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淮安市淮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来院的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2组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并对实验组不同预后患者的hs-CRP、PCT及IL-6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清hs-CRP、PCT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实验组入院当天相比,入院后第1天hs-CRP、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入院后第4天hs-CRP、PCT及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入院后第7天hs-CRP、PCT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无变化组hs-CRP、PCT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进步组与显著进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PCT及IL-6的水平对ACI的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检测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LP(a)水平;1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亦检测其hs-CRP及L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和LP(a)检测结果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CRP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a)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LP(a)浓度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显著升高,且hs-CRP检测结果的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LP(a)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有重要的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第1天及第3天分别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选择7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水平变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SF水平变化、进展性脑梗死及非进展性脑梗死不同时期SF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S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重型脑梗死组SF水平较轻、中型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01);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显著增高(P〈0.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入院第3天SF水平较入院第1天比较增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细胞生长因子(HGF)、D-二聚体(D-dimer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患者156例,其中进展性CIS患者72例(进展组),非进展性CIS患者84例(非进展组),同期选择来本院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入院后3d、7d、14d的血清hs-CRP、HGF、D-dimer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分析进展性CIS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s-CRP、HGF、D-dimer水平与进展性CIS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入院后14d,进展组、非进展组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后3d、7d,进展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对照组(均P <0.05),入院时、入院后3d、7d、14d,进展组的血清HGF、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对照组(均P <0.05),入院时、入院后3d、7d、14d,非进展组的血清hs-CRP、HGF、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梗死体积、D-dimer、hs-CRP、HGF是进展性CI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梗死体积、D-dimer、hs-CRP、HGF与进展性CIS预后呈独立正相关。结论进展性CIS患者的血清hs-CRP、HGF、D-dimer水平均伴有明显升高,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进展性CIS预后评价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 sICAM-1、IL-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2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ICAM-1、IL-8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d后血清sICAM-1、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发病14d后血清sICAM-1、IL-8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 sICAM-1、IL-8参与了脑梗死发病过程,其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 测定无传统危险因素的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及无传统危险因素的健康者20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血清hs-CRP含量测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 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2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高hs-CRP水平可能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炎症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联和阿司匹林对早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早发进展型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及阿司匹林300 mg(1周后减为100 mg);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及阿司匹林300 mg(1周后减为100 mg),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3天及第14天监测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含量,第3天、第14天及第8周时评估NIHSS评分,第14天及第8周时评估改良Batherl评分。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hs-CRP在梗死后第3天达到高峰,D-二聚体在梗死后第14天达到高峰,强化瑞舒伐他汀在梗死后14 d时可显著减少血清hs-CRP及D-二聚体水平,且在8周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强化瑞舒伐他汀可降低早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以及不同面积与分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脑梗死病情越重,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能够有效提示患者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监测,探讨TIA 患者临床转归与其血清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敏ELISA 法检测对照组与TIA患者(A、B组)入院24h内血清hs-CRP 水平, TIA组患者病后第7、15、30天血清hs- CRP 水平,并行 hs-CRP 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和B组hs-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发病24h和第7、15、30天A组和B组的血清hs-CRP 水平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2组hs-CRP 水平与脑梗死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分别为0.665、0.936,P< 0.05).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TIA 的发生、发展,血清hs-CRP 水平高的患者较水平低的患者进展为完全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PIS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进展组(PIS组)50例、非进展组(非PIS组)5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发病24h、2d、3d、7d、14d RDW、ox-LDL与hs-CRP水平及SSS评分,并随访患者3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结果治PIS组RDW、ox-LDL与hs-CRP水平在发病24h、第2、3、7、14d明显高于非PIS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ox-LDL、hs-CRP及SSS评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RDW、ox-LDL、hs-CRP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支持因素(P0.01)。