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内或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导致后分水岭区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与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类型卒中的认识。方法报道3例颈动脉颅内或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导致cSAH患者的临床表现、CT和MRI所见及治疗。结果 3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为主,且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头颅CT显示病变对侧大脑皮质沟高密度影,并出现新发梗死灶。MRA证实例1病变侧颈动脉颅内及颅外段狭窄,例2病变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例3病变侧颈动脉颅内段狭窄。结论颈动脉颅内或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分水岭区ACI可以cSAH为首发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SAH)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回顾自2001年12月~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住院和急诊就诊的cSAH病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管影像,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可能的病因。 结果  共纳入54例cSAH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中位数年龄58.5(48.8,70.8)岁。患者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脂代谢紊乱23例(42.6%),高血压21例(38.9%),糖尿病11例(20.4%),吸烟8例(14.8%)。37例患者住院,住院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头痛14例(37.8%)、肢体无力13例(35.1%)、麻木8例(21.6%)、构音障碍8例(21.6%);症状呈发作性(n=16,43.2%)或持续性(n=23,56.8%)。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cSAH多位于中央沟附近。39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最常见的血管异常是病灶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59.0%),病灶范围内均未发现动脉瘤。50岁以上的cSAH患者30例(76.9%)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的患者9例(23.1%)。并且50岁以上的30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在各种病因中所占比例最高(66.7%);50岁及以下的9例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少见(33.3%)。就cSAH患者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来说,男性(18例,69.2%)多于女性(5例,38.5%)。 结论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是cSAH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外伤性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ity s ubarachnoid h aemorrhage,cSAH)患者头痛 的特点及出血病因,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14例cSAH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头痛 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 14例cSAH患者中,8例(57.1%)表现为急性头痛,其中6例(75.0%)为偏侧轻中度胀痛;4例 (50%)头痛为一过性,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 min。病因学方面,12例(85.7%)患者病因明确:8例 (57.1%)存在cSAH同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使 用抗凝药物以及可疑脑淀粉样血管变性各1例。 结论 急性头痛是cSA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过性头痛或轻中度头痛的患者需注意cSAH的可能;同 侧颈内动脉系统主干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是cSAH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因"突发头痛5 d"于2016年12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11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疲乏不适感,随后出现头痛,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肢体活动好,无意识障碍以及肢体抽搐。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测血压220/110 mmHg,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随即予以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影最佳时机和治疗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SAH并行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1015例.回顾性分析总结造影时机、出血原发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发病24h以内造影者50例,1~3d造影者429例,3~7d造影者396例,7d-2周造影者77例,2周~1月造影者63例。动脉瘤768例,脑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5例,自发性中脑周围出血5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1例,不明原因SAH 155例,MoyaMoya4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692例,开颅夹闭67例,因多发动脉瘤等放弃病因治疗5例,术前再次出血死亡4例。脑动脉瘤中GOS评分5分730例.4分13例,3分10例,2分1例,1分14例。非动脉瘤性SAH中GOS评分均为5分。GOS评分4分以下的38例患者中,7d以后初次造影的为30例。结论 对暂无生命威胁的SAH患者.尽早行DSA检查是尽快明确病因,正确选择治疗方法,获得良好转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收集的1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32例发生再次出血,女性>男性,有高血压者再发率高。再出血组发病时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眼底水肿出血等与非复发组有明显差异,死亡率可高达65.6%。常见病因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再出血多发生在前次起病的1个月内,在动态下发病,再发率有随再发次数增多而减少的倾向。再出血的病残率、死亡率高,所以SAH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是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造影未能明确病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起病状态、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静态起病65例(60.2%),DSA 检查56例,发现颅内动脉瘤50例(89.2%).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75例,占69.4%)、头晕(18例,占16.7%)、呕吐(93例,占86.1%)常见.介入治疗22例,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57例,再出血死亡13例. 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选择合理、恰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23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23例动脉瘤患者全部成功栓塞治疗,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溶栓治疗完全康复.结论 介入技术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在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性发作,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亦可重新出现。20%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d发生再出血,81%发生在1个月内,使病死率约增加1倍,可高达65·6%。因此SAH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是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预防再出血。本文收集2004-01~2009-01我院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16例再次出血,均通过腰穿或CT等检查证实。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大脑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主要检索数据库,对2004至2014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26篇中237例CSAH的临床特征进行汇集分析,内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cSAH各年龄段均有发病,绝大多数急性起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脑静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占全部病因66.67%。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癫发作。头颅CT阳性检出率87.91%,主要表现大脑皮质凸面条索状出血。大多数cSAH患者预后良好,再出血发生率低。结论 cSAH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少见类型,其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与动脉瘤破裂导致SAH不同。对于初次发病的cSAH,要进行全面的脑血管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01-12我院收治30例SAH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10-01-12收治的SAH患者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行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对照组行传统间断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正常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愈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李庆彬,路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通过近代神经影像学的检查,依然不能查明原因。临床上对此类病人如何处理,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与结果一、一般资...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诊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可能存在的出血原因,寻求当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时的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322例SAH出血病人,其中55例病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结果 17例因再出血或遵医嘱行2次脑血管造影,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l例发现左颞叶底部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重复脑血管造影阴性行开颅手术探查,证实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和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8例行MRI检查,1例发现胼胝体AVM;8例行CTA检查,1例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因出现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而行脊髓血管造影,发现L2AVM。结论 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行重复血管造影,结合MRI、MRA及CTA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645例,所有患者均首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586例共发现颅内动脉瘤591个,12例为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47例CTA检查阴性,回顾性分析这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并呈逐年增高趋势。随着神经介入影像学的发展,对急性SAH患早期(72h内1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使SAH的早期病因诊断及病因治疗成为可能,患的预后也得到显改善。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96例SAH患行早期DSA检查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资料与临床治疗总结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告1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组50例,青壮年组82例,均作了脑脊液检查,125例呈血性,7例呈红黄色。脑脊液压力、脑膜刺激征老年组较青壮年组为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老年组较青壮年组高,提示与老年人多有脑萎缩、高血压、动脉硬化侧枝循环不良有关。65例脑血管造影中颅内动脉瘤21例(32.3%),动静脉血管畸形16例(24.6%),烟雾病9例(13.8%)。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不同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45例经全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明确病因的SAH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意识障碍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仅6例(13.33%);头颅CT显著大部分(29例,64.4%)出血以脑底池,特别是中脑包围池为主,亦较常波及脚间池、四叠体池及后纵裂;全脑血管造影均为阴性。但1例尸检发现有动脉瘤;绝大部分(41例,91.11%)预后良好,2例伴发脑梗死,3例死亡。结论 不明原因SAH患者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低;早期头颅CT扫描正常或显示出血以中脑包围池为主;全脑血管造影阴性;通常预后良好。临床上与一般动脉瘤性SAH有些区别,但须谨慎处理,必要时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