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54年以来,我们同兄弟单位协作,对甘肃省利什曼病及白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主要结果综述于后。黑热病动物储存宿主的调查过去,在中亚细亚、南美及欧洲的调查证明,狼、狐、豪猪是杜氏利什曼原虫的  相似文献   

2.
人体利什曼原虫的病原学范围是,在自然界中,白蛉通过叮咬将原虫从一个哺乳动物转移到另一个哺乳动物的循环。在自然中,以人类为中心的脊椎动物是储存宿生。人体利什曼病(包括皮肤病和印度黑热病)的某些疫源地的储存宿主是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3.
利什曼原虫病免疫学一利什曼原虫的多种型性利什曼原虫的特征是在其动基体的细胞器中有‘核外’的脱氧核糖核酸。这种原虫种型繁多,均寄生在不同脊椎动物宿主的细胞内部,而这些细胞主要是属于单核吞唁细胞系统。这种原虫在动物宿主细胞内繁殖为无鞭毛的圆形小体,称无鞭毛体(amastigoles)并在媒介昆虫——白蛉的肠壁内发育为单鞭毛体,称前鞭毛体(Promastigatas)。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0年在北京郊区密云县山区黑热病流行区进行黑热病动物储存宿主的调查,共检查野生动物89只,其中包括獾15只,貉5只、各类松鼠71只,野山鼠6只,野兔1只,以及家犬28只,以上动物均进行了解剖(检查肝脾等脏器)或骨髓穿刺检查。我们在一只貉的骨髓涂片中找到少量典型利什曼  相似文献   

5.
背景:动物传染性皮肤利什曼病(ZCL)由硕大皮肤利什曼原虫引起,是沙特阿拉伯许多地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地方性疾病。其传播媒介为巴浦白蛉,主要动物宿主为沙漠啮齿类动物。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120例ZC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类。患者大部分为非沙特阿拉伯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目的是研究干燥型不同临床形式皮肤利什曼病(CL)表皮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方法:研究16例热带利什曼原虫所致干燥型皮肤利什曼病(CL),临床上分为:①坚硬丘疹、结节、中央有结痂的斑块,病程<2年者5例;②具有特征性丘疹周围有陈旧结痂,病程>2年的狼疮样利什曼病6例;③皮损不愈合的慢性非结节,病程>2年者5例。石蜡包埋切片H E染色,CD1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慢性和狼疮样利什曼病相比,急性患者每毫米长表皮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结论:急性利什曼病皮损呈递的抗原数量最多,因而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将来自于利什曼原虫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利什曼病的结局中起不同的作用。然而,原位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显示T细胞在皮损中的分布有很大的可变性。目的:本研究用流式细胞检测法确定利什曼病皮损中的主要T细胞亚群,及与利什曼原虫敏感性循环T细胞的关系。患者和方法:用流式细胞计量法确定34例皮肤利什曼病(CL)、4例黏膜利什曼病(M L)及4例播散性利什曼病的病损处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 C)表型。体外利什曼原虫抗原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得到利什曼原虫敏感T细胞。结果/结论:所有病损处均有不同数量的γδ淋巴细胞,与病程无关。IL-2R阳性细胞和γR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我县自1963年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以来,每年散发病例约在20~250例之间,疫区遍及全县,已有92.8%的乡有病例报告,因此调查本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和带菌状态、菌型分布、以及对人间发病的关系,都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从1978~1984年进行了此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几乎没有资料能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者的由皮肤病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目的:在法属圭亚那描述9例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并同普通无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作比较。方法:1994-04/2000-12在法国嘎纳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作者比较了9例患有利什曼病的H IV感染者和与之相匹配的27例对照者的相关变量,包括利什曼病的临床类型、皮损数量、淋巴血管炎和腺体疾病的表现、治疗后复发率复发或再感染。结果:8例H IV感染者患有限局性皮肤利什曼病,1例患有皮肤黏膜利什曼病。所有对照者患有皮肤…  相似文献   

