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晴尔)用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晴尔组29例,尼莫地平组29例,对照组28例.连续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手术后第1、2、3、5、7和第14 d时3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晴尔组术后3、5、7 d,尼莫地平组术后3、5 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比例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晴尔组与尼莫地平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早期应用晴尔或尼莫地平均可有效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而晴尔同时具有溶栓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监测和尼膜同对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发生规律及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CVS的作用 ,并评价尼膜同对脑外伤后CVS的治疗价值。 方法 将 72例脑外伤后CVS患者分为治疗组 (尼膜同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42例 ) ,分别于伤后第 1,3,7,14天通过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及颈内动脉 (ICA)颅外段进行脑血流速度监测 ,并评价其意识情况和预后 ,分析尼膜同对脑外伤后CVS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伤后 1~ 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 ,3~ 7d达峰值 ,14d时明显减轻 ;治疗组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其意识情况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结论 TCD是监测脑外伤后早期CVS的有效方法 ,尼膜同对纠正脑外伤后CVS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即CT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方法 搜集SAH患者38例,通过Philips 256排CT的CTA扫描、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A、TCD对SAH后CVS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的方法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38例中CTA共检出14例发生了CVS,TCD检出15例,DSA确诊为11例.经与DSA比较,CTA对于大脑前、中动脉近侧段脑血管、无和重度的血管痉挛及Hunt和Hess低分级的患者检测准确性较高;TCD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的重度CVS及Hunt和Hess高分级的患者诊断比较可靠.两种方法中,CTA对CVS的诊断较敏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5%、81.8%),TCD次之.结论 CTA不仅能发现SAH的出血原因,而且对于SAH后的CVS的诊断,CTA比TCD有优势,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连续每天行TCD检查,连续观察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诊断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D...  相似文献   

6.
祁文君  张义  罗亨勤  张宁 《西南军医》2010,12(4):708-709
目的探讨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泵入尼莫地平,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比较持续泵入和口服尼莫地平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有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文萍  王珍丽  宋薇薇 《人民军医》2003,46(5):297-298
20 0 0年来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及脑电地形图 (BEAM )对颅脑损伤 4 5例进行检查 ,并结合临床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脑外伤 4 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 ;年龄 6~ 6 8岁 ,平均 5 2 3岁。均经CT检查确诊 ,于伤后 2h~ 2天入院。损伤类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 ,硬膜外血肿 2例 ,脑挫伤 13例 ,硬膜下血肿 6例 ,脑震荡 6例 ,脑干损伤 4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法分型[1] ,轻型 (13~ 15分 ) 19例 ,中型 (8~ 12分 ) 15例 ,重型 (3~ 7分 ) 11例。伤后 14天 ,清醒状态 4 3例 ,植物状态 2例 ,同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无创的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64例(47.4%)病人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脑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上较棘手。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痉挛治疗研究进展较快,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GCS)、生活质量及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电集团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n=50)和联合用药组(n=50)。单一用药组给予尼莫地平单用;联合用药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术后3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GOS)情况及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NFI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单一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单一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分级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远期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中重度低钠血症的原因和其相应的治疗措施。认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和脑性盐耗综合征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中重度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产生机制、处理措施都不同,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CVS)与血管壁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药理学预阻滞法,通过光镜和电镜对42只猫SAH后CVS的形成及其对血管壁病理性改变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结果预先使用血管外周阻滞剂可以明显地减轻SAH所致的CVS反应程度,并使血管壁发生的病理性改变也随之减轻。结论 CVS是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成因,继而又成为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阻止CVS的发生,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壁发生相应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Cerebral vasospasm (CV) is one of the most dread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ho survive acute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SAH), and conventional cerebral angiography (DSA)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its diagnosis. We evaluated CT angiography (CTA) as a non-invasive alternative for diagnosis of CV and assessed if CTA could have a role in choos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86例地震中颅脑损伤,以轻中型颅脑损伤多见,合并伤有64例,治愈85例,死亡1例。总结其特点及教治经验,认为在治疗时除注重颅脑损伤救治外,还应联合相关科室对合并伤进行相应处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骨折颈段脊髓损伤(颅颈联合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颅脑损伤并颈椎颈髓损伤病人,首诊常规颈椎制动和普查影像学资料,筛选此类病例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作者医院创伤外科2007~2008年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107例,通过筛选颅颈联合伤患者共58例。颈椎损伤治疗中,11例予以颈前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自体骨移植复位内固定术,余47例予以颅骨牵引或外固定器械治疗。颅脑损伤治疗中,21例急诊行颅脑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37例。本组患者存活55例,死亡3例,生存率94.8%。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为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7例,Ⅴ级43例。结论颅颈联合伤发病率较高,本组约占5.2%。颅颈联合伤的主动普查(影像学)和颈部保护制动,防止脊髓二次损伤,对降低漏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 were examined in 40 patients with subjective disorders following closed head injury (CHI), with the established degree of recovery and performed CT-scan of the head. For all BAEP parameters the interval of normality was defined as 3 SD above and below mean valu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rised of 20 healthy subjects. The upper limits of thus defined intervals of normality enabled the formation of four types of findings: type 1--normal finding that was registered in 23 (57.5%) patients; type 2 was a sum of individual findings with the prolonged interpeak latencies, but without the change of relative amplitude V:I--7 (17.5%) recordings; type 3--the findings where the fall of relative amplitude V:I was registered together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interpeak latency. It comprised of 4 (10%) recordings and the type 4 included 6 (15%) individual recordings with registered low RA V:I (0.8 or lowe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ost probable genesis of registered changes wa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穿刺制作兔脑血管痉挛(CVS)模型方法。方法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在新西兰大白兔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制作CVS模型。存活兔分成12h、1、2、3及7d组,共5组,每组分为SAH亚组(5只)及对照亚组(2只)。每只兔术前、术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处死后常规行HE染色观察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及管壁厚度改变。结果本组共72只兔,成功制成模型并获取标本35只(SAH组25只,对照组10只),模型制作成功率为48.6%。SAH组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管腔内直径在SAH后12h分别缩小43.60%和51.82%。随后血管直径呈双相改变,管腔直径在第7天再次明显缩小,分别下降29.32%和45.19%。结论本法造模病理改变明显,是适合研究CVS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虽然动物死亡率高,但如能应用新型合适材料并注意操作细节能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和治疗脑缺血及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