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连续调查60岁以上老人354例,男190例;女164例.年龄(69.3±6.6)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KM-EH)1 00例;糖尿病组(DM)4 5例;高血压病组(EH)1 62例;同龄正常对照组47例.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及相关临床检查.经SPSS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DM-EH组,DM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均<0.01);其中IMT>1.3mm在各组的构成比依次为76.0%,66.7%,64.4%,2 0.0%;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斑块的发生率各组依次为64.6%,57.7%,37.8%,26.7%;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DM-EH、EH组、DM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宽(P均<0.05);EH组较DM组均显著增宽(P均<0.05);DM-EH组与E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和舒张期血流峰速度:对照组、DM组、EH组、DM-EH组依次减慢;DM组、EH组、DM-EH组较对照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表明:IMT与斑块积分、年龄、空腹血糖、脉压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厚度与斑块积分,空腹血糖,年龄和脉压密切相关;IMT与斑块积分是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超声标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成A组(无颈动脉斑块)及B组(有颈动脉斑块),记录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FPG、HbA1C是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4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及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AS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最高SBP和PP、血UA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有效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可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检测,了解糖尿病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对235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235例中颈动脉阳性病变发现率为88.51%(208/235),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69例,占阳性发现率的33.17%,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斑块形成139例,占阳性发现率的66.83%,颈动脉狭窄3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是评估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观察糖尿病对动脉侵害的进展情况,可给临床预防和治疗血管病变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住院T2DM患者10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为病例组。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进行吸烟情况的调查。收缩压,舒张压的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FPG、HbAlc%,TG,TC,LDL—C,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调脂,降压,戒烟等干预将会有效延缓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1 04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 χ2检验分析脑卒中病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特点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慢性病之间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46例脑卒中病人中,左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更高(62.72%)且更易多发(32.60%)。斑块检出率:颈总动脉(52.58%)>颈动脉窦部(44.26%)>颈内动脉(12.52%)。不同年龄组的脑卒中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者颈动脉 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检出率(87.73%、75.06%、9.95%)与无高血压者(77.57%、63.97%、4.7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者颈动脉 IMT增厚、斑块形成的检出率(90.14%,78.10%)与无糖尿病者(83.29%、70.0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脂者颈动脉 IMT增厚的检出率(89.95%)与无高血脂者(83.8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高体质量指数(BMI);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结论超声可有效评估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早期颈动脉超声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方法选用阜康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至2010年随机收治的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500例患者中,男性300例,女性200例,男性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3岁;女性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患者均有1~2项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吸烟等。全部行颈动脉、椎动脉B超检查。观察1~3年。结果 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  相似文献   

8.
9.
张娉 《医药论坛杂志》2011,(21):176-177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阿洛卡10彩超探测200例确诊2型糖尿病中颈动脉硬化的阳性率。用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紊乱情况。结果显示200例2型糖尿病中95%患有颈动脉病变。其中6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其余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讨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硬化的发病率与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病程有关,更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密切相关。要想控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必须对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患者进行及时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血管受阻程度,为颈动脉狭窄和栓塞性脑病提供简便可靠及无创的检查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受检者来自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或)住院的疑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共63例,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49~76岁。其中有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1种或1种以上者51例。1·2方法:采用百盛公司DU—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沿颈动脉走行,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主干、分叉处,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及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0例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14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与高血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斑块以低回声软斑为主,其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梗死组的复发构成比较高血压非糖尿病组为高,P〈0.01。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更大危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有效方法,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常规定期监测,发现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积极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研究[1,2]表明血尿酸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它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3]。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MT)可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  相似文献   

13.
杜亚娟 《云南医药》2007,28(2):171-17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而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最常见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简单、易行的筛选、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国内外一些资料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暴露,且与皮肤平行,高频超声显像的颈动脉血管解剖结构清晰,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辨别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斑块的性质与数目,其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值可靠、安全重复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为常用的研究AS的血管之一。本文就CAS超声检测指标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纪邦群  田丹丹 《贵州医药》2010,34(8):703-705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实,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主要死亡原因,重视对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脑梗塞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是脑梗塞的重要致病因素。颈动脉作为脑血流的主要供血通道,一旦颈动脉斑块较多较大可导致颈动脉的狭窄及闭塞,造成脑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90例该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组(病程小于5年)、B组(病程5~10年)及C组(病程大于10年),另选择同时段健康志愿者30例为D组。各组受试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重构情况。结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逐渐增加,斑块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颈总动脉主干、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主干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B、C三组中发生颈动脉重构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四组无重构及负性重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特征及颈动脉重构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评价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493-4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对12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及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选和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作为对照组。应用西门子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形态大小.观察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测量血管阻力指数。结果观察组斑块发生率为63.75%(5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25%(2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总动脉内径及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频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中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更是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追踪 ,对其中在 2a内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声影像改变与相同时间内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影像进行对比分析 ,以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脑梗死组 72例均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证实。 72中男性 5 0例 ,女性 2 2例。年龄 4 8~ 70岁 ,平均 ( 5 5± 7)岁。对照组 70例 (均来自门诊患者 ) ,其…  相似文献   

20.
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内膜细胞内外脂质聚积,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及动脉壁硬化。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脑动脉及主动脉罹患者最多,常为多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用体表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的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主要通过对颈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学的改变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