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直视术后心排量与氧供、氧耗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0.5~2.75(1.25±0.68)岁,体质量5~13.7(8.68±2.49)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0.95~0.99(0.97±0.70),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肺动脉压力65~82(67.86±21.35)mmHg(1 mmHg=0.133 kPa)。合并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主动脉弓缩窄3例。麻醉时经颈内静脉置入4F Swan-Ganz漂浮导管,经桡动脉置入动脉测压管。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术后4 h、8 h、12h、24 h、48 h及72 h,由桡动脉及漂浮导管抽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CO),PHLIPS M:8007 A计算心排指数(CL)、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结果:①术后DO2I与VO2I显著相关,术后即刻呈线性依赖;②术后8 h CI、DO2I、VO2I最低;O2ER最高。结论: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即刻存在着病理性氧供依赖,术后8 h既存在氧供不足又有氧耗下降,应积极提高心排量改善组织氧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氧代谢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22例,于手术麻醉时经颈内静脉置入4F或5F 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经桡动脉置入动脉测压管。于术后4、8、12、24、48、72h抽取动、静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并测定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用温度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CO)并计算心排指数(CI),应用监护仪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氧摄取率(ER()2)。结果①术后4h患者VO2I明显增加,ERO2上升,LAC增加,为72h最高峰。而此期间DO2I并未表现明显升高。术后8h VO2I、ERO2及LAC下降,至术后12h趋于平稳。②术后8—12h DO2I明显降低,为72h低谷期,至术后24h渐趋平稳。③本组患者围术期72h氧供、氧耗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重症瓣膜病患者心脏术后4h为偿还氧债高峰期,术后8—12h更易出现氧代谢紊乱,72h内均存在明显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患儿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工作经验。方法对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入麻醉恢复室的25例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患儿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儿在麻醉恢复期的护理重点。结果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患儿在麻醉恢复期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规护理、拔管护理、拔管后并发症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结论多方面有重点的麻醉恢复期护理有助于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患儿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4.
吸入一氧化氮对犬烟雾吸入性损伤氧运输和氧耗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性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氧运输(DO2)一氧耗量(VO2)依赖状态,本研究旨在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犬烟雾吸入性损伤时对DO2和VO2的影响。17只犬随机分为2组,烟雾吸入后,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n=9)吸氮(FiO2,0.45)+0.0045%(45ppm)NO,连续监测12h动静脉血和心输出量(CO)变化。数据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DO2和V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氧摄取率(ERO2)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在某些时相点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吸入NO能不同程度提高DO2、VO2和ERO2,明显降低乳酸水平,具有不同程度摆脱DO2-VO2依赖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先心病患儿外科手术前后运动试验共12例,平均年龄8.1岁(4~12岁),先心病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和主动脉瓣狭窄各1例。术前心功能Ⅰ~Ⅱ级,术后均改善为Ⅰ级。方法:采用改良的Balke活动平板方案,开始阶段,活动平板速度维持恒速3mph,以后阶段每运动3分钟提高功率5%,一直增加到极量。用水银血压计测定血压,用示波器持续监护心率和心电图改变,用带微机的氧耗仪测定一次,运动试验后5分钟再测定一次。手术前运动试验一般在术前10天进行。手术后运动试验在术后12周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围术期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共39例,其中男(17例)/女(22例);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23例);年龄为12-84月,中位数20(7,36)月,体质量11.32±4.96kg;体外循环时间63±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62min,中位数34(24,45)min;术前心衰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22-3148pg/ml,中位数204(107,380)pg/ml。分别记录患儿术前(T1)、术后第1天(T2)以及术后第5天(T3)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NT-proBNP的值以及预后指标,最后通过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TAPSE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5天与术后第1天TAPSE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NT-proBNP和年龄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围术期TAPSE变化的影响因素:术前NT-proBNP越高、年龄越小,术后TAPSE降低程度越大;术前TAPSE与监护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预后指标均呈负性相关(p<0.05);术后第一天TAPSE与部分预后指标(除外气管插管时间)呈负性相关(p<0.05);术后第五天TAPSE与住院时间成负性相关(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围术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具有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快通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采用丙泊酚持续泵人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方法维持全麻。术中常规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心电图,间断查动脉血气。