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03—2015-03本院收治的10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知情同意。将106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伤后72h内入院,n=52)与对照组(伤后72h后入院,n=54)。2组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优良率100.0%(5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椎管容积、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术后恢复效果。但早期手术所需手术时间较长,且术中出血量多。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时机,以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5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急诊组在伤后6 h内手术,择期组在伤后4~7 d内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折恢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及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急诊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术中出血量较择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Cobb角、椎管占位与前缘高度丢失较术前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管占位与前缘高度丢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急诊组神经感觉和运动评分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手术可促进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脊髓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腰椎骨质破坏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行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术前2组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优良率86.7%,对照组为53.3%,实验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在恢复椎体高度、手术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2014-02—2015-08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综合优势更突出,但要注意做好术前准备,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以减轻患者疼痛,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3-12 5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系统功能锻炼方法护理。选取同期55例常规功能锻炼护理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康复恢复率为80.0%,对照组康复恢复率为49.1%,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功能锻炼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7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实施前路减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结果实验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加压治疗可提高患者脊髓功能,缓解脊髓压迫,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及伴有脊髓受伤的临床诊疗。方法对我院2007-09~2010-08接诊入院的4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治疗组(A组)20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采用前路降压,自己提供骨植入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患者采用后路径,对照A、B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血液损失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B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用时短、手术血液损失量少,A、B 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A、B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缺乏稳定压缩或瞬时间骨折伴随脊髓受伤患者,神经损伤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8—2016-10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间接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椎板切除内固定。对比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前、术后Cobb’s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s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手术时间(160.39±32.45)min、出血量(681.64±75.39)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6.05±30.18)min、(320.15±53.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间接复位内固定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疗效相近,间接复位内固定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10—2013-04本院收治的8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3d手术组)44例和B组(〉3d手术组)45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脊髓损伤水平评分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脑脊液MBP、NSE水平。结果 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脊髓损伤水平评分均好于B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脑脊液MBP、NSE水平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伤后3d内进行手术治疗更有助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因此,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有脊髓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8例行前路手术,观察组20例行后路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的Frankel脊髓功能均较术前有显著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疗效相当,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术与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术。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术前2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后路减压术来说,前路减压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脊髓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内固定力学,明显缓解患者脊髓压迫,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8—2015-08本院收治的104例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均经临床CT、X线、MRI等检查,确诊为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前路减压术)与对照组(后路减压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前、后路减压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前路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力学较好等优势,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疗效和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50例胸腰椎体骨折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后路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的治疗方式。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椎体高度矫正率以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高度矫正率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手术方法相比,后路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低,恢复快,对神经损伤修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功能锻炼组,每组45例,对比2组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常规护理的康复恢复率为62.22%,功能锻炼组为82.22%,功能锻炼组的康复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功能锻炼组为8.89%,功能锻炼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锻炼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相比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t=4.52,P0.05)。结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护理可提高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不同入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6-09到我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116例患者,分为前路及后路组,前路手术中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及Z板的内固定,后路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残疾指数、后凸畸形矫正、矢状位排列等。结果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显著低于前路手术组,而2组切口长度及术后神经损伤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后路手术组出现矫正角度的恶化。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前路固定能够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手术相对复杂且创伤性较大,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骨折分型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72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17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96例无合并脊髓损伤,44例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32例合并截瘫;有10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76例行后路探查、减压内固定治疗;7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160例获得随访,随访半年~2年,平均1年,128例获得较好恢复,32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 由于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类型多,病情复杂,对于每位伤者应具体分析综合考虑,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使伤者得到较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2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Botsford评分,记录不良情绪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护理后,2组患者Botsford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升,其中A组各评估指标增幅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2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外科手术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予以术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其脊髓神经恢复,对改善术后不良情绪,全面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侧前方入路与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5—2019-05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分别采用侧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围术期指标、影像学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明显降低(P0.05),AVH和SCP明显升高(P0.05),且前路组Cobb角低于后路组,AVH和SCP均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前路组ASIA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后路组(P0.05),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69%和63.1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4%和28.95%(P0.05)。结论 侧前方入路与后侧入路手术均为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中后路手术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前路手术对维持神经矫形后稳定性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08—2015-08在本院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50例,A组给予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畸形矫正情况、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椎体后凸和椎体侧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椎体后凸和椎体侧凸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改善明显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2.0%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B组68.0%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2组内固定均无松动、断钉等失效情况,且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畸形矫正情况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但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30例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2—2012-12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30例,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椎板切除手术组17例和间接复位手术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椎板切除手术组手术时间(161±18)min,间接复位手术组为(120±35)min;椎板切除手术组术中出血量(725±110)mL,间接复位手术组为(325±120)mL;与椎板切除手术组相比,间接复位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椎板切除手术组和间接复位手术组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椎板切除手术组平均改善级别为1.5,间接复位手术组为1.8,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状况方面,椎板切除手术组疗效为94.1%,间接复位手术组为92.3%,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神经功能,间接复位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可作为后路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