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踝足矫形器在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蓉  刘培玲 《中国康复》2000,15(4):237-237,239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不稳 ,步行中出现畸形步态是影响患儿活动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克服双下肢痉挛畸形、足尖步及交叉步 ,经康复训练达到正确步态 ,我科采用德国生产的聚苯烯热塑材料制作的踝足矫形器 ,配戴后对患儿进行 3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 ,结果患儿步态矫治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矫形器组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5岁 ,平均 2 .4岁 ;双足跟不能着地 9例 ,右足 2例 ,左足 1例 ;能独立行走 <1 0 m l例 ,需扶助站立或行走 1 1例。 2对照组 :轻度痉挛性脑瘫患儿 1 6例…  相似文献   

2.
踝足矫形器对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月红  孙梅玲 《中国康复》2007,22(3):174-175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对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伴有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71例,分为矫正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以Vojta法,Bobath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矫正组患儿下肢肌张力有所下降,踝关节活动度好转,足背屈(被或主动)近90°时取模制作踝足矫形器(AFO),并在无训练时坚持每天配戴。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大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辅以踝足矫形器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梅洪  金荣疆  刘夕东 《中国康复》2013,28(4):281-282
目的:观察膝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脑瘫息儿随机分为2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加用膝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性步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给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88的D、E区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M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胭绳肌和腓肠肌张力增高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膝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性步行训练配合常规运动治疗,能降低胴绳肌、腓肠肌的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春  吴敏  李蔷  陈祥菲  员国俊 《护理学报》2009,16(18):59-60
总结60例佩戴硬踝足矫形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及护理经验.在治疗师和医生的指导下,对配戴硬踝足矫形器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根据患儿异常姿态和运动障碍选择适宜的运动、物理和中医康复训练方法,对患儿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根据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状态,行积极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康复训练,指导家长正确佩戴硬踝足矫形器的方法和步骤.并定期检查和做运动评估,为更换适宜的矫形器提供依据.本组患儿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后挛缩状态有明显改善,有效和显效患儿共47例.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病儿硬踝足矫形器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南  王冰水 《现代康复》2001,5(10):42-43
目的 研究硬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脑瘫)病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温聚乙烯板料为20例患儿制作并使用硬踝足矫形器,观察其对关节运动及痉挛的影响。结果 硬踝足矫形器能够在三个平面提供合理的运动控制,能较好地控制踝跖屈、内外翻及抑制痉挛。结论 硬踝足矫形器是脑瘫患儿改善步态较为理想的矫形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脑瘫)病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温聚乙烯板料为20例患儿制作并使用硬踝足矫形器,观察其对关节运动及痉挛的影响。结果硬踝足矫形器能够在三个平面提供合理的运动控制,能较好地控制踝跖屈、内外翻及抑制痉挛。结论硬踝足矫形器是脑瘫患儿改善步态较为理想的矫形器。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设计及方法的差异,佩戴蹀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步行时运动学、运动力学、能耗等各方面的影响尚未取得统一的结果.目的:观察佩戴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21例具有独立步行能力的痉挛型脑瘫儿童进行步态分析.分别记录同一天内、同一时间段、同一种身体状态下不佩戴踝足矫形器及佩戴踝足矫形器步行时每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时间参数、运动学参数以及各参数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并进行对比.记录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作为步行能力的定性直观观察指标,对比佩戴支具前后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并做对照描述.结果与结论:与未佩戴踝足矫形器相比,佩戴踝足矫形器使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周期时间缩短,步频增加(P<0.01).佩戴踝足矫形器步行时脑瘫儿童单足支撑期、单侧支撑期、单足摆动期、步态周期时间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值均较未佩戴矫形器时显著减少(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表现出无序的特性,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轨迹图.佩戴踝足矫形器后,足底压力中心偏移轨迹比未佩戴时有序,尖足步态患儿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患足的足底压力偏移轨迹起始点后移.结果提示痉挛型脑瘫儿童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步态周期时间缩短,步频增加,步态对称性改善,总体步行能力得到提高.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能以客观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表达,是评定脑瘫儿童步行能力的一种新型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设计方式的踝足矫形器 (anklefootorthosis,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 31例患儿的不同情况 ,选择设计使用标准固定式AFO、标准带绞链AFO和地面反射型AFO ,观察三种踝足矫形器对踝足跖屈和背屈、内翻和外翻的控制情况、对痉挛的抑制程度 ,观察行走的速度、步幅及AFO设计对膝的影响。结果 :三种不同设计类型的AFO可控制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踝足运动 ,减轻痉挛 ,提高行走的速度及步幅。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使用AFO可以提高其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9.