10.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额济纳旗大沙鼠和蜥蜴均自然感染了利什曼原虫;感染原虫的大沙鼠耳组织无溃疡;该原虫虫体比其它利什曼原虫大,对小鼠不致病。但能在黑线仓鼠睾丸的塞氏细胞内繁殖;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是大沙鼠利什曼原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微小白蛉新疆亚种为蜥蜴利什曼原虫的媒介;未发现当地居民有皮肤利什曼病,提示大沙鼠利什曼原虫对人类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草原兔尾鼠复制内脏利什曼病模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给草原兔尾鼠经腹腔接种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5个月后剖杀动物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物的脾、肝、骨髓、淋巴结、肾及输尿管内均有不同数量的利什曼原虫分布,有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病理损害。作者认为草原兔尾鼠是一种便于复制内脏利什曼病模型的动物。  相似文献   

12.
以三例淋巴结切片做为主要观察对象,对淋巴结可染小体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无选择地抽取了30例病检淋巴结切片,观察可染小体的出现率及出现情况。观察讨论结果表明:部分可染小体是坏死细胞高度浓缩后的一种形态表现,不同于坏死细胞的核碎块。并对可染小体与组织胞浆菌、利什曼原虫、蜡样质小体的鉴别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许多利什曼原虫抗原属保守蛋白族,如酸性核糖体蛋白。组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并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在其它一些感染性疾病和全身性自体免疫疾病中,许多这类抗原则是免疫应答的靶。本文综述此类广泛分布的抗原,或称之为“泛抗原”(panantigen)。根据许多泛抗原在细胞内是由多种成分复合体构成,试图解释并建立一个在利什曼感染期这些抗原的显性免疫原性的模型。通过对利什曼抗原加工过程的途径和对宿主免疫系统效应细胞的解释,以有助于利什曼病免疫病理学和发展保护性免疫治疗的研究。 近年来,通过改良利什曼病的血清…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八○年以来,通于调查,略阳县白水江区具备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经鉴定为中华白蛉,(?)个别为鳞喙白蛉,并存在保虫宿主和现症黑热病患者6例(全区4668人)。为了解该地区人群对黑热病的免疫情况,我们对该区四个自然村的438人进行了利什曼素皮内试验,结果阳性63人,阳性率为14.0%。与陕北宜川县利什曼素皮试阳性率8.6%(1974年)相比有显著差异(x~2=5.32 0.05>P>0.01)显示该地区  相似文献   

15.
我组于1961年至1978年间先后对浙南三地区的肺吸虫病流行病学作了初步调查,温、丽、台三地区除天台等4个县有待调查外,其余18个县市均有肺吸虫病自然疫源地及现症病人存在;同时对其中14个县6394人作了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达46.71%,本文对当地有关肺吸虫的感染方式、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及其对动物感染情况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发现有酷似皮肤利什曼病的皮肤病患者,继而在当地一农场捕获的三种白蛉体内查见有前鞭毛体的自然感染,但感染来源不明。1988年,我们从当地野外大沙鼠耳皮下组织查  相似文献   

17.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种由热带利什曼或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侵犯皮肤引起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发生在鼻部的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鼻部皮肤利什曼病病例.  相似文献   

18.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种由热带利什曼或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侵犯皮肤引起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发生在鼻部的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鼻部皮肤利什曼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据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推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储存宿主,在各国均有明显的差别。一般认为这取决于当地的景观和特定的生物群落。近年来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许多鼠型啮齿类动物都携带本病病毒。  相似文献   

20.
陇南川北原系内脏利什曼病(俗称黑热病)低度散发区。既往研究表明家犬为本病的重要宿主,通过灭犬并及时治疗病人,黑热病曾一度消失。80年代中期起,本病又复出现且愈演愈烈,年平均新发病例将在250例以上,成为全国黑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