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8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酵母相胞壁碱溶性β-葡聚糖解生成的D-葡萄糖占菌体干重含量百分率的分类鉴定意义。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65株8种念珠菌及8种酿酒酵母的标准菌株上述含量值,并检测46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且与标准株结果相比较。结果:实验结果经Tukey法统计处理,可将9种菌分为3个同质性亚群,亚群1:酿酒酵母、克柔、季也蒙、光滑、热带念珠菌(P=0.065),亚群2:克柔、季也蒙、光滑、热带、近平滑、伪热带、星形念珠菌(P=0.336),亚群3:白念珠菌(P=1.000)。此外,酿酒酵母与8种念珠菌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指标能在属水平区分念珠菌和酿酒酵母,可将8种念珠菌分为3个亚群,且重复性较好。因此似能作为一种念珠菌分类鉴定研究的化学分类法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重PCR技术快速准确鉴定深部感染常见的6种念珠菌的效果.方法:应用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并与CHROMagar显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ROMagar快速显色法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较好的鉴别效果,对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的鉴别比较困难.多重PCR检测体系可以分辨所有6种念珠菌.结论:多重PCR体系较传统的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快速、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重PCR技术在快速鉴定引起真菌血症的重要医学酵母菌中的应用。方法:扩增酵母菌位于18S rRNA和5.8S rRNA基因之间的内转录间区(ITS)1的片段,以及白念珠菌位于ITS2区的特殊DNA片段,建立多重PCR方法,并鉴定血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结果: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分析显示光滑念珠菌482bp,季也蒙念珠菌248bp,近平滑念珠菌229bp,白念珠菌218bp和110bp,热带念珠菌219bp,新生隐球菌201bp,克柔念珠菌182bp。采用多重PCR方法共检测29例患者47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共50个分离株,其中白念珠菌27株,热带念珠菌8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4株,新生隐球菌2株,克柔念珠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1株,均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实验敏感性96%(47/50),特异性100%。多重PCR实验检测全过程共需8h。结论:多重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有助于播散眭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致病菌的菌种特征。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及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门诊就诊66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到的332株致病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4种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总感染率为69.45%共分离菌种6种。33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为288株占85%,光滑念珠菌23株占6.8%,热带念珠菌12株占3.54%,克柔念珠菌7株占2%,近平滑念珠菌4株占1.18%,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占1.18%,酿酒酵母菌1株占0.29%。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念珠菌酵母相全细胞水解生成的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65株8种医学上重要的念珠菌标准株及酿酒酵母标准菌株8株的酵母相全细胞完全酸水解产物中D-葡萄糖与D-甘露糖含量比值。同时测定了46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并与标准株进行了比较。结果经Tukey法统计处理,可将9种菌分成5个同质性亚群。经t检验比较,酿酒酵母和8种念珠菌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该比值结果能在属水平区分念珠菌和酿酒酵母,并可将8种念珠菌分为4个同质性亚群;且经临床分离株验证,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的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法国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将分离自VVC患者阴道内的念珠菌菌株鉴定到种,然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将4种常见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进行PCR扩增,并选用MspⅠ和HaeⅢ两种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4种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5株(7.50%),近平滑念珠菌7株(3.50%),克柔念珠菌5株(2.50%),热带念珠菌2株(1.00%);PCR扩增后均产生稳定、清晰的条带,扩增产物经MspⅠ,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4种和2种特异性带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PCR-RFLP方法在鉴定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中比较可靠、稳定、特异,但仍有方法繁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念珠菌黏附性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8株念珠菌和1株酿酒酵母均分别在YPD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絮凝沉淀和黏附现象,进一步在96孔微量培养皿中建立生物膜模型,测定生物膜的生长动力学变化。结果 9株菌株均具有絮凝沉淀的能力,经轻微振荡后白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不易重新悬浮,而酿酒酵母容易重新悬浮。9株菌株均能黏附于YPD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白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黏附性强,而其他菌株的黏附性弱。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都能形成生物膜,且生物膜念珠菌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白念珠菌和乳酒念珠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其他菌株强(P < 0.05);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高里念珠菌强(P < 0.05)。不致病的酿酒酵母不能形成生物膜。结论念珠菌具有黏附的能力,且强弱不同。致病性念珠菌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且强弱不同。念珠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与其黏附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奶粉吐温琼脂鉴定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改进白念珠鉴定方法。方法 设计奶粉吐温琼脂(MTA)可一次鉴定白念珠菌的芽管和顶端厚壁孢子,并选择来源不同的103株念珠菌(白念珠菌88株,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乳酒念珠菌各3株)与灭活人血清和玉米吐温琼脂相比较。结果 88株白念珠菌在MTA上能产生芽管的有69株,在灭活人血清上有78株。MTA上能产生芽管的有69株,在灭活人血清上有78株。MTA 24h能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DNA含量在真菌分类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我们用粘附式细胞仪测定了对数生长期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细胞内DNA荧光强度。结果显示;综合荧光值种间比较,无种间特异性。平均荧光值具有种间特异性,同种不同株的白念珠菌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最高(MIC90≤0.5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1.
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是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常规分离鉴定念珠菌的方法既繁琐且所需时间长 ,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简便的实验方法。作者研究应用念珠菌产色培养基 (CHROM)筛选念珠菌同时鉴定主要念珠菌 ,取得满意结果。方法 :1 1 5 0份临床样本接种到CHROM和沙堡琼脂基 (SGA) ,3 7℃培养 48小时。所有CHROM上生长的分离菌按菌落形态和产生的色素来鉴定 ;SGA上的分离菌作生化和显微镜下形态鉴定。CHROM可配制成培养皿 ,4℃保存 2周。结果 :1 1 5 0份样本中有 41 9例培养后有菌落生长。在C…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病原真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鉴定。这些方法比较费时,常常需要数天到数周才获得分离培养结果,而且这种依据菌株表型特征获得的结果往往存在不稳定、重复性差和操作繁琐等缺点。本实验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应用于病原真菌的鉴定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实验所用菌株均为标准菌株:白念珠菌ATCC76615、067,白念珠菌B型C1,克柔念珠菌R5,高里念珠菌D10,热带念珠菌D9,乳酒念珠菌D12,光滑念珠菌C2,新生隐球菌D48、RV45981、RV59939、RV52642、RV45977。罗伦特隐球菌…  相似文献   