踝足矫形器对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踝足矫形器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前、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后,跨步长、步速明显提高,其中跨步长由0.38±0.13m增加至0.45±0.17m,步速由0.36±0.19m/s增加至0.47±0.14m/s;首次着地时踝关节的跖屈角度明显减少,由-11.98±8.43°减至-3.94±4.31°;髋关节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由-7.41±10.06°增加至-14.10±10.60°;迈步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明显提高,平均由-8.19±9.63°增至-4.25±3.71°;矢状面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明显降低,平均由14.44±9.99°减至9.40±5.77°。结论:配戴踝足矫形器可以明显减轻脑瘫患儿异常步态模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旻  冯美兰  瞿佩玉 《中国康复》2011,26(3):195-197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患儿在佩戴传统硬直式踝足矫形器(RAFO)与新型动力型踝足矫形器(DAFO)后所产生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及差异,为临床选用更合适的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Kislter测力台分别测评1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裸足、佩戴RAFO及DAFO 3种条件下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结果:与裸足比较,佩戴RAFO后步长增加0.05 m,DAFO增加0.07 m;首次着地RAFO增加9°,DAFO增加11.3°;支撑相中RAFO增加10°,DAFO增加11°,且2种方法踝关节背屈角度均明显增大,跖屈角度明显减小;跖屈力矩RAFO增加0.33 Nm/kg,DAFO增加0.37 Nm/kg(均P〈0.05)。DAFO的踝关节活动范围较RAFO增加7°(P〈0.05)。结论:2种不同的踝足矫形器均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及行走过程中的踝关节背伸功能。DAFO在矫正踝关节活动及马蹄足畸形方面效果好于RAFO,并可减轻RAFO所导致的踝关节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矫形器在康复工程上矫治作用,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2-10/2004-06在福建省假肢中心治疗的下肢畸形的61例脑性瘫痪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配戴矫形器治疗,应用了踝足矫形器95具,膝踝足矫形器8具、膝矫形器6具、足矫形器14具,除睡觉、洗澡外,要求全天候穿戴。患儿配戴矫形器后,每天参加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应用《使用矫形器前后Holden功能分类结果比较》(0级为无功能;Ⅰ级为需要大量持续性的帮助;Ⅱ级为小量帮助;Ⅲ级为需要监护或语言指导;Ⅳ级为平地独立行走;Ⅴ为完全独立行走)评估患儿步行功能,根据治疗前后级别变化分析踝足矫形器的矫治效果(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结果:6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儿治疗后达到控制下肢肌张力,控制膝反张、膝屈曲,纠正畸形步态,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及行走步态的效果,显效率为74%(45/61),总有效率为100%(61/61)。结论:矫形器在脑瘫矫治中能让患儿保持正确的肢位,维持或增大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局部的稳定性,抑制肌张力、足原始反射、痉挛,预防肢体挛缩变形,同时提高步行质量和步行速度,使坐、立位的转换以及上下楼变得更为容易。矫形器治疗是综合康复治疗中一个有效的方法,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脑瘫患儿设计的动态踝足矫形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矫形器生物力学功能认识的逐步深入 ,矫形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笔者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动态踝足矫形器 ,采用了功能性足托和动态踝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动态踝足矫形器的设计与构造动态踝足矫形器采用后片式踝足矫形器的结构形式 ,用抗疲劳强度和刚性具佳的聚丙烯塑料制成 ,而且足和小腿两部分连成一体 ,形成一定的初始踝角度 ,而且踝部能够围绕初始踝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背屈 /跖屈活动 ,以达到控制和稳定踝关节的目的。本矫形器在足部特别设计了一个功能性足托 ,具…  相似文献   

13.
