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的开头,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其中,《本草蒙筌》赫然在目,李时珍说此书“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赞赏该书“间附(作者)已意于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日《蒙筌》,诚称其实。”  相似文献   

2.
明代新安医家陈嘉谟《本草蒙筌》中记录了大量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有单辅料炮制和多辅料共制。单辅料有酒、蜜、甘草汤、姜汁等,酒制中药一则取其补肝肾,行药势之力,二则取其通达周身,引药上行之功;蜜制中药取其甘缓温中补益之效,是为相须;以甘草汤作为辅料,主要用途是杀毒,甘缓,制燥性;姜汁作为辅料取其杀毒,化痰和胃,温中散寒之效。多辅料共制不仅可调整药物性能,增加药物使用的灵活性与广泛性,增利除弊,还能矫臭矫味,利于过程控制,便于饮片的贮存和保管。陈嘉谟在选择药物和辅料时,看重补益功效,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与新安学派固本培元的思想相合。其使用液体辅料明显多于固体辅料,用液体辅料增强药效,发散药力,引药入经,缓和药性。用固体辅料减缓药物偏性,使用药受热均匀。  相似文献   

3.
鉴别药物的真伪,历来是中药材采购中的重要课题。古代本草对药物真伪多语焉不详,因而成了一个中药学中的薄弱环节。明代医家陈嘉漠撰写的《本草蒙签》一书,虽然是一本学习中药学的入门著作,但书中极其重视药物的真伪鉴别,论述既详细又精辟,其经验十分值得后人借鉴和进一步研究。纵览《本草蒙签》全书,鉴别药物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现介绍于下。1以次充好即以质劣的药物充当质优的药物,如"钟乳令白,醋煮;细辛使直,水渍;当归洒洒,取润;构把蜜伴,为甜;螺峭胶于桑枝,蜈蚣朱其足赤:此将歹作好"(《总论·贸易辨假真》)。药物…  相似文献   

4.
<本草蒙筌>是嘉靖末年(1565年)祁门(今安徽祁门)医士陈嘉谟,依王纶的<本草集要>的前后次序编辑而成的.成书时他已经80岁了,这位富有实际经验的耄耋老人,曾五易其稿,经过七年功夫而写成<本草蒙筌>.  相似文献   

5.
贾颖  赵怀舟  沈华 《山西中医》2006,22(6):43-44
从篇章结构和药物组成分析,认为署名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的底本,系当时流行较广的《本草蒙筌》一书。探讨二者的关系对于《本草新编》的校勘、整理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研究》2014,(8):F0004-F0004
《本草蒙筌》亦名《撮要本草蒙筌》《图象本草蒙荃》,乃明代医家陈嘉谟撰著,成书于公元1565年。书凡十二卷,卷首载历代名医图说及药物总论(其中名医图说为后人所增)。卷一至卷十二,分述诸药,  相似文献   

7.
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该书共收载药物742种,其中炮制药物254种,辅料炙药物125种,辅料品种达38种之多。本文对其在中药炮制方面的贡献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1 提出三类分类法 明代以前对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的资料比较缺乏。为了便于掌握运用各种炮制方法,陈嘉谟把炮制方法作了概括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8.
明代医学家陈嘉谟所撰《本草蒙筌》,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本草专著。全书医药紧密结合,内容精简扼要,间附己意,是临床实用的本草书。此书过去没有专门介绍,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昌国 《陕西中医》2012,33(3):363-364,373
<正>《本草蒙筌》十二卷,明·陈嘉谟撰。陈嘉谟,字廷采,自号月朋子,祁门(今属安徽)人,生于明成化22年(1486),约卒于明隆庆4年(1570)。少时从举子业,却因体弱多病,转而阅读医药之书,精研轩岐之术,而成一代医药名家。尤其重视本草,视之为"方药之根柢,医学之指南"。认为俗医误治杀人,多因未能深知本草。因此在授徒之中,便将熟知本草作为其首要的基  相似文献   

10.
<本草蒙筌>为明代医药学家陈嘉谟所撰.陈氏长于医药,工于诗文,晚年集诸本草之长,并附自己几十年医药经验,编成是书.书中各药条下每每附加按语,阐述其在医理方论和药物应用、采藏炮制、真伪鉴别等方面的见解,多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介绍了《本草原始》的各种版本。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两种永怀堂本《本草原始》进行了研究,并对《本草原始》的初刊本与永怀堂本之间的不同之处从体例、药物文字及药图上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本草原始》版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本草纲目》既是一部中医药巨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科学宝库中的宝典之一,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得配本草》由清·严西亭、施澹宁、洪缉共同编纂 ,是一部对单味中药及药物间配伍都很有研究的本草学专著。笔者从事中药工作2 0余年 ,常以《得配本草》指导实际工作 ,收效良好 ,今对其学术特色 ,作如下探讨。1 药有归经 配伍显效《得配本草》突出药物的归经 ,但更强调药物的配伍运用 ,“得一药而配数药 ,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 ,数病仍一药之效”,以尽显药物的功效。书中所论常别具特色 ,切合临床 ,读后对药物的认识则更深刻、全面。如书中论黄芪 :甘微温 ,入手太阴经 ,兼入足太阴气分 ,助气补血 ,固腠理 ,益脾胃 ,托疮疡 ,…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妇人大全良方》医方数据库的基础上,将陈自明运用丹参的经验进行分析,其广泛应用于妇人各种病证之中。如经脉不调、产后腰痛、乳痈、阴痒、崩中漏下、产后血晕、癖瘦阴冷、妇人中风、妊娠伤寒、劳伤百病及妊娠将息等。用之攻则攻,用之补则补,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均能相济成功,关键在于配伍得宜,轻重得法。  相似文献   

15.
《滇南本草》清热法广泛用于各种热证之中,有清热解毒法、轻宣气热法、苦寒清热法、清虚热法、清脏腑法等,并强调了运用禁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草纲目拾遗》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品种考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文献查考,结合实际疗效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本草纲目》对石打穿无载,只将石见穿列入“有名未用”,且无产地记载与形态描述。结论:《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石打穿,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仙鹤草) ;石见穿应为菊科植物鬼针草,而不是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中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的石见穿才是华鼠尾草,华鼠尾草是近现代石见穿的新兴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李时珍一生从事医药实践活动并且加以理论升华与总结的结晶,既含有李时珍本人原创性的研究成就,又是他继承、发扬前人医药经验和高度重视历代医药著作等书本知识取得的成果。本文对《纲目》的文献资料构成成分进行梳理,对《纲目》文献引用的数目,《纲目》和《证类本草》的源流关系,李时珍编纂《纲目》所查阅、参考的文献作文献学方面的探讨与考证,以便更好地解读《纲目》。  相似文献   

18.
对<神农本草经>"彼子"、"苦菜"两种药物进行考证,得出结论:"彼子、被子、榧子三者,字虽异而物同,乃彼杉之果实,今则通作"榧子"一名.苦菜有七名:苦菜、选、苦、荼、荼草、苦荼、游冬,物则为一.有注家认为"苦菜"亦为"茗",经考,二者实为两物.  相似文献   

19.
山药是临床常用药之一,善滋补阴液,入肺、脾、肾三经。通过对历代所有运用山药的方剂分析,发现与山药配伍频率最高的前30 味中药,其中有28 味来自于《神农本草经》,23 味属“上品”。本文重点分析了山药与补益药的配伍意义及规律,以期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提供依据,从而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