结论 RDW联合ox-LDL与hs-CRP可提高对PIS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能力,同时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用MRI检测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于发病48 h及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判预后。发病3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与血清IGF-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大面积梗死亚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中、小面积梗死亚组(均P0.05),中、小面积梗死亚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恶化亚组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显著进步亚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梗死面积大、预后差的患者降低更明显。血清IGF-1水平对评估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中CD62p和hs-CRP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组100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SIP组)40例,非进展组(NSIP组)60例,对照组50例,测定CD62p阳性率和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 CD62p阳性表达率和hs-CRP(mg/L)的水平在SIP组进展前和进展后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组CD62p阳性表达率在进展后比进展前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组在进展后CD62p阳性表达率在第3天最高,至第7、14天逐渐减低。第7天与第3天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与第3天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3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SIP组和NSIP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第14天SIP组和NSIP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62p阳性表达率和hs-CRP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在评价脑卒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健康体检者32名、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者35例,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稳定性脑梗死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循环EPC水平.结果 (1)入组时稳定性脑梗死组、进展性脑梗死组、危险因素组EP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性脑梗死组、进展性脑梗死组入组后EPC逐渐上升,第7天达高峰(P<0.05),稳定性脑梗死组EPC水平在第4、7、14天时高于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2)脑梗死患者第7天EPC上升值与NIHSS评分改善值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1周后EPC明显升高提示预后良好,EPC对预测脑梗死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以367例ACI患者为观察组,以3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与Lp-PLA2、hs-CR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内,在血浆Lp-PLA2和hs-CRP表达水平上,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且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浆Lp-PLA2、hs-CRP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2,P=0.005;r=0.346,P=0.008);观察组患者预后与血浆Lp-PLA2、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3.235,P=0.006;r=-2.263,P=0.008)。结论Lp-PLA2、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迟滞性抑郁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0例首发迟滞性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分析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39,P0.01)。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与HAMD总分及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工作和兴趣、迟缓、激越、精神焦虑、疑病、体质量减轻、自知力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迟滞性抑郁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6—2013-05间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同时以匹配的方式选择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6(interleukin-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含量,利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评价对患者预后状况。结果急性期治疗第1天病例组患者的TNF-α、IL-1、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与治疗第1天相比,第7天健康组和病例组IL-1、IL-6和hs-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病例组仅TNF-α水平明显下降;恢复期治疗第14天,病例组的TNF-α、IL-1、IL-6和hs-CRP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而与第14天相比,第28天健康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病例组TNF-α、IL-1、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IL-1、IL-6和TNF-α分别与白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GCS评分和ADL评分呈负相关关系;hs-CRP则与白细胞数量、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呈现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和GCS评分和ADL评分呈负相关;而恢复期IL-1、IL-6、hs-CRP和TNF-α均与ADL评分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其余指标则无明显相关。结论 IL-1、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高低可作为反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提出了LPA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变化的平行关系及治疗后LPA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脑梗死组。(2)TIA组。(3)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者组、短暂脑缺血发作组2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第3天、第14天、第28天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当日、第3天、第14天、第28天采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分别测定其LPA值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IA患者,在发病24 h内、第3天、第14天外周血LPA均高于正常,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80例患者经治疗28 d后,低LPA亚组与高LPA亚组比较,治疗前MA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MAS评分MBI评分及提高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TIA患者,在发病24h内、第3天、第14天外周血LPA均高于正常,提示体内血小板存在活化反应。LPA含量变化与血小板激活程度直接相关。本实验中,脑梗死组患者经治疗后低LPA亚组MAS评分MBI评分及提高分数明显高于高LPA亚组,说明脑梗死患者治疗后LPA恢复较低水平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ADL能力改善较好。提示急性卒中后LPA水平下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LPA检测为急性脑梗死提供了早期诊断及早期防治的依据,对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08—2015-08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运用免疫比浊法对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运用ELISA对2组患者的血清Hcy、TNF-α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对2组的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研究组中不同类型患者的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均随着脑梗死灶体积的增大、NDS评分的提高而提高(P0.05)。结论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检测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能够将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