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步行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矫形器在康复工程上矫治作用,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2—10/2004—06在福建省假肢中心治疗的下肢畸形的6l例脑性瘫痪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配戴矫形器治疗,应用了踝足矫形器95具,膝踝足矫形器8具、膝矫形器6具、足矫形器14具,除睡觉、洗澡外,要求全天候穿戴。患儿配戴矫形器后,每天参加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应用《使用矫形器前后Holden功能分类结果比较》(0级为无功能;Ⅰ级为需要大量持续性的帮助;Ⅱ级为小量帮助;Ⅲ级为需要监护或语言指导;Ⅳ级为平地独立行走;Ⅴ为完全独立行走)评估患儿步行功能,根据治疗前后级别变化分析踝足矫形器的矫治效果(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结果:6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儿治疗后达到控制下肢肌张力,控制膝反张、膝屈曲,纠正畸形步态,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及行走步态的效果,显效率为74%(45/61),总有效率为100%(61/61)。结论:矫形器在脑瘫矫治中能让患儿保持正确的肢位,维持或增大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局部的稳定性,抑制肌张力、足原始反射、痉挛,预防肢体挛缩变形,同时提高步行质量和步行速度,使坐、立位的转换以及上下楼变得更为容易。矫形器治疗是综合康复治疗中一个有效的方法,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调节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卧床时取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佩戴可调节踝足矫形器治疗。分别采用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评定患者踝关节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踝足异常模式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对照组踝足异常模式重度8例、中度10例、轻度9例、无异常模式3例,观察组踝足异常模式中度3例、轻度3例、无异常模式24例,两组患者踝足异常模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踝足矫形器应用于脑卒中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异常模式,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步态训练,观察组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OM、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患侧的腓肠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动态与静态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与静态踝足矫形器(SAFO)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38例具有行走能力(辅助行走或独立行走)但因腓肠肌痉挛致踝跖屈的双瘫患儿,年龄21—71个月,将其随机分为DAFO组18例及SAFO组20例。患儿入选后均进行康复训练及穿戴DAFO或SAFO。康复训练1次/d,1h/次,5次/周,12周为1个疗程。踝足矫形器每日至少穿戴2h以上,1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穿戴AFO前、穿戴AFO 1个月、3个月时进行以下评估: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 MAS)、踝关节活动范围(ROM)、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及F区百分比。结果:两组患儿穿戴踝足矫形器1个月和3个月后,MAS量化评分下降,踝关节ROM、Berg平衡功能和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各自穿戴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穿戴踝足矫形器后组间比较,3个月评定点DAFO组踝关节ROM,Berg平衡功能评分,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明显高于SAFO组(P<0.01),而DAFO组与SAFO组相应评定点的MAS量化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AFO既能帮助纠正足下垂,同时在步行时又提供足背屈功能,改善行走及提高平衡功能,可作为SAFO脱换成普通鞋前的一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8.
踝足矫形鞋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矫治:1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书信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35-35,46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鞋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双足尖畸形患儿的矫治作用。方法选取2001-01/2003—01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童脑性瘫痪康复门诊双足尖足畸形患儿18例,年龄9个月~4岁。根据患儿尖足畸形情况定模制作踝足矫形鞋,培训家长掌握使用的具体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穿戴踝足矫形鞋的同时进行站、走姿势矫正训练。参照足部矫形器佩戴前后尖足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随访1年。18例36足配戴前尖足评分为(1.37&;#177;0.46)分,配戴1年后评分为(2.52&;#177;0.46)分,评分明显提高(t=3、2,P&;lt;0.05)。治疗后足背屈角平均减少(6.12&;#177;0.9)。,差异有显著意义(t=2、9,P&;lt;0、05)。结论矫形鞋用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可起到预防和矫正畸形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测量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估。结果 BTX-A起效时间为注射后24~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个月,不良反应极少。治疗组1周后、3个月后下肢CSS评分及3个月后踝关节PROM、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尖足消失。结论 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纠正尖足畸形,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罗颖  刘夕东  梅洪 《中国康复》2011,18(6):469-470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CP患儿26例,随机分为AFO组和对照组各13例,在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FO组患儿每次治疗后坚持佩戴AFO。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测量休息位踝关节角度(rROM);脑瘫粗大运动评分量表(GMFM)评定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及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及rROM均明显改善(P〈0.05);AFO组表现更明显(P〈0.05)。GMFM和ADL评分AFO组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AFO可降低CP患儿下肢的肌张力,矫正足踝部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