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意义。本组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4小时其血清肌红蛋白即可明显升高,并可维持8~12小时,1~2天后降至正常。其出现时间较磷酸肌酸激酶早,但持续时间较短。另有13例心绞痛患者发病后血清肌红蛋白值不升高。故利用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可在早期鉴别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有实际意义。如同时测定磷酸肌酸激酶、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心电图检查,则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据瑞典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中,测定血清肌红蛋白较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或谷草转氨酶更为敏感。研究人员建议,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中,应将测定血清肌红蛋白作为一项常规检查。他们对疑有急性心肌梗塞的305名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每隔2~4小时(共15小时内)反复进行采血检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60名正常人和200例不同疾病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的分析,认为本测定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一项快速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 Kiss等首先报告在急性心肌梗塞后10~12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浓度发生改变。从此之后,其他学者也证实了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入院后的短时间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升高。Sylven报告了梗塞症状发作6小时入院的40例患者,发现其症状发作后1小时有20%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升高。本文在心肌梗塞症状发作后早期和6小时内每小时采血一次,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并比较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材料与方法本文分两组研究。第一组:选择疑诊急性心肌梗塞70例病人。这些病人具有典型部位的胸痛,可伴有或无心电图改变。均在4小时内送入流动或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人院时及在48小时内每2小时抽血一次。应用白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放免法测肌红蛋白浓度。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含量,以协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及56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患者组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比较相差亦十分显著(P<0.01),治疗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能协助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6.
肌红蛋白(Myogtobin,简称Mb)在人体中,心肌含量最丰富,当心肌坏死时,其中的Mb释放进入血循环,使血清Mb浓度增高,五十年代曾有人发现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清Mb升高,但由于测定方法不够灵敏,当轻度Mb增高时不能检出,Stone等首先采用人Mb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到mg/ml的水平,并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近年来国内外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对其他疾病的诊断。一般认为血清Mb浓度升高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较有价值。我院中心实验室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Mb共14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125)Ⅰ放射免疫法对19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了血清肌红蛋白测定,结果12例增高,7例低于正常范围。初步认为~(125)Ⅰ放射免疫测定血清 Mb含量做为辅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价值。文中着重对血清肌红蛋白增高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h和24h血中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的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肌钙蛋白T在3h内阳性率显著低于肌红蛋白(P〈0.05);24h阳性率达100%。结论:肌钙蛋白T是诊断AMI最佳的指标,同时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可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报告血清肌红蛋白(Mb)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也有报告心绞痛病人Mb也可增高。本文对一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用放射免疫分析双抗体法测Mb,并与临床症状、血清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在UA病人中Mb变化特点及规律,对及时明确UA的诊断以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血清肌红蛋白(Mb)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上,而对病情和预后的估计尚缺少资料。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双抗体法检测血清Mb,并和血清酶及心电图(ECG)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除观察血清Mb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外,还探讨了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有意义的血清酶谱中,CK-MB判断心肌损害最具有特异性,不仅升高得较早,且与心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血清肌红蛋白(Mb)可在心肌梗塞后2小时就明显增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AMI有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血清酶谱及Mb含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肌红蛋白(Myoglobin)系一种含卟啉的蛋白质,M=18000,既是骨骼肌组成之一,也是心肌所具有,当心肌坏死时,肌红蛋白即进入血循环中。1975年Stone等建立肌红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可以测到10~9-10~(12)克水平),现已成为一种急性心肌梗塞的快速过筛试验。本文测定正常人(输血员)共56例,其肌红蛋白平均值为51.1土25.4毫微克/毫升血清,实测范围为13~90毫微克/毫升血清,与文献报告值基本近似。在41例不同心脏病例中(其中急性心肌梗塞30例)发病后两小时内取血者7例.2~6小时内取血者14例,6~12小时取血者4例,12~24小时内取血者5例,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铜和锌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6例正常人及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的铜和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铜浓度比正常人增加(P<0.001);而锌则减少(p相似文献   

14.
谢广祥 《中外医疗》2010,29(24):44-44
目的了解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发病时间在2~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定量测定肌红蛋白并分析结果。结果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病时间在2~24h者25例,血清肌红蛋白(98±20)ug/L,心绞痛组发病时间在2~24h内者21例,血清肌红蛋白(42±5)ug/L。结论肌红蛋白定量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24h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乳酸脱氢酶(简称LDH)同功酶的分离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的临床诊断均认为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LDH_1/LDH_2比值测定,初步探讨了在AMI诊断上的临床意义。实验结果与临床分析表明,采用LDH_1/LDH_2比值,不但可以节省操作时间和试剂,而且对提高诊断检出率及病情观察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同时用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和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范围进行估测。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因发病后肌红蛋白开始升高及达峰值时间均早于肌酸磷酸激酶,故能较其更早地用来估测梗塞面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糖原硫酸化酶及其同功酶等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脑梗塞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含量,以利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64例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清肌红收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164例没病期的脑梗塞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均增高,病程越短增高越明显。结论 脑梗塞患者血清肌红蛋白的含量增高,且急性期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19.
曾提出可根据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敏感特异性指标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升高与否,从可逆性心肌缺血病例中鉴别是否发展为心肌梗塞。但作者经对心电图及临床确诊急性冠脉缺血、并经检测肌红蛋白正常及随访排除任何心肌梗塞患者观察,发现亦有CPK-MB 升高。因而对心肌缺血时不致查到CPK-MB 升高的一般意见提出否定。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肌红蛋白(Mb)存在于心肌与其他肌肉组织中,其分子量为17 500,血清肌红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升高的最早、标志物之一.血清肌红蛋白测定方法有很多,由于分光光度法、电泳法及层析法不能测定低于微克水平的Mb,现已不使用.免疫化学法较灵敏,但抗血清必须是对Mb特异的.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定性方法,且灵敏度较低,不适宜检测心肌梗死.乳胶凝集试验是个半定量试验,是用肉眼判断终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一些含有高浓度类风湿因子的血清会产生干扰.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使用放射性核素,现已少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速度快,适用于各型生化自动分析仪,现已在临床上普遍采用.我们测定了30例AMI患者在3~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Mb水平,观察血清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的时间特点及不同部位心肌梗塞之间水平的差异,结论表明:对于那些发病早、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不典型的AMI患者应尽早检测Mb,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同时,Mb也可作为评估AMI预后和判定梗塞面积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