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丙种反应蛋白(CRP)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出现于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我们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稳定性心绞痛(SA)患血浆CRP浓度及不同剂量大ASP的治疗效果,旨在探讨AMI患血浆CRP改变的意义及合理使用ASP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蝶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年龄53±11岁。每例患者均以冠脉造影技术从主动脉根部(AO)及冠状窦(CS)采血。采自CS与AO的血清新蝶呤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UAP组及AMI组冠状窦与主动脉血清新蝶呤浓度差高于SAP组(P<0·05及P<0·01)。结论新蝶呤作为单核吞噬细胞激活的标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等疾病,其中AMI是主要死因之一。C-反应蛋白(CRP)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约为0.8~8μg/ml,而在各种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情况下。含量急剧上升。可达正常水平的2000倍。当病情缓解时又能迅速恢复正常。心肌酶谱是反应心肌功能的指标。当心肌梗死时它们可增高,但不如CRP应答及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含量均超过正常值许多倍,慢性冠心病患者的CRP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系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激破裂所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两种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局部坏死,以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为主要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AMI早期死亡率最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救治。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在2002年1月~2 相似文献
6.
7.
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猝死,是世界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应对方式作为对ACS患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对30例ACS患者的应对方式中,年龄、婚姻状况两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979年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ECG)改变和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发现大约30%AMI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约25%AMI患者可无明显的ECG异常,因此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在AMI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AMI的诊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猝死。ACS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采取的应对方式在AC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状况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而应对方式作为对ACS患者的心理影响更不容忽视。现对30例ACS患者的应对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人入院时采集空腹HS-CRP,在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次0.6g,每日2次)后第14d、第28d时再次采集空腹HS-CRP,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用药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血脂康前后各组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应用血脂康后,不同病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下降的程度越明显,表明中成药血脂康具有较好的降低HS-CRP水平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血管,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299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2例)和对照组(67例),冠心病患者再根据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1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2例)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检测其血浆Lp-PLA2水平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Lp-PLA2与冠心病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患者Lp-PLA2水平高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PLA2水平与LDL-C、CRP、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Lp-PLA2、高血压、LDL-C和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Gensini积分受年龄、Lp-PLA2、HDL-C和LDL-C的影响。结论:血Lp-PLA2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FIB水平变化的直线相关性。结果:(1)350例CHD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26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86±0.87)g/Lvs(2.76±0.72)g/L,P<0.01];FIB随狭窄支数增加有增高趋势,但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FIB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间呈轻度直线性相关(r=0.225,P<0.01)。(3)FIB水平对CHD的预测价值以FIB≥3.5g/L为界,其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0.8%。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浓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6例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放免活性进行测定。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即刻升高达峰值(118.4±9.49)ng/L,较对照组峰值(46.63±3.55)ng/L增加了1.5倍(P<0.001)。第3天开始逐渐下降,至第28天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即刻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r=0.900 3,P<0.001)。5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肾上腺髓质素明显升高(101.7±10.15)ng/L,较对照组增加1.2倍(P<0.001),心绞痛缓解后在第3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0例病情稳定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肾上腺髓质素轻度增高[(58.67±6.40)ng/L,(P<0.05)]。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01)。以上提示在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受损或/和被激活后,多种血管活性肽的合成释放及降解的平衡关系失衡,肾上腺髓质素释放增加,对维持机体循环的自身调节是一种有益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1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28例无冠脉病变的对照者的血浆Hcy,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2支和3支组,观察冠脉病变程度与Hcy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cy及血脂(HDL降低)水平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Hcy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165,P<0.01),而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郭荣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33(6):283-2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加用血脂康胶囊,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均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达标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8.53±2.1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2.25)mg/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8.58±2.4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2±2.73)mg/L(尸〈O.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血清中脂联素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鄄CRP)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血清hs鄄CRP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陈旧心肌梗死(O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hs鄄CRP水平皆高于对照组,UAP组及AMI组皆高于OMI组,UAP组与AMI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非三支病变组,血清hs鄄CRP水平与ACS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s=0.609,P<0.01)。结论:hs鄄CRP可能是慢性炎症引发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hs鄄CRP水平可较灵敏地反映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不稳定斑块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冠脉造影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试验检测CRP。统计分析CRP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和SPA组间hsCRP、Gensini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hsCRP、血糖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mg和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