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宗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单药组给予单纯加巴喷丁治疗,联合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对比2组不同时刻疼痛评分、睡眠时间,评估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评分及睡眠时间在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疼痛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睡眠时间均呈显著延长趋势,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刻联合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单药组,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综合疗效等级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联合组综合有效率远高于单药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显著减轻疼痛评分、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给予加巴喷丁、甲钴胺、维生素B_1口服;观察组34例,给予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甲钴胺、维生素B_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w、4w和6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w、4w和6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恶心呕吐、头晕、困倦、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尿潴留、肝肾功能异常、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种药物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0例PHN患者采用三种药物复合治疗,并在其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对VAS评分、24h疼痛持续时间、24h总的睡眠时间进行评价。结果VAS、24h疼痛持续时间、24h总的睡眠时间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此三种药物复合治疗PHN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病人的依从性好,可耐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15例应用加巴喷丁(GBP)治疗,对照组15例应用卡马西平(CBZ)治疗,于治疗1、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 加巴喷丁组在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 P<0.0 5 ).结论 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5.
李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方法以2015-06—2016-07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剂,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加巴喷丁,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1例PHN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8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组23例口服奥卡西平,基础治疗相同。采用国际通用数字评价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2组疼痛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能有效减轻PHN ,不良反应轻微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PHN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给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评分,以及镇痛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后3d即发挥疗效,VAS和睡眠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冯嘉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02-103
目的探讨单纯中药疗法、单纯西药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三种治疗方案干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有效、经济、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采用单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治疗;41例患者采用单纯消炎止痛药(潘生丁、卡马西平、吲哚美辛)治疗;49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方药配合西药)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效果上,单纯中药组有效率(72.22%)和单纯西药组(70.73%)不存在差异(P0.05),小于中西结合组有效率(χ2=4.410,5.295、P=0.036,0.0210.05)。在视觉模拟(VAS)评分上,3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痊愈时间上,中药组、西药组与中西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2,3.404、P=0.000,0.0010.01)。3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且治愈时间短,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玉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17-19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与弥可保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临床结局综合评定疗效。结果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周后,患者VAS及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率96.67%,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弥可保与加巴喷丁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少见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神经阻滞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阻滞药物根据情况不同酌情加入曲安奈德混悬液、利多卡因针、维生素B12针、亚甲蓝(颜面部位禁用),对5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实施局部区域和(或)神经干阻滞并配合一般常用药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荣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4)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眼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眼睑PH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静滴,1次/d,连用1周,布洛芬片和甲钴胺片口服,3次/d,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水煎服,1剂/d,连用2周。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和2周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Q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3.4%,高于对照组的63.4%(P0.05)。治疗组在有效率、减轻疼痛症状及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眼睑PHN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调查每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3月、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作情况,并行神经病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使用止痛药物情况及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恢复状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使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止痛药物的使用较治疗前减少(P<0.01),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英国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分析,Rev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Cochrane5.0.2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计12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结果显示,加巴喷丁组患者平均每日疼痛评分改变高于安慰剂组(SMD=-0.920,95%CI:-1.330~-0.520;P=0.000);简易McGill疼痛问卷平均视觉印象评分改变高于安慰剂组(SMD=-2.650,95%CI:-3.410 ~-1.890;p=0.000);平均每日睡眠干预评分改变高于安慰剂组(SMD=-2.480,95%CI:-3.750~-1.200;P=0.000).加巴喷丁组与安慰剂组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治疗期间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水肿等.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治疗保留率高;但应注意其所引起的头晕、嗜睡、水肿等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以及理疗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48例PH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治疗组25例,在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的同时,原发疱疹部位作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采用国际通用数字评价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能有效减轻PHN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学"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辨证标准,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LED红光照射、布洛芬缓释胶囊、卡马西平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2.4g(6粒),2次/d。连续治疗28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77.5%、60.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205,P=0.034);2组治疗前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当日、疗程结束3个月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崔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
目的探讨周林频谱与电运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周林频谱治疗组14例,电运动治疗组16例。结果周林频谱治疗组有效率为85.7%,电运动治疗组有效率为87.5%,2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周林频谱与电运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消除神经水肿及炎症,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起到止痛和对受损神经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问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2组对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 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朱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刺络放血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33例)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治疗30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Liker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Liker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iker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郭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93-94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受累神经与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06—2014-07在我院皮肤科急诊且完成随访的189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疾病信息,依据受累神经进行分组,比较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差异。结果 189例带状疱疹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52例(27.51%),颈臂丛神经受累11例(5.82%),肋间神经受累78例(41.27%),腰骶丛神经受累48例(25.40%)。共有32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的总体发生率为16.93%。比较显示,4种神经受累患者PHN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1,P=0.001),三叉神经受累的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最高为34.62%。颈臂丛神经、肋间神经、腰骶丛神经受累患者PHN的发生率分别为9.09%、7.69%和14.58%。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与患者神经受累密切相关,三叉神经受累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