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畅通、规范、高效”是医院急诊科“绿色通道”的目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点,是发展的方向。我院急诊科通过对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进行抢救和护理的初探,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珍  魏燕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6):480-480,F000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收治的1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救护理中,我们给予正确的体位,纠正组织缺氧,改善微循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医护密切配合,加强心理疏导。结果除2例入院前急救迟缓,入院后严重休克死亡外,其他1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从护理环节提出合理措施,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创伤及失血性休克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可使炎性细胞因子活性增加,抑制性或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从而增强或改善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HHS直接刺激T细胞或作用于附属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HHS的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效应,降低PGE2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正>创伤已成为人类一大公害,严重失血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创伤死亡者中的1/3。创伤患者中有大约45%的院前死亡率和55%的住院死亡率[1],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液体复苏策略的观点从大量液体复苏逐渐转变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早期、大量输注液体,以尽快恢复血流动力学,是传统临床上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体会。方法对42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基础、呼吸道、观察病情及手术配合等各项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95.2%)患者生命体征和原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实施各项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复苏后早期(3小时)肺损伤明显.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耐受性强.但是,T/HS后期肺损伤是否依然存在.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观察雌、雄动物T/HS后期肺损伤的差异.方法 雌、雄性SD大鼠剖腹(创伤)后经颈动脉放血致T/HS或假休克(T/SS),90分钟后休克大鼠用乳酸林格氏液(RL)复苏;复苏后5天评估肺损伤的情况.结果 T/HS后大鼠的肺通透性、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蛋白浓度与血浆蛋白浓度的比值增加,雌性大鼠的上述变化与雄性大鼠相比更加显著.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5天后仍然存在肺损伤.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雌性大鼠肺损伤较雄性大鼠重.  相似文献   

8.
9.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50例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LFR组和积极液体复苏(AFR)组,采用两组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LA)、剩余碱(BE)、输入液体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血乳酸[手术开始时:(3.26±0.52)mmol/Lvs(5.71±0.58)mmol/L;术后3小时:(2.35±0.36)mmol/Lvs(3.87±0.24)mmol/L]和剩余碱[手术开始时:(-5.56±0.49)mmol/Lvs(-9.48±0.71)mmol/L;术后3小时:(-3.54±0.22)mmol/Lvs(-5.34±0.68)m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死亡率比较积极液体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75±259)mlvs(2568±360)ml;(14.5%vs35.4%),P均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酸中毒,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性激素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调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其作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创伤失血休克失免疫紊乱的机制,为防止感染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失血性休克是引起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规范的创伤救治能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液体复苏是创伤救治的主要环节。过去几十年中液体复苏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复苏液体选择等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应重视休克发生的基础机制,针对休克发生的各个环节,以现有循证依据为参考、结合各单位救治经验,规范化、个体化地实施救治和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小儿失血性休克手术急救成功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失血性休克手术急救成功的护理措施。结果 22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小儿失血性休克病人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浅谈肢体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肢体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是护理救治工作中的急症,要求护理人员能检伤迅速,认诊准确,护理超前,处置严格,以保证病人生命的延续,为后续治疗提供时间与保证。现将38例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2~71岁,骨折部位总计116处,最多骨折部位5处,最少骨折1处,平均骨折3.1处。其中上肢骨折45处,下肢骨折58处,并发其它骨折13处。经救治38例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16.
失血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纳洛酮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血性休克时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循环,是抗休克治疗的关键。本文就本院近3年收治的115例失血性休克病人,设对照组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5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急诊“三衰”会议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男89例,女26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岁。其中轻度休克16例,中度休克78例,重度休克21例。1.2原发病因:消化性溃疡出血30例,脾破裂30例,下肢及骨盆粉碎性骨折25例,肝破裂10例,肾脏破裂5例,胸部开放性损伤25例,宫外孕破裂8例。用抛币法随机分成纳洛酮组(n=58)和对照组(n=57)。各组的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内源性内毒素移位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发生及其作用地位,休克后的内毒素的移位途径,清除作用以及休克对内毒素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结合16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和护理方法.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短期内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应该规范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技能和护理技术.结果:16例骨盆骨折均发生失血性休克,其中15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