结果本组患儿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阻断升主动脉(31.0±7.6)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3.0±8.9)min,关胸时间(43.0±11.3)min,术中无1例患儿出现肢体躁动、呼吸抵触等情况。患儿送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h-4h均可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循环抑制现象,查血气各项指标无异常,全组无2次插管患儿。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复杂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并发脑脓肿,行手术麻醉危险性大,本文介绍3例法乐氏四联症及法乐氏五联症患儿行颅脑手术麻醉的体会。1 病例资料 例1:男,年龄5岁,体重13kg,因持续高热(38.6~39.5℃)50余天,以左顶枕叶脑脓肿收入院。患儿严重紫绀,全身情况差,意识淡漠,脉搏氧饱和度(SpO2)64%。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脏B超提示右心室、心房扩大,室间隔缺损7mm,主动脉骑跨率40%,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头颅CT示左颞顶枕叶内数个圆状或不规则中密度环形影,脑室、侧脑室增大。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血液净化(CBP)在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可行性.方法:将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NT组)36例和亚低温治疗组(HT组)32例,分别统计比较2组入选时、治疗后1、2、3d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评分、氧输送/氧消耗(DO2/VO2)比值、氧合指数、心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出血量以及病死率、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CBP时间、感染发生率、心律失常等.结果:NT组治疗后1、2、3d氧合指数、PAWP、La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均P>0.05).HT组治疗后1dDO2/VO2比值、氧合指数、PAWP、La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2、3d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HT组的病死率、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CBP时间均低于NT组(均P<0.05);2组出血量、感染例数、心律失常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均P >0.05).结论:亚低温血液净化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病术后LCOS的氧供需平衡,从而延缓MODS病程进展,缩短机械通气、CBP及住ICU时间,减少病死率;且不增加出血、感染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在老年膀胱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3年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55例)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麻醉诱导插管后(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1 h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时,观察组心输出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氧供指数(D02I)、氧耗指数(VO2I)、动脉血清乳酸(Lac)、S100β指数、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血小板功能(PF)、凝结速率(CR)及D-二聚体(D-D)水平与参考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用于老年膀胱癌根治术可保证心排血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指标稳定,降低血乳酸,满足氧供需平衡,对术后患者良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氧代谢变化规律,从而为围手术期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用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及惠普M1205A监护仪分析围手术期氧代谢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2h内氧供(DO2)与氧耗(VO2)始终表现为直线相关关系,P<0.05。术后4hVO2最高,同时氧摄取率(ERO2)明显增加,而DO2并未显著增加。术后8~12h心排出量指数(CI)降至最低,为围手术期72h最低谷,此时段动脉血乳酸(LAC)表现为反弹性增高。术后12h内,尽管CI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氧代谢指标已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LAC升高,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增加,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降低。结论:氧代谢变化早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72h均表现为病理性氧供依赖状态,易发生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术后4h为偿还氧债高峰期,机体开始表现出氧耗增加与氧供相对不足的矛盾。术后8~12h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最危险时段,需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纠正氧代谢失衡,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肺灌注对体外循环(ECC)下室间隔缺损体外修补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ECC下行室间隔修补术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ECC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合乌司他丁;对照组在相应时段同样方法使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前、ECC后1 h、12 h、24 h各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结果 ECC后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PA-aO2、O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ECC下行室间隔修补术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ERAS)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136例简单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将36例接受ERAS康复的先心病患儿(ERAS组)和100例常规组患儿的围术期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评估ERAS在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ERAS组32例和常规组52例纳入分析,组间平衡良好,年龄、体质量、身高、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机时间分别为(1.7±0.6)h对(9.9±11.3)h,引流管留置时间(3.4±0.6)d对(4.3±1.0)d,住院时间(5.2±0.8)d对(7.0±2.4)d,住院费用(55 478.7±14 345.0)元对(75 632.0±10 402.6)元,P均<0.001。