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3-2005年江苏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金意  武鸣  杨婕  覃玉  陶然  韩仁强 《中国肿瘤》2010,19(12):811-814
[目的]了解江苏省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以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江苏省8个抽样地区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主要肿瘤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江苏省居民1973~197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6.45/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118.92/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155.66/10万;1990~1992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9.78/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118.67/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156.88/10万;2003~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3.36/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109.39/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146.40/10万;30年来,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国标化死亡率稳定。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食管癌由7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第4位,肝癌由70年代的第3位上升到第1位,肺癌由70年代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江苏省居民的肺癌和肝癌的粗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了351.18%和75.40%。女性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乳腺癌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江苏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影响江苏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烟台市农村居民1990—1992年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烟台市农村居民1990-1992年死因调查发现,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4.25/10万人口(以下简写10万),位居各类死因的第三位,是男性各类死因的第一位,女性各类死因的第三位。死亡率和全国各大城市市区相仿,比全国和山东高27.22%和13.88%。男女死亡比值为1.58,略高于全国农村1.57的水平。和70年代相比较,调整死亡率除宫颈癌、乳腺癌和食管癌分别下降77.17%、31.85%和24.01外,其它恶性肿瘤均呈上升趋势。总调整死亡率上升了20.36%、其中尤以白血病、肝癌和肺癌为突出,分别上升了200.76%、104.8%和182.26%,按前20年癌亡增长比率计算到2000年癌亡率将达到166.07/10万,成为烟台市农村居民各类死因的首位。在主要恶性肿瘤死因中前5位死因是胃癌、肝癌、肺癌、大肠癌和食管癌,占因癌死亡的80.31%。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的87.25%。提示:在今后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中应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做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掌握鞍山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1990~1992年鞍山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统计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90~1992年鞍山市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0.86/10万,占全死因的21.53%,居第二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90年代较70年代上升了75.52%。肺癌、肝癌、肠癌及女性乳腺癌主要恶性肿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癌上升的幅度最大,构成比为33.30%,平均年增长速度6.11%,预测2000年肺癌死亡率约60.83/10万。结论 今后要大力开展防癌抗癌宣传教育,控制致癌因素,改变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组织群众开展好防癌普查工作,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宜昌市区近30年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干预措施及公共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9)编码处理 ,标化死亡率采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中国人口构成 ,寿命表采用蒋氏法编制。[结果]宜昌市区1971年~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4.78/10万 ,标化死亡率为79.18/10万 ,男、女性平均PYLL分别为12.19和11.86,期望寿命减少年数分别为2.44和1.62。30年间 ,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全死因位次 ,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 (1971年~1974年 )的第三位跃居至90年代末期 (1997年~2000年 )的首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由78.39/10万上升到89.40/10万 ,而标化死亡率由76.11/10万下降到71.49/10万。癌谱结构变化显著 ,男、女死亡率均以肺癌上升速度最快 (男性 χ2 =71.91,P<0.01;女性 χ2 =14.92,P<0.01) ;男性以食管癌下降最为明显 (χ2=43.77,P<0.01) ,而女性则以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 (χ2=107.14,P<0.01)。[结论]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宜昌市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末期居全死因位次的第一位 ,癌谱结构中以肺癌、肝癌的危害性最大 ,应尽快制定其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收集1973~1975年福建省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统计表和1989~2000年长乐市居民死因统计历年报表,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动态及对胃癌未来趋势预测.长乐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因位次前5位依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肠癌,在第3阶段肺癌的死因位次从前两个阶段的第4位升到第3位;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下降较为明显,从第1阶段的151.06/10万下降至第3阶段的120.23/10万;胃癌死亡率随着年龄组的上升而上升,50~岁组有一个加速上升的过程,7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1989年~2000年男性胃癌死亡率82.21/10万,为全国最高,且男性死亡率远远高于女性,为女性的3倍.对恶性肿瘤和胃癌死亡率趋势分析,率均为负值、P值均小于0.0001,说明两者的疾病死亡率处于下降趋势,到2005年男性胃癌死亡率将降到54.84/10万,女性15.90/10万,合计为36.49/10万.研究结果提示,一级预防行之有效,使长乐的胃癌死亡率逐年下降,在恶性肿瘤构成中肺癌的比例增高趋势,所占位次也由第4位上升为第3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二七区居民1984~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郑州市二七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动态变化.