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组,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入试验组,未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入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病程14 d时进行NIHSS评分,病程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计入组155例患者,试验组107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NIH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NIHSS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病程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NIHSS评分峰值,试验组病程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和NIHSS评分峰值(均P0.05)。结论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治疗,2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P0.01)。治疗前2组TNF-α、Hcy、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TNF-α、Hcy、D-D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ET-1、NO、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ET-1、VEGF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NO含量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缓解脑梗死症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73)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n=7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并对2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及ET-1与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颅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MT)后应用阿加曲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急性颅内前循环脑梗死后实施MT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MT后给予标准化治疗,阿加曲班组在MT后常规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再闭塞率,以及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阿加曲班组患者7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同时阿加曲班组的血管再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颅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MT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再闭塞率,提高3个月生活能力,同时不增加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NT-proBNP、血清CP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血清CPP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01—2016-03我院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CPP与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CPP与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3-2016-04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用尤瑞克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观察组,NO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3-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Hcy、hs-CRP及IL-6水平,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Hcy、hs-CRP及IL-6水平,以及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cy、hs-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型脑梗死患者的Hcy、hs-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者,而重型脑梗死患者Hcy、hs-CRP及IL-6水平亦均显著高于中型脑梗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脑梗死程度的逐渐加重,患者Hcy、hs-CRP及IL-6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Hcy与hs-CRP、Hcy与IL-6及hs-CRP与IL-6均呈正相关。结论 Hcy、hs-CRP与IL-6水平的检测对于ACI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大价值,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103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Hcy水平检测,依据Hcy水平分为观察组53例(Hcy15μmol/L),对照组50例(Hcy≤15μmol/L),比较2组性别、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MCP-1、ox-LDL、VE-cadherin水平及IMT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形成率60.38%(32/53),高于对照组40.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s-CRP、MCP-1、ox-LDL、VE-cadherin及IMT、颈动脉斑块形成为诱发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危因素,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内皮素-1(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并以2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阿司匹林100mg,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d。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LPA、ET-1和NO含量,并对两脑梗死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1)脑梗死患者血LPA、ET-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NO含量显著降低(P〈0.05);NDS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4345,P〈0.05)。(2)厄贝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LPA、ET-1含量和ND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NO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3)治疗后厄贝沙坦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LPA、ET-1、NO含量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LPA、ET-1含量,提高血NO水平,显示其有抗血小板活化及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神经体内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蓝蛋白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他体内水平有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高Hcy水平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Hcy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内皮素(ET)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血清NO水平、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5.146、-11.405、15.493,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26.364、10.550、-15.181,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2.802、16.870、-22.181、-11.871,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7.798、10.516,P0.05)。结论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ACI,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LAA型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均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联合组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 Endocan)、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berin, VE-Ca)水平;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3、7 d联合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血脂康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血脂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3组治疗前后分别测血脂、hs-CRP水平浓度。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TG、TC、LDL-C、hs-CR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TG、TC、LDL-C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1),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hs-CRP下降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脂康、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TG、TC、LDL-C、hs-CRP水平浓度,在降低hs-CRP方面血脂康优于辛伐他汀,血脂康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指标水平的关系及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首次诊断为TIA的54例患者作为TIA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随访TIA患者1年内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IA组的IMT及血清hs-CRP、LDL-C、TC、Hcy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MT与血清hs-CRP、LDL-C、TC、Hcy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DL-C、T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TIA组中1年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IMT及血清hs-CRP、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P<0.05),且IMT增厚及hs-CRP、LDL-C、Hcy水平增高是TIA组患者1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 IMT预测TIA患者1年内发生脑梗死的最佳截点为1.090,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58.33%。结论 TIA患者颈动脉IMT增厚与血清炎症、脂代谢、Hcy指标水平相关,且对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静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以探讨二者在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MPST)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HCH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MPST治疗组36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4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hs-CRP及D-D含量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14d,MPST组hs-CRP、D-D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ST可有效降低HCH患者hs-CRP和D-D水平,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19-11武汉市武昌医院治疗的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及保护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降低、APN水平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