结论:简单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ERAS计划,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2.1±0.7)岁],其中男81例,女92例,体重6~15 kg[(10.2±3.6)kg];室间隔缺损直径2.5~9.0 mm[(5.1±1.7)mm],其中单纯膜周部缺损88例(50.9%),膜周部缺损并膜部瘤形成52例(30.1%),膜周部缺损并主动脉瓣脱垂13例(7.5%),嵴内型室间隔缺损20例(11.6%),置入封堵器直径4~12 mm[(6.3±2.2)mm]。随访1个月~10年[(6.2±1.3)年]。173例患者中168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1%,未成功的5例患者中,3例封堵器置入后出现中度主动脉瓣反流,2例导管通过缺损即多次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随访过程中,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CAVB,经地塞米松治疗4 d后恢复。3例患儿在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随访中仅1例患儿发展为持续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该患儿随访的5年中未发现心功能异常,1例患儿在随访的第4年发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后随访的3年中未发现心功能异常。术后第1天复查心脏彩超发现4例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约1~2 mm),发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患儿在分别随访的6个月、2年、3.5年和8.5年中未发现进行性加重,发现残余分流患儿有4例在1个月后恢复,3例在6个月后恢复,1例在1年后恢复。随访的1个月~10年间无溶血、封堵器移位或脱落、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与七氟烷麻醉诱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矫治术的1~5岁患儿32例,体质量(12.1±3.1)kg,随机分为静脉组(SM组)和吸入组(S组)。肌注氯胺酮待患儿入睡后,穿刺动脉置管,建立监测。SM组依次给予咪达唑仑-哌库溴铵-舒芬太尼,5分钟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S组吸入七氟烷,并予哌库溴铵,维持吸入呼末浓度2.0 MAC,5分钟气管插管。使用Mostcare监测仪记录肌注氯胺酮后(T0)、麻醉诱导用药后1分钟(T1)、2分钟(T2)、5分钟(T3)、插管后1分钟(T4)、2分钟(T5)、5分钟(T6)和10分钟(T7)的HR、SBP、DBP、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排血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和心动周期效率(CCE)。结果:肌注氯胺酮到诱导后5分钟时间段(T0~T3):静脉组HR明显下降(P<0.01),吸入组HR先下降后上升(P<0.01);两组SBP、DBP、CI、SVI、dp/dt及CCE均明显下降(P<0.01)。CCE组别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诱导后5分钟到插管后,10分钟时间段(T3~T7):两组HR、SBP、DBP及dp/dt插管后先上升后下降(P<0.01),CI、SVI上升(P<0.01),SVRI下降(P<0.01)。两组CCE比较,静脉组高于吸入组(P<0.05)。结论:1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吸入七氟烷的麻醉诱导方法,均能满足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麻醉诱导要求,均可维持dp/dt、CI于正常范围,是安全可靠的诱导用药。2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循环功能影响更轻,可能更适合循环功能低下的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修补术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 V P)治疗小儿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全部采用吸入复合全麻及气管插管,左侧卧位,右侧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术。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主动脉根部灌注4℃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心包腔内置冰屑,在心肌阻断下手术。30例患儿均经右心房路径显露并连续缝合修补室间隔缺损,补片均采用涤纶布,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行TVP术。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2.25±14.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0.31±10.36)min,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0.45±3.58)h,ICU停留时间为(20.55±6.89)h,术中出血量为(58.85±11.2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56±1.36)d;术后27例患儿未输血,其余3例患儿输血量不超过400 mL;院内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未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残余漏、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但有5例患儿术后第1天有胸腔积液,为(20~30)mL,但是术后3个月后均消失;出院当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结果均显示无残余分流;出院当天复查胸片,结果显示心胸比从术前的0.56~0.60降到0.41~0.46,术前术后心胸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术后随访10~24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得到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TVP联合修补术治疗小儿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溶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4岁,既往无手术史、麻醉史、药物过敏史。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07年2月9日下午3时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行VSD介入封堵术。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股静脉内置6F鞘行右心导管术,股动脉内置6F鞘,送6F猪尾巴导管逆行入左心室行左心室造影,观察VSD大小及位置,建立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右心房→上腔静脉轨道。沿轨道送输送鞘到左心室。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5岁,因“室间隔缺损(VSD)、瓦氏窦瘤修补术后3个月,伴胸闷、发热2个月”于2008年4月30日收入院。患儿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遂在当地医院行“VSD+瓦氏窦瘤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TE观察97例房间隔缺损(ASD)、84例室间隔缺损(VSD)及7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心病患者,在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监测封堵器释放全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256例先心病患者除5例ASD外其余均封堵成功,术后1周~6月超声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患有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后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呈无休止性。图1、图2是患者外科术后一次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