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脑卒中失语症的早期个体化语言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和对照组,针对患者失语症类型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进行1个月的治疗,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查量表(WAB)在治疗前后进行失语商(AQ)测查,并在3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3组间A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较延迟语言康复训练有更好的疗效.针对患者失语症类型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的语言康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电针刺激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 90例 ,分成A组与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针、体针电刺激配合语言训练 ;B组常规治疗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 3周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A组显效率 68 9% ,有效率 2 4 4% ,无效率 6 7% ;B组显效率 3 7 8% ,有效率3 5 5 % ,无效率 2 6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刺激配合语言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 ,且明显优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失语症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50例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25例患者分别于发病7d内和8~14d内进行28d的语言康复训练。另外25例患者不做语言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前及28d后和3个月后分别用汉语失语检查法测查此50例患者的失语商,并进行自身和3组间比较。结果应用语言康复训练效果更好(P〈0.01),康复训练越早越好(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早期康复效果明显且稳定。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失语症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50例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的25例患者分别于发病7d内和8~14d进行28d的语言康复训练.另外25例患者不做语言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前及28d后和3个月后追踪分别用汉语失语检查法测查此50例患者的失语商,并进行自身和3组间比较.结果 应用语言康复训练效果更好(P<0.01),康复训练越早越好(P<0.05).结论 语言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早期康复效果明显且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言语训练基础上的认知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01—2016-04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96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言语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语言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MMSE评分、BDA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言语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基础用药和康复训练,治疗组病情稳定后早期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同时予以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2.5%,对照组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高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语言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60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时,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标准进行评定语言功能,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语言康复疗效较好(P<0.05).结论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早期康复干预组40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即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始执行康复干预,行床边康复治疗,30 d后转至康复科行常规康复训练30 d;对照组40例,也在神经内科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30 d后转至康复科行常规康复训练30 d。所有患者均在生命体征平稳48 h(入选时)及康复系统训练30 d(转到康复科时)及转至康复科30 d给予神经功能评测,即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系统训练30和60 d后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早期康复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卒中鼻饲患者配合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09—2013-08收治的86例神志清楚的急性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康复训练组(n=43)。常规治疗组应用鼻饲等常规临床治疗,康复训练组除应用鼻饲等常规治疗外同时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经口摄食量和拔出胃管情况。结果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60.5%,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69.8%,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康复训练组平均每日经口摄食量(560.1±53.8)g,显著多于常规治疗组的(320.8±40.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康复训练组拔除胃管22例,显著多于常规治疗组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鼻饲患者配合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吞咽困难程度、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方法对36例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命名性失语效果最好,运动性失语次之,完全性失语效果差。并对脑出血、脑梗死组对照分析,经X2检验,P<0.05,说明脑出血比脑梗死治疗效果好。与不同治疗组的疗效比较,P<0.01。同时治疗组进行了年龄与文化程度比较,提示年龄、文化程度高者恢复快。结论 失语患者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应个体化,早期进行,坚持不懈,重视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应列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分别在病情稳定后48h、康复治疗1周、2周、4周后通过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并采用ADL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时的Fugl-Meyer评分以及ADL 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程度分级均以Ⅲ度、Ⅳ度为主,观察组整体疼痛程度要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经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智力与记忆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组均以14 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临床反应,并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CSS量表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分析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CSS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智力和记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02—2015-08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数字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症状积分,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病人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卒中后失语病人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评测。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个月后在听理解、复述、朗读、阅读理解和MMSE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疗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sEMGBF疗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方案,比较2组拔管率、拔管时间、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吞咽障碍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吞咽障碍恢复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73.68%(P0.05);2组治疗8周后拔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47.37%(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sEMGBF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方案,能缩短拔除鼻饲管时间,有效提高吞咽功能,获得良好恢复效果,同时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行为学疗法。结果治疗后2组FAC步态能力评分、FMA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评分、步行指标、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偏侧空间忽略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改善步态及下肢功能情况,还能够有效改善偏侧空间忽略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7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 3 9例和对照组 3 8例。两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康复组按早期康复训练程序进行系统训练 ,对照组自行锻炼。结果 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 (MBI)和Fugl Meyery运动功能积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定显示 :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60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时,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标准进行评定语言功能,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语言康复疗效较好(P〈0.05)。结论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氟西汀组、联合语言训练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标准评定语言功能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抑郁情况,2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语言功能均提高,联合语言训练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2组治疗后SDS、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语言训练组改善更明显。结论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