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急性期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71例,随机分为EECP治疗组87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上36 h的EECP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入院第1天、EECP治疗后、第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6次EECP治疗后及第3个月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4.1%vs.31.5%;第3个月:55.6%vs.40.5%),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病第3个月,治疗组mRS的评分下降更明显(45.5%vs.30.5%),预后良好者的比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EEC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5—2012-02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标准: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IMT值<1.0mm为正常,IMT 1.0~1.2mm内膜增厚,>1.2~1.4mm为斑块形成,IMT>1.4mm为颈动脉狭窄。低回声为软斑块即易损斑块,强回声为硬斑块。检测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共6个部位。入选标准:(1)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有软斑块;(2)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溴替唑仑治疗中国人群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溴替唑仑组和艾司唑仑组各16例,治疗2周,观察反跳期1周.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在治疗前、治疗后1、2和3周测评,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治疗2周,两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艾司唑仑组和溴替唑仑组有效率均为62.5%(x2 =0,df=1,P>0.05);治疗2周分别为68.8%和87.5%(x2=1.65,df=1,P>0.05);治疗3周分别为43.8%和37.5%(x2=1.13,P>0.05),各时点组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溴替唑仑组有2例(12.5%)和艾司唑仑组有4例(25.0%)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溴替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艾司唑仑相似,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每晚服佐匹克隆7.5mg,对照组每晚服艾司唑仑2mg,均连服7d。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Q睡眠指数评分:试验组治疗前(26.8±2.9)分,治疗后(18.4±4.1)分;对照组治疗前(26.0±3.3)分,治疗后(19.9±5.3)分,治疗前后两组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帕金森氏综合征[Parklnson’s Syndrome]5例,收到良好效果,探讨ECP治疗本征的机理。详述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经ECP治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5例,按全国大专教材《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确诊为本征,其中男4名,女1名;最大年龄68岁,最小48岁,平均51岁,病程20余天的2例,1个月的1例,2个月的1例,5年的1例。仪器及治疗方法: 自1988年3月我科应用ZEBⅢ型体外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87例,EECP治疗组95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上36 h的EECP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EECP治疗前、治疗36 h后、治疗后1个月hs-CRP及ET-1的差别。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hs-CRP、ET-1的血清浓度在EECP治疗后均显著减低,(hs-CRP下降60.1%、ET-1下降40.9%),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EECP治疗后hs-CRP、ET-1的浓度均显著减低,(hs-CRP下降41.3%、ET-1下降24.3%),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T-1的浓度明显减低,(43.8%vs 31.8%),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hs-CR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EECP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s-CRP及ET-1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且作用持久,EECP治疗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CP)辅助治疗初诊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初诊失眠症患者,排除特殊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CP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催眠类药物治疗,ECP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辅助体外反搏治疗,疗程1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睡眠质量(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对催眠类药物的依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血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ECP组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明显增加,AIS评分明显下降,且对催眠类药物的依赖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患者对催眠药物的依赖与否同颈内动脉血流增速及AIS评分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初诊失眠的患者在使用催眠类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体外反搏治疗有助于增加临床疗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安神合剂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予以安神合剂治疗。结果1、2、8周末2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中度失眠方面,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安神合剂是治疗老年失眠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及He-Ne激光治疗脑梗塞文献中常有报道,但用体外反搏及He-Ne治疗脑梗塞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脑梗塞比较,未见报道,发现三种方法存在差别,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军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36-38
目的 调查失眠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心理状态.方法 60例失眠症患者为失眠组,对照组为在本院体检的无睡眠障碍的健康人60例,所有调查对象自愿填写并完成各个评价量表,包括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结果 失眠组症状自评表中10个调查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焦虑情况与抑郁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A-、A和M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01; χ2=6.53,P<0.05; χ2=18.77,P<0.001).结论 失眠患者多伴焦虑和抑郁,应主要采用心理干预,辅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及调整患者人格,以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发作患者社会功能及疗效的影响,为抑郁发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住院、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EECP干预。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和席汉失能量表(SDS)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HAMD-24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9、5.791、8.016、3.488,P均<0.01),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3%vs. 63.33%,χ2=8.725,P<0.05)。结论 EECP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提升抑郁发作患者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22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2例CPEO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肌活检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起病年龄27岁.4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为父女,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2例为母女同时患病,其女儿的外祖母和曾外祖母均患病,符合母系遗传方式.22例患者中10例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2例为复视,2例为全身乏力,另8例不能详细描述.其中11例患者有肢体近端无力,吞咽困难8例,复视5例,4例有偏头痛病史,3例有心脏传导阻滞,3例有视网膜色素变性,2例有听力下降.6例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328~938U/L).15例行肌电图检查,其中14例为肌源性损害,1例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改变主要为不整红边纤维(RRF),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染色示散在分布的酶缺失纤维.结论本组CPEO患者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主要为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仅少数患者有复视,部分患者有轻度肢体无力和不能耐受疲劳.诊断主要依赖肌活检病理发现不同数量的RRF和COX缺失纤维. 相似文献
14.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检查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显著低于治疗前,葡萄糖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可显著改善感染症状,对患者损伤小,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107例破裂动脉瘤采取弹簧圈栓塞治疗,DSA随访78例。分析破裂动脉瘤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完全栓塞89例(83.2%),>90%栓塞12例(11.2%),<90%栓塞6例(5.6%)。随访78例动脉瘤,致密填塞的61例弹簧圈均稳定,部分填塞的17例:7例稳定,4例缩小;6例扩大,再次栓塞。无再出血。死亡1例(0.93%),重残2例(1.9%),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3例(2.8%)。动脉瘤部位与性别关系经过线性相关性分析,P=0.103,>0.05。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部位、形态、Fisher分级、血管痉挛情况对决定能否致密栓塞的OR值分别为0.392(P=0.005)、0.310(P=0.030)、0.501(P=0.039)、0.566(P=0.095)。结论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关键是致密栓塞;动脉瘤部位、形态、Fisher分级、脑血管痉挛评分与动脉瘤致密栓塞与否相关,评分越低,致密栓塞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并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49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46例)和对照组(2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水平和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语言、注意力及计算力、记忆力、回忆和定向力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呼吸、血液、泌尿或其他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1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感染发生率低。高压氧治疗为颅脑外伤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我院伽玛刀治疗的10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0~17 Gy,平均13.3 Gy;等剂量曲线采用40%~55%。结果 随访2~10年,平均7.3年。有癫痫表现的9例,Engel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治疗有效率为88.89%。性早熟2例,伽玛刀治疗无效。无并发症。结论 伽玛刀治疗是缓解下丘脑错构瘤癫痫症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立体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使用MD-2000A1型脑立体定向仪在西门子CT引导下,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3例中等量基底节出血患者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依据ADL分级判断疗效。结果全组53例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出院时能下床走路31例,坐轮椅15例,卧床7例。随访4~12个月,ADL分级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11例,Ⅳ6例。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是一种安全、微侵袭、临床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合病例的选择、穿刺靶位的定位、术后再出血的预防及尿激酶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