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5T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用于脑胶质瘤外科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49例脑深层或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对其手术策略、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保留情况及对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结果每例患者均于术中行磁共振成像扫描1~3次,平均(1.57±0.68)次。首次术中磁共振成像肿瘤全切除者17例、不同程度肿瘤残留者32例,显著影响手术策略构成比约为65.31%(32/49)。残留者中9例术中磁共振成像或神经电生理监测提示肿瘤边缘毗邻脑功能区或重要解剖结构,未行全切除;余23例重新注册经导航指引最终实现影像学全切除。初次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34.69%(17/49),术中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实现全切除率46.94%(23/49);最终影像学全切除率提高至81.63%(40/49)。术后6个月随访,19例神经功能改善,30例神经功能恢复或接近术前水平;无一例肿瘤进展。结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用于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中央区胶质瘤病例,患者均接受1.5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2例中6例肿瘤的切除程度发生误判。术中扫描使12例残余肿瘤得到进一步切除。术后三周,15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7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均大于60,生活能够自理。结论对于中央区胶质瘤患者,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场强下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检查期间1.3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烷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维持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和患者苏醒质量。方法 40例在静吸复合麻醉下择期行脑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术中MR检查时随机分为1.3MAC七氟烷吸入组(S组)和保持原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T_0)、术中MR扫描前(T_1)、术中MR扫描结束时(T_2)、手术结束(T_3)各时点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R扫描的次数和时间及MR成像满意度、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有无术中知晓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压和心率T_0、T_1、T_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_2时S组收缩压(SP)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接受MR扫描次数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MR成像满意度、苏醒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3.0T高场强术中MR期间1.3MAC七氟烷维持麻醉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对患者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133例进行围术期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处理体会,初步探讨该类手术的安全问题.方法 观察在术中磁共振成像手术室(iMRI-OR)进行术前、术中扫描及术后进入检查室进行扫描的患者,记录围术期与扫描相关的安全问题.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术前、术中及术后扫描,未发生与围术期扫描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磁共振成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其顺利进行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麻醉医生的首要职责是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平稳,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细致的工作制度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总结移动磁体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自2009年2月至7月,共有120例患者接受iMRI辅助下的手术.结果 91例行开颅手术和29例经蝶窦手术.48例(40.0%)术中使用iMRI发现残留病灶并改变了手术策略,扩大了切除范围.病变全切率81.7%.结论 移动磁体高场强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系统能够被很好地整合进神经外科手术流程,对改进手术策略,最大化地切除病灶和最大程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对比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应用超高场强(3.0T)核磁共振(MR)的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组和T组各30例。B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T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2组在手术开始前(T1)、首次MR扫描前(T2)、末次MR扫描后(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监测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接受超高场强MR扫描的次数和时间、术中失血量和MR成像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测量时点的SP、DP、HR、CVP等监测指标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中接受超高场强MR扫描的次数和时间、MR质量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应用超高场强MR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达到较好麻醉效果、保证成像质量,两种方式均不会增加术中应用超高场强MR扫描的次数和时间,对于手术过程无显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神经导航在丘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应用3.0T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的28例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 28例患者第一次iMRI扫描17例仍有病变残留,进行扩大切除9例达到完整切除,全切率从39.3%提高到71.4%,8例肿瘤边缘累及运动功能皮质或皮质脊髓束无法行完整切除。术后6个月28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者20例,无变化6例,下降2例。结论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丘脑胶质瘤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最小限度减少脑功能损伤,为术后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全切率的影响及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对脑胶质瘤手术全切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自2009年2月至6月应用高场强iMRI施行脑胶质瘤切除术40例.运用术中影像数据对胶质瘤体积及全切率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第1次行iMRI扫描仅10例胶质瘤完全切除,30例肿瘤仍有残留,23例行进一步切除,其中21例胶质瘤最终全切除.最终肿瘤的伞切率从25%提高到78%,残存肿瘤的体积也明显下降.结论 高场强iMRI的应用显著提高脑胶质瘤手术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经鼻蝶窦垂体大腺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82例垂体大腺瘤的经鼻蝶窦显微手术中,采用0.15T iMRI系统进行术中实时引导.以术后早期高场强MRI为标准对照,定量分析iMRI的成像准确性,并就低场强iMRI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 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在iMRI的辅助下,82例垂体大腺瘤的全切率从61.0%提高到81.7%.低场强iMRI的成像准确率达86.6%,但对于侵犯鞍旁结构的肿瘤的成像准确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垂体大腺瘤的成像准确率(53.3%vs 94.0%,P<0.001).