治AL患者JAK1 mRNA表达水平较NC组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复发AL患者JAK1 mRNA表达水平较NC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47);初治AL患者SHP-1 mRNA阳性组的诱导化疗CR率为88.89%,阴性患者组CR率为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SHP-1与JAK1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48)。结论AL患者中SHP-1 mRNA表达降低或缺如,SHP-1 mRNA阳性表达是初治AL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并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AL细胞中JAK1 mRNA丰度可能增高。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细胞端粒酶基因表达对其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hTP1)是人端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胶质瘤细胞有端粒酶异常再活化,而hTERT和hTP1基因表达是否也相应增加,尚不清楚。本研究是为了探讨胶质瘤细胞hTERT和hTP1基因表达、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NA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等方法观察了70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本组70例胶质瘤hTERT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和82.9%.WHO Ⅰ~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间比较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TP1 mRNA和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以上五种阳性肿瘤细胞的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89~0.882,P〈0.0005),并均随肿瘤级别升高而相应增加,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凋亡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也为100%,但凋亡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级别升高而相应减少,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与前五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间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51 ~-0.775,P〈0.0005)。结论:以上指标对评价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hTERT和hTP1基因异常表达是其端粒酶再活化的先头条件,后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衰老凋亡和促进其增殖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