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和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结论 ACE基因缺失纯合型可能是汉族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与血管紧张转换酶(AG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9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及99例健康汉族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EH组的基因型分别为:纯合插入型(II)21.7%、纯合缺失型(DD)34.8%、杂合型(ID)43.5%;正常对照 分别为:39.4%、14.1%、46.9%。前者D等位基因频率(0.565)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妊高征的关系。方法:对52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100例正常产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观察组的缺失型纯合子(DD型)ACE基因占65%,高于对照组的16%;观察组的缺失型(D型)ACE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75%,亦高于对照组的33%(P〈0.01)。结论:妊高征的发病与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对4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31例NIDDM合并心肌梗塞(MI)患者及1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进行探测。结果:NIDDM合并MI组ACE基因I/D多态中的缺失型(DD)频率(0.42)明显高于NIDDM组(0.14,P<0.05)及正常对照组(0.17,P<0.05),正常对照组与单纯NIDDM组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分布比例相近似。结果提示:NIDDM的发生与ACE基因I/D多态无关,ACE基因多态中DD型是NIDDM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情况,并观察了该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3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BI)患者,35例高血压无心脑血管合并症(CCVD)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脂质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BI组的DD基因型频率(0.333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片的关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例妊高征患者及38例正常妊娠妇女ACE基因的插入/人状态。60例妊高征患者中,ACE基因Ⅱ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15%和65%,而38例正常晚妊妇女中则分别为50%和10.5%。提示Ⅱ型基因是妊高征的保护性基因,DD型基因是妊高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例妊高征患者及38例正常妊娠妇女ACE基因的插入/缺失状态。60例妊高征患者中,ACE基因I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15%(9/60)和65%(39/60),而38例正常晚妊妇女中则分别为50%(19/38)和10.5%(4/38)。提示I型基因是妊高征的保护性基因,DD型基因是妊高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肾病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方法检测100例正常人和156例NIDDM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NIDDM患者中61例合并肾病,95例不伴肾病,同时对有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NIDDM肾病组缺失(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非肾病组及正常人(P<0.05,P<0.01),DD型与NIDDM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OR1.69,95%可信限1.21~2.65);NIDDM患者DD型的血压较插入(I)型高。提示ACE基因DD型NIDDM患者易感肾病,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有助于NIDDM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搪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与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锭式反应(PCR)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2例(其中并发脑梗塞61例)和对照组50例正常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塞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0.52和0.65)明显高于高血压无伴发脑梗塞组(0.32和0.47)和对照组(0.30和0.46),高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中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插入型纯合子(II),缺失型纯合子(DD)或杂合子(ID)3组。对不同组间血压(BP)、体重指数(BM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ACE基因II、ID、DD3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BP和BMI虽相似,但ACE基因DD型者LVMI明显高于I型者(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程度相关,可能是左室肥厚发生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8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在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DD)和缺失(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P<0.05及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病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0例正常人。21例原发性高血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病人,58例脑梗死病人和3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ACE基因型。③结果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关系(X^2=0.4671,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DD基因型频率为2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  相似文献   

13.
ACE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相关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ACE基因16内含子中的插入(I)/缺失(D)Alu序列多态与中国北方人群中心肌梗塞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PCR方法对65例心肌梗塞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ACEI/D多态进行检测,同时将ACE基因的190bp和490bp片段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编码序列连接,构成表达载体(pTK190CAT和pTK490CAT),转染内皮细胞,进行CAT活性检测。结果:在心肌梗塞患者中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0.431明显高于对照组0.156(P<0.01),D等位基因频率0.591明显高于对照组0.333(P<0.01)。表达载体CAT活性显示插入/缺失Alu序列对表达无影响。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与北方人群心肌梗塞发病相关,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Alu序列仅为中性遗传标记,无直接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失型(D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5例心肌梗塞患者及47例附照组,用PCR技术检测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心肌梗塞组ACE DD、D基因频率分别为0.80、0.87较为对照组0.83、0.83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失型ACE基因可能与心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E基因DD型占20.6%,DI型占46.1%,Ⅱ型占33.3%,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44和0.56。ACE基因多态性怀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解释55%的  相似文献   

16.
蔡思宇  吴祥 《浙江医学》2000,22(9):521-52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肥厚型心肌病(HCM)发病及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对45例HCM患者、56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 HCM组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4.22,P〈0.05),D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云仙  戴利成 《浙江医学》1999,21(5):261-262,26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原发性高血压(HTN)的关系,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304例CHD及HTN患者和102名正常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示ACEA在因I/D多态中DDA在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CHD及伴CHD的HTN中者,CHD中DD型患者的血浆AngⅡ水平与Ⅱ型患者比较差  相似文献   

18.
运用PCR技术对9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CHD发病、血清ACE水平、易患因素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缺失等位基因D频率为0.54,DD基因型频率为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5和0.13(均P<0.01)。表明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是我国人群CH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的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插入型纯合子(II)缺失型纯合子(DD)或杂合子(ID)3组,对不同组织血压(BP),体重指数(BM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ACE基因II,ID,DD3种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应用PCR技术检测40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和40例无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相比,D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62.5%vs47.5%,x^2=364,P〉0.05,OR=1.84,95%CI1.34 ̄2.52),但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DD基因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