[方法]利用郑州市二七区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统计分析1984~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结果]1984~2003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78.91/10万,中国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为60.00/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死因中的构成则逐渐上升,恶性肿瘤在居民中的死因顺位由1987年的第3位上升到2003年的首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结论]郑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阆中市1981年—2000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阆中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当地居民全死因死亡资料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阆中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从1981年的101.89/10万上升至2000年的212.70/10万,女性由76.44/10万上升至149.55/10万,20年间分别上升了108.76%和95.64%。1981年-2000年食管癌死亡在癌总死亡中的比例下降了36.04%,胃癌、肝癌及肠癌分别上升了50.97%、58.13%和130.00%;食管癌死亡在全死因中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胃癌、肝癌及肠癌分别上升了172.58%、184.80%和316.00%;食管癌、胃癌、肝癌及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肠癌上升幅度最高为404.43%;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对男性居民健康危害较大;出生队列死亡率分析结果表明,出生年代越晚,上升速度越快。[结论]阆中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在改善医疗条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对食管癌进行重点防治的同时,应加强胃癌、肝癌及肠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1987-2006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本文通过描述河南省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4个县市人口全死因登记报告数据,统计分析河南省1987-2006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年龄调整死亡率.结果:河南省1987-2006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81.95/10万,中调率为 71.31/10万,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的71.29%.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分别为101.17/10万和94.81/10万,女性分别为61.58/10万和49.28/10万,前4位死因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肠癌.20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胃癌、食管癌呈明显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分别从 1987年的30.38/10万、34.12/10万下降至 2006 年的21.27/10 万、15.70/10 万;肠癌死亡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但肝癌呈明显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从 1987年的12.45/10万上升至 2006年的18.26/10 万.结论:20年间河南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建议进行相应的防治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9.
周金意  武鸣  杨婕 《中国肿瘤》2012,21(8):570-573
[目的]掌握1973~2010年江苏省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以及变化趋势。[方法]将江苏省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与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主要肿瘤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江苏省居民1973~1975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22.25/10万,中标率为118.39/10万,2010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94.04/10万,中标率为93.97/10万,1973~2010年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标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江苏省前5位主要致死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的首位致死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和胃癌。与1973~1975年相比,2010年江苏省居民的主要致死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粗死亡率和中标率呈下降趋势,肺癌的粗死亡率和中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中标率呈下降趋势,女性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中标率呈下降趋势,而乳腺癌的粗死亡率和中标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着经济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剧,江苏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影响江苏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罗山县1985~1989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五年间全县死于恶性肿瘤2763人,年均粗死亡率为87.68/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82.21/10万,居全死因的第三位。前四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占总癌亡的74.95%。1985~1989年与1974~1976年相比,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最为显著,男女性分别上升了114.14%、136.16%。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相比于其他卵巢上皮性癌,其预后较差,本文对本院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率作分析比较,探讨CAP[表柔比星(E-ADM)、顺铂(DDP)加环磷酰胺(CTX)]方案加用丝裂霉素(MMC)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于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接受治疗的卵巢透明细胞癌共33例(A组),同时随机取37例卵巢其他上皮性癌的患者作对照(B组)。Ⅰ期患者行全子宫 双附件 大网膜切除 阑尾切除 淋巴结分期术),2例患者需要生育的卵巢癌患者行患侧附件切除 对侧卵巢活检 大网膜切除 阑尾切除术术。Ⅱ期以上的患者行肿瘤减灭术(tumor reductive surgery,TRS)尽可能使残余灶<1cm,2组患者均在术后化疗均采用CAP方案(静脉应用),但A组患者CAP方案中加用了丝裂霉素。A组患者与仅用CAP方案的透明细胞癌患者(C组)Ⅰ/Ⅱ期15例及Ⅲ/Ⅳ期9例相比较。结果:术前A组与B组Ⅰ/Ⅱ血清CA125差异有显著性,卵巢透明细胞癌血清CA125水平值较低,Ⅲ/Ⅳ期血清CA125差异无显著性。在3次及6次化疗后与化疗前Ⅰ/Ⅱ期A组及B组血清CA125差异有显著性,而Ⅲ/Ⅳ期血清CA125下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组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中有11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33.33%),有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1.21%),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与生存率无直接关系(P=0.26)。Ⅰ/Ⅱ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38.3±2.4个月,B组38.3±2.7个月,Ⅰ/Ⅱ期患者A组与B组用Log Rank检验相比较4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1),Ⅲ/Ⅳ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20±3个月,B组34±4个月,Ⅲ/Ⅳ期患者A组与B组相比较用Log Rank检验4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Ⅰ/Ⅱ期1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0±3个月,与A组用MMC的透明细胞癌患者Ⅰ/Ⅱ期23例比较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Ⅲ/Ⅳ期9例,均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8±3个月。