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讨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19例,无变化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佳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42-343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片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全方位护理,80例患者,其中显效56例,占70.00%;有效20例,占25.00%;无效4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率,还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艳芳  谢春艳 《河北医药》2011,33(17):2709-27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SAH起病急骤,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SAH患者30例,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景英朝  荆国杰 《淮海医药》2007,25(3):201-202
目的 总结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外科治疗9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造影示动脉瘤的部位,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的处理技术.结果 造影75例中阳性66例.55例手术患者恢复良好39例,一般14例,死亡2例;3例栓塞者恢复良好;8例未行手术者恢复良好3例,死亡5例;造影阴性9例中恢复良好9例;17例未行造影者,死亡5例.结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脑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动脉瘤并行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上近几年中年发病呈上升趋势[1]。对2000年4月~2004年3月护理的20例中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均在40~59岁,平均年龄49.5岁,全部为首次出血,急性起病16例,缓慢起病4例。活动时起病15例,安静时起病5例;其中情绪紧张激动,过度劳累兴奋为13例,用力排便1例,饮酒2例。合并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18例。1.2诊断①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②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制定岗位职责及基础护理工作流程,实行质量控制。结果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基础护理管理实践前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如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分别经χ^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践前后患者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实践提高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及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珠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松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0-2731
目的探讨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如降颅压、止血、解痉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病区经过培训的护士给予指导并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舒适度相关的心理、生理指标,主要包括腰酸背痛、头痛、失眠、便秘等。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干预组死亡O例、植物生存1例、重度致残1例、中度致残2例、良好8例、治愈72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4例、6例、7例、6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6,P〈0.05)。干预组术后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症状分别有7例、14例、9例,对照组分别有2l例、29例、2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3.7、12.5,均P〈0.01);干预组工作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80.3%)(x2=20.1,P〈0.01)。结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及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按疾病护理常规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防止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防治再出血、严密观察病情、防治脑血管痉挛、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症状,临床好转率达94.2%,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通过精心护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脑脊液积血,从而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自发性SAH和创伤性SAH,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SAH起病急骤,突发的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最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其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针对SAH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SAH再出血的发生率,对预后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均非常重要。我院对收治的103例SAH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表现为劈裂样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随着CT的普及应用,不难做出正确诊断。但老年患者常常缺乏典型表现,CT、脑脊液(CSF)出现阴性结果,也易延误诊断。现将5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严密观察和科学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全世界的总发病率大约为10.5例/10万人,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平均病死率为51%,主要病因有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烟雾病和血液病。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芬 《成都医药》2001,27(4):229-230
  相似文献   

16.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病因复杂,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故死亡率高。我科自1989年2月至1995年8月共收治74例,治愈53例,死亡12例,自动出院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60~78岁,伴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高血压动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极易发生再出血。SAH病人发生再出血死亡率高,恰当的护理是减少SAH再出血,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我科1992-02~2000-06共收治SAH病人63例。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30~49岁,平均(39±2.1)岁。均为首次发病,72h内入院,经CT或MRI证实为SAH的病人。其中并发癫痫(EP)7例,肺部感染2例。无1例大便干燥。均采取脱水、利尿、对症及支持疗法,同时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以防止破裂处凝血块溶解。结果,通过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对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护理.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 42例,治愈率为 84%,再出血 5例,再出血率为 10%,死亡 3例,死亡率为 6%,褥疮发生率为0.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加强病情观察并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