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标实证和本虚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湿热证与本虚证的关系,以及湿热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本虚证各型分布及交叉分布情况;观察不同原发病中本虚证的分布;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兼夹标实证分布情况;观察湿热证症状分布;观察湿热证、非湿热证中本虚证的分布。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脾肾气虚最常合并脾肾阳虚;标实证中湿热为最常见的证型,可与血瘀兼夹出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最常见证型均为脾肾气虚证;湿热证中出现率高的症状为腰困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口干不思饮;湿热证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标实证中湿热证的发病率最高,并且可以合并各种肾脏病的本虚证,也可以兼夹血瘀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中医邪实证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中医邪实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临床各期患者198例,运用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调查表现察慢性肾衰竭邪实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血瘀兼证是出现率最高的邪实兼证,与其他邪实兼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湿热兼证的出现率高于湿浊兼证(P<0.05),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湿浊兼证的出现率高于湿热兼证.从原发病中的分布来看,慢性肾间质疾病湿热证的出现率低于其他疾病.水气兼证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出现率高于其他疾病.结论: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正虚邪实贯穿始终,虚实夹杂是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主要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慢性肾脏疾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脾肾阳虚证86例(45.8%),阴阳两虚证42例(22.3%),脾肾气虚证26例(13.8%),脾肾气阴两虚证22例(11.7%),肝肾阴虚证12例(6.4%)。兼证中湿热证32例(34.0%),血瘀证11例(11.7%),湿浊证6例(6.3%),水气证3例(3.2%),风动证1例(1.1%),无兼证42例(44.7%)。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阴虚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脾肾阳虚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证的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P<0.01)。脾肾气虚证中肥胖比例最高。病程>5年患者兼证发生率明显高于0~5年的患者(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肾功能等临床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8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辨证以虚证为主,兼夹实证,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3型,所兼夹实证主要为血瘀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所有病例均予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并分析证型与显像结果的关系。结果:各虚证中所占比例为脾肾气虚证(51.68%)脾肾阳虚证(34.82%)肝肾阴虚证(13.5%),脾肾阳虚证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有效血浆流量(ERP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虚证(P0.05);兼证中湿浊证(49.4%)血瘀证(24.7%)湿热证(19.1%)水气证(6.7%),血瘀证GFR及ERP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型(P0.05)。结论:总体来看,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GFR、ERPF密切相关,各证型在CKD 5期呈动态变化趋势,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可以为CKD的中医证候诊断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并为CKD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探寻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慢性肾衰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中,中医主证出现率以脾肾气虚证最高,阴阳两虚证最低。标实证中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气虚证比例减少,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非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多见,透析后病人脾肾气虚证减少,阴阳两虚证明显增加。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营养不良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采用肾替代治疗后对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0例CRF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点。结果:CRF患者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占45.6%;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次之,分别占20.0%与17.8%;阴阳两虚证占10.6%,肝肾阴虚证占6.1%。同时,CRF患者虚证证侯分布有其阶段性,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以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尿毒症期虽然仍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均有所增加;肝肾阴虚散见于各期。结论:脾肾气阴两虚证为CRF虚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为本虚标实,湿浊证为其最常见的邪实证型。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之邪下注蓄积于肾脏。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化湿泄浊等中医治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辨证治疗肾脏病湿浊证延缓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 将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脾肾气虚组16例、脾肾阳虚组12例、肝肾阴虚组25例、气阴两虚组13例、阴阳两虚组21例、湿浊内阻组15例.对患者透析前后分别进行血氧饱和度测定,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脾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湿浊内阻组透析后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本组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透析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脾肾阳虚型的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其他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密切相关。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不同患者在本病的不同阶段病机各不相同。本虚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包括气滞、水湿、痰浊、血瘀等。中医辨证可将代谢综合征分为气滞湿阻、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及脾肾气虚4种证型。总结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常用理化指标水平高低的关系,明确其在现代医学常用检测指标上的差异性,可为各证候判定提供可能的客观化临床检测参考依据,为早期防治提供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VAS视觉评分,记录阈值和最大饮入量;并且通过超声测量,比较不同证型的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结果 FD组3种证型最大饮入量均低于HS组(P<0.05~0.01),脾虚湿阻型最大饮入量低于脾虚气滞、脾阳虚型(P<0.05);FD组3种证型与HS组比较,脾阳虚型餐后90min远端胃排空率低于HS组(P<0.05);脾虚湿阻型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HS组、脾虚气滞型和脾阳虚型均延长(P<0.05)。结论 不同证型FD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有差异,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患者减退更显著,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将180例DN患者分为Ⅲ,Ⅳ,Ⅴ3期,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DN中医证候问卷,对患者进行了分层、横断面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 Ⅲ期以气虚证、阴虚证表现多见,兼有内热证、血瘀证、痰湿证表现;Ⅳ期在Ⅲ期基础上出现了血虚证、阳虚证表现,还可兼见水湿证、痰湿证、内热证、热结证、血瘀证的表现.Ⅴ期本虚更甚,还可兼有气滞证、郁热证、湿浊证、血瘀证、热结证等多种表现.结论 DN中医证候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随着病情进展,标实证候趋于多样,血瘀、湿邪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气虚湿浊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门诊复发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2组均予抗生素治疗后,对照组用热淋清颗粒,治疗组用中药辨证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并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随访3个月后比较再发率.结果 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6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治疗组证候积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组间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气虚湿浊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包括脾系的概念、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病证举要、治法方药和临证要点。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实为湿盛而阳微,湿困脾运;虚则脾不化湿,阳微湿盛。辨证分气、血、虚、实、寒、热,治疗要点不在补而在运。病证常见有胃痛(胃痞)、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吐血、便血、痰饮、脾瘅等。治法有温中燥湿、清热化湿、攻逐水湿、补中益气、健脾运中、益胃养阴、健脾温中、化瘀通络等,兼证治法有健脾舒肝、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抑肝扶脾、培土生金等法。临证要点包括虚实寒热常易并见;治脾当祛湿为主;治胃以调气为先;胃腑热证,注意养阴;脾胃与他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指卵泡成熟后不破裂排出卵子,而发生原位黄素化并分泌孕激素,使机体发生与排卵周期类似的变化,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随着超声卵泡监测技术与促排药物的广泛运用,LUFS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不孕症患者中达25%~45%[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加味真武汤治疗Ⅳ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130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加味真武汤,疗程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改变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FPG、尿蛋白定量、Scr、Ccr、SBP和DB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真武汤,能明显改善Ⅳ期脾肾阳虚型D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治疗1组2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但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仅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中医证候、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以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脾胃虚弱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重叠最为常见。经中药茯白方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脾虚、生化乏源,肝肾同源、肾精受损为其本,又以痰瘀毒交阻、脉络阻滞为其标。中药茯白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且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