与A组用MMC的透明细胞癌患者Ⅲ/Ⅳ期10例比较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30)。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术前及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值较低,用CAP加丝裂霉素的规则化疗治疗透明细胞癌对Ⅰ/Ⅱ期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Ⅲ/Ⅳ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卵巢透明细胞癌疾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 探索大肠腺癌组织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光敏生物素标记MDR1cDNA探针 ,链亲和素胶体金为检测系统做原位杂交 (ISH SAG)检测大肠癌MDR1mRNA表达 ,同时用LSAB法对P 糖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大肠腺癌MDR1mRNA表达阳性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与MDR1表达阴性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大肠癌MDR1表达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MDR1表达高低与大肠腺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MDR1阳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R1表达的检测对判定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steroid carcinogenesis hypothesis in hum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problem whether or not a cancer-specific change of the hormonal milieu emerges at a specified stage of life where the growth rate of cancer risk is at its zenith. A case-control study of 14 urinary steroid excretions was conducted for each of 3 human neoplasia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size (in parenthesis) of the population uni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given as follows: a) the male gastric cancer group (421); b) the male control group (104); c) the female breast cancer group (245); d) the cervical cancer group (345); e) the female control group (127). Two kinds of steroid parameters were employ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ormonal data: a) the logarithm of a steroid excretion figure (mu g/day), as expressed by log x; b) the logarithm of a relative weight of a given steroid to tetrahydrocortisol, as expressed by log x/THF. The case-control difference for each parameter was expressed in terms of a t-value of Student's t-test. The steroid deviation profile was prepared for each neoplasia and for each of the log x data set and the log x/THF data set.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a) the 2 steroid parameters (log x and log x/THF) for each of 14 urinary steroids were both subject to change with the progress of host age. The rate of age-dependent change was different for each steroid parameter and for each population unit. b) The above differential age dependency of the steroid parameters gave rise to a continual transition of the steroid deviation profile in the course of aging. c) The hormonal traits of male gastric cancer, female breast cancer and cervical cancer were described each as a complex of androgen depression and glucocorticoid stimulation (male gastric cancer), a sequential emergence of premenopausal progestin depression and postmenopausal predominance of glucocorticoid over androgen (female breast cancer), and a complex of androgen-glucocorticoid depression over progestin (cervical cancer). d) The emergence of the above cancer-specific steroid disorders chronologically coincided with the quasi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of cancer risk (and slow growth phase of cancer risk in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e) The usefulness of the log x/THF type deviation profi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hormonal milieu of the host was verified by both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real data of a case-control study. f) The age dependent decline of androgens was generally much faster in their progressions than that of glucocorticoids - a finding to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production of a cancer-specific steroid deviation profile might have taken the form of the stress shift of Hans Selye, since both phenomena share depletion of gonadal steroids relative to glucocorticoid in common. The etiological relevancy of the 3 cancer-specific steroid changes to the geneses of 3 cancers:wa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experimental pathology studies in our laboratory as well as in other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大肠腺癌组织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光敏生物素标记MDR1 cDNA探针,链亲和素胶体金为检测系统做原位杂交(ISH-SAG)检测大肠癌MDR1 mRNA表达,同时用LSAB法对P-糖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大肠腺癌MDR1 mRNA表达阳性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与MDR1表达阴性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MDR1表达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DR1表达高低与大肠腺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MDR1阳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R1表达的检测对判定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