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 mm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 d视力:12眼<0.05,68眼≥0.05~<0.3,40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6眼<0.05,71眼≥0.05~<0.3,43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结论: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对6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术后一周内视力在1.0以上者12眼,0.4至0.9者61眼;一个月后视力在1.0以上者37眼,0.4至0.9者42眼。术中主要并发症的后囊破裂,虹膜损伤,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提高明显,强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术中特殊情况处理及效果。方法对手术方法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天视力≥0.5占80%,术后1周视力≥0.5占85%,术后一月视力≥0.5占95%,后囊破裂5例,其中5例均I期植入人工晶体,其中3例采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角膜水肿占17.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先进、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或保持不变;术中并发症角膜后弹力层脱离3眼,虹膜损伤6眼,连续环形撕囊失败20眼,悬韧带部分断裂3眼,后囊膜破裂8眼;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18眼,暂时性眼压升高16眼,人工晶体夹持2眼,黄斑囊样水肿3眼,人工晶体轻度偏位1眼,后发性白内障15眼。结论规范操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者的熟练程度、经验及患者个人情况也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 6 81例 70 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中 ,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晶体后囊破裂 32眼 (4 5 7% ) ,角膜水肿 480眼(6 8 5 7% ) ,虹膜咬伤 15眼 (2 14% )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 18眼 (2 5 7% ) ,术后人工晶体脱位 6眼 (0 86 % ) ,切口漏水 2眼 (0 2 9% )。结论 基层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均不会明显影响视力 ,也无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边疆地区逐步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方法超乳组(A组)选取核分级≤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4例(231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B组)我院前期角巩缘120°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1例(24眼)、角巩缘6mm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86例(201眼)。结果A组术后平均视力0.6(其中4例/眼后囊膜破裂,扩大切口后改换硬性人工晶体植入囊袋,术后恢复稳定、无特殊;4例/眼术后角膜中度水肿,术后一周均恢复),B组术后平均视力0.2(其中14例/眼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2例/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术口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白内障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其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临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软性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我们从 2 0 0 0 - 10~ 12共完成该项手术 2 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 18例 2 0眼施行标准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男 8例 9眼 ,女 10例 11眼 ,年龄 38~ 6 4岁 ;白内障分类 :老年性白内障 16例 18眼 ,并发性白内障 2例 2眼。晶状体核硬度分级 :裂隙灯下按Locus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方法:对342眼患者采用微梯形切口水冲核方法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01眼,0.5~0.8者167眼,〉0.8者74眼。术后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76眼,0.5~0.8者120眼,〉0.8者146眼。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75~1.25D。角膜水肿者25眼,于术后2~7 d消褪。后囊膜破裂26眼,术中5眼行前部玻切。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易学、投资设备少、费用低、疗效肯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20眼,均伴有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0.3,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6个月,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0眼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晶体混浊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方法:对100例120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设常规切口组,超声乳化组为对照组,对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与超声乳化组结果相似(P〉0.05),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组比散光小,视力较好(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效果好,与超声乳化结果相似,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沈亚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88-1988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设施简陋条件下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2例620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 d视力〉0.1有558例,占90%,人工晶体植入率9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医院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老年性白内障特点,评价超声乳化手术在高原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8例(231眼)高原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原位超声乳化吸除或碎核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术后1周≥0.5者占65.36%,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占75.78%,术后3个月视力≥0.5者占81.48%。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54眼,后囊破裂18眼,晶体核(碎块)掉入玻璃体5眼,前房渗出反应36眼,一过性高眼压10眼。结论:高原地区老年性白内障以硬核(Ⅲ级以上)和过熟期白内障多见。随着核硬度的增加,超声能量相应增加,超乳时间越长,对眼组织的损伤就重,手术并发症相应增多。对高原地区老年性白内障应严格掌握超乳手术适应症,对硬核和过熟期白内障不主张用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仍然不失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25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26眼晶状体后囊破裂,对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生术中后囊破裂26眼占11.6%。其中发生于水分离时1眼,超声乳化时23眼,注吸皮质时2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月视力大于0.8者3眼,0.5~0.8者19眼,小于0.5者4眼。结论后囊破裂与患者状况、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别行TetraneX可调人工晶状体(TetraflexIOL)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人术后的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体的白内障患者共70例99只眼;其中36例49只眼植入Tetraflex可调人工晶状体,为实验组;另外34例50只眼植入单焦点球面人工晶状体.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d、1周及1个月,术后3个月于常规裂隙灯、视力和眼压检查,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屈光状态、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主观调节幅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raflexIOL手术安全、有效,可为患者提供较佳的远、近视力,达到更高的脱镜率,但其远期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原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60例(420只眼)各类白内障采用原位超声乳化吸除法或砍劈乳化吸附法;结果:术后裸眼视力第1天、第1周和3个月≥0.5的眼数分别为352(83.81%)、364(86.67%)、334(79.52%)。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3个月后随访时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分别占16.15%、13.85%;结论:高原地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其白内障特点以Ⅲ级以上核多见。术前检查玻璃体混浊、眼底病变者居多。伴有全身性疾病者较多。手术并发症依白内障种类不同则有不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内障术后早期视力变化与前房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36眼,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5d检查视力,IOL-master仪测量水平角膜曲率(K1)、垂直角膜曲率(K<,2>)、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比较各项观察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散光发生。方法:对275例白内障采用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5者占92.9%。≥75.0%。术后三个月视力≥0.5者占97.0%,≥1.0为81.3%。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很轻,只有2例,占0.72%。术后散光小。结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后前房反应轻微,术后效果好,视力佳。术后散光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3眼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晶体内异物取出,前部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等手术方法。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视力<0.053眼(6.99%),0.05-0.25 11眼(25.58%),0.3-0.515眼(34.88%),0.6-1.09眼(20.93%),>1.05眼(11.62%),其中对后囊混浊11眼和瞳孔粘连合并人工晶体夹持2眼行二次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外伤后眼部伤情复杂,但是经过妥善处理,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万雄  周峻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3):301-302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68只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小梁切除、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3.5月。结果:术前平均视力0.02,术后平均视力0.25,术前平均眼压(27.01±2.7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降至(14.24±1.83)mmHg。结论:青光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和植入人工晶状体一次完成,可以较好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海拔地区防盲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 206例(1 206眼)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m以上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1例及对照组605例,观察组行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对照组采用球周麻醉进行手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99.0%,其中6例改为球周麻醉,未出现麻醉意外及全身并发症,对照组球结膜水肿61例(10.1%),眼睑皮肤青紫淤血38例(6.3%),球后出血7例(1.2%),提上睑肌麻痹4例(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中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适应证范围广、术后外眼美观等优点,特别适于在高海拔地区防盲手术中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