结论 iMRI导航技术的应用,'为经蝶窦垂体大腺瘤手术进程的动态引导及手术结果 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保证动脉瘤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4-03—2016-06收治的2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16)采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试验组(n=120)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低场强术中磁共振BOLD导航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融合术前采集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功能成像(BOLD)功能导航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脑皮层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用术前高场强的BOLD影像与术中iMRI解剖影像融合,对照组将高场强的BOLD与术前高场强MRI解剖影像融合,分别导航手术.两组均采用术中电生理来验证BOLD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并随访.结果 试验组BOLD敏感性73.3%,特异性83.3%;对照组BOLD敏感性75.5%,特异性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肿瘤全切率为85.1%,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术后功能改善或保持率为80.8%,对照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场强iMRI与术前BOLD功能导航手术可实时提供病灶与功能区可视化解剖信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在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初步经验.方法 共有28例垂体腺瘤患者行经蝶窦入路iMRI辅助下的手术.肿瘤大小1.60~7.27 cm,平均(3.37±0.65)cm.应用1.5T移动磁体双室设计的iMRI,其中14例联合使用神经导航系统,16例联合使用神经内镜.结果 27例经鼻蝶窦手术,1例经口鼻蝶安手术.28例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13例iMRI发现肿瘤残留,其中3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由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虽经iMRI证实海绵窦内有肿瘤残留,但未勉强进一步切除.其余10例经iMRI证实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未发生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或安全事故.结论 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iMRI系统能够在术中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为术中实时判断垂体腺瘤切除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3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3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15.2%),其中腹胀、便秘3例,脑脊液漏1例,脊髓压迫症1例,无感染病例。结论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引流液量及颜色、创口愈合情况,做好体位护理,有利于减少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12-2010-12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结果经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随访6~36个月,痊愈51例,轻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积极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实施桥小脑角肿瘤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叉神经监测、术中面听神经监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a面神经功能分级与术末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结论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意义在于减少对患者颅神经及脑干损伤,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导航辅助硬质内镜进行透明隔囊肿造瘘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我科进行神经外科导航下,应用Storz硬质内镜进行透明隔囊壁造瘘术13例,针对透明隔囊肿的形成,症状体征的产生原理,手术方法,及其手术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重点护理。结果13例手术病人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未出现护理缺陷,无心理障碍发生,无切口感染,无护理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导航下,应用内镜行透明隔囊肿造瘘术前术后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自如应对复杂手术程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围手术期合并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脑外科收治的44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状况。结果本组总有效率93.2%。生活能力:级12例(27.3%),级19例(43.2%),级8例(18.2%),级4例(9.1%),Ⅴ级1例(2.3%)。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ASA-610V导航系统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ASA-610V导航系统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ASA-610V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施行各类显微神经外科手术89例,其中颅内肿瘤70例,炎性病灶12例,血管畸形7例。10例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施行功能性磁共振引导下肿瘤切除导航手术。结果 系统注册误差为2.5mm左右。病灶全切除者59例(66.29%),次全及大部切除者18例(20.22%),部分切除者12例(13.48%)。80例患者预后良好,9例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10例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均行全切除手术,术后无一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ASA-610V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定位准确,尤其对于位于颅底和功能区附近的病变,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共19例。其中孕早期(≤12周)1例,孕中期(13~28周)9例,孕晚期(>28周)9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产科、麻醉科及儿科共同制定手术、麻醉及新生儿管理方案。共12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先行剖宫产术后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其中一期治疗2例,剖宫产术后5~16d行神经外科治疗4例;3例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继续妊娠;3例肿瘤切除术后终止妊娠。7例未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垂体腺瘤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手术;4例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后行神经外科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颅内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积水3例,肺部感染1例。孕妇院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3.3±3.5)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4例死亡者均为肿瘤未切除者。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共分娩新生儿16名,分娩时孕周25~40周,出生Apgar评分为2~10分,平均(8.8±2.2)分。其中15名临床结局良好,1例出生1个月后死亡(孕周28周)。结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是提高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母胎安全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面肌痉挛行面神经毁损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均行面神经毁损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0.65%,观察组为95.16%,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痉挛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面肌痉挛行面神经毁损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术后痉挛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且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