13.
真菌病     
20 0 4 2 0 89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尿嘧啶糖基化酶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 /李少平 (天津市长征医院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4 ,37(4 ) .- 2 33~ 2 34选取真菌界高度保守内转录间隔区 ITS1- ITS4 做外引物及据此外引物设计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内引物序列 ;据 ITS1- ITS3设计光滑念珠菌内引物序列 ,采用套式 PCR及酶学防污措施进行念珠菌种间鉴定。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图 2表 1参 3  (贾泰元 )2 0 0 4 2 0 90 马尔尼菲青霉临床分离株的序列分析 /韦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岛及周边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特征。 方法 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鉴定菌种,包括沙氏培养基,血清芽管实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结果 2011年5 ~ 11月共收集362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析显示,念珠菌阳性例数为313例,总感染率为86.46%,菌种构成分布为白念珠菌275株,光滑念珠菌13株,近平滑念珠菌8株,热带念珠菌7株,克柔念珠菌5株,葡萄牙念珠菌1株,都柏林念珠菌1株,粘质红酵母菌1株,奥默毕赤酵母菌1株,粘性丝孢酵母菌1株。结论 白念珠菌仍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常见致病菌,非白念以光滑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包皮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炎和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共2134名。结果:2134份标本培养阳性855例,共分离菌株87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76.89%,光滑念珠菌占9.84%,热带念珠菌占2.52%,克柔念珠菌占0.92%,其他念珠菌86株,占9.84%,两种念珠菌合并感染38例,占培养阳性数的4.44%。结论:本地区念珠菌病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排第二位。  相似文献   

16.
阴道念珠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的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作相似性分析。方法 用形态学及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5株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将DNA扩增带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0株白念株菌可以分成7群共19个亚群,1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6株,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3株)至少可鉴定到种水平。白念珠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在90%以上,不同念珠菌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80%~90%。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用RAPD技术可将之分成不同的基因组型别。  相似文献   

17.
念珠菌迄今已发现150种以上,只有8种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均为条件致病菌。它们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牛形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的菌种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RVVC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62株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白念珠菌47株(75.81%),热带念珠菌4株(6.45%),光滑念珠菌2株(3.23%),克柔念珠菌5株(8.06%),其他念珠菌4株(6.45%).62株念珠菌对4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即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62/62)、88.71%(55/62)、96.77%(60/62)、95.16%(59/62)。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念珠菌,但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9.
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产妇念珠菌感染与其新生儿口腔念珠菌的带菌情况,了解母婴间的垂直传播。方法:对554例某妇婴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前的阴道后穹隆分泌物,及其刚出生断脐后新生婴儿口腔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并采用常规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海藻糖试验、API20C生化鉴定板等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54例产妇中132例培养出真菌,分离率最高的职业是主妇,占50.76%.而第1胎检出率最高,占92.42%:产前感染率百分比最高的是农民和干部,分别占33.33%和30.00%。分离出的132株真菌中,白念珠菌78株(占分离菌的首位),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1株;而554例新生儿口腔真菌培养共分离出11株真菌,白念珠菌8株,光滑念珠菌2株,克柔念珠菌1株.阳性率为1.99%。母婴间同时分离出相同念珠菌共11对,为白念珠菌8对,光滑念珠菌2对,克柔念珠菌1对。结论:妊娠末期妇女阴道念珠菌的感染可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其垂直传播率约为8.33%。预防母亲产前阴道念珠菌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PCR反向线点杂交鉴定常见念珠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PCR-RLB)快速检测和鉴定常见念珠菌的方法。方法 以念珠菌属间隔序列Ⅱ(ITS2)为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用生物素标记反义引物,PCR扩增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DNA,然后与通过氨基标记固定在尼龙膜上的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并进行临床标本和分离株的检测。结果 念珠菌标准菌株可扩增出302 ~ 441 bp DNA片段,6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可分别与相应念珠菌PCR产物杂交,其敏感性为10 cfu/mL。通过对100例分离株的检测,然后与培养法鉴定(Merieux Vitek)的结果比较,有97株与培养结果一致,另外3株通过DNA测序结果证实与PCR-RLB测定结果一致。通过对200例女性阴道拭子进行检测,PCR-RLB阳性率为49%,而涂片法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27%和39%,明显高于涂片法和培养法(P < 0.05)。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敏感、准确鉴定临床上常见的念珠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