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
<正>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1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致的综合征[1]。目前,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两种方法,而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家属对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儿科护士既要具备娴熟精湛的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更好的完成临床工作。2014我科共收治34例脑瘫患儿,在静脉穿刺时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静脉穿刺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强化运动治疗对其心理、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纳入150例,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1:1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开展强化运动治疗),各组纳入75例;观察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相对高(P<0.05);干预后,两组简易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均大幅度升高,其中观察组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 强化运动治疗施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并积极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取得良好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0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儿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共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腘窝角和足背屈角角度的测量、改良的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腘伸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比注射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型肉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任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脑瘫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01—2016-02在我院接受救治的67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儿治疗效果,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使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估患儿生理运动功能的差异,同时使用生活质量量表(PedsQL)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较对照组的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运动功能及整体生存质量,对提升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程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6)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与中医穴位按压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2例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联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对患者肌张力进行评级,并进行NDS、FMA、ADL评分,参数资料采用t检验,非参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肌张力、NDS评分、FMA评分以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NDS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ADL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肌张力NDS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用中医穴位按压,能有效提高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艳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67-68
小儿脑瘫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期间内,导致脑缺陷或损伤,并引起中枢性运动功能发育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在我国其发生率为1.8‰~4‰[1]。脑瘫是儿科较常见又治疗辣手的疾病,给家长造成极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近年来为挽救这类残疾患儿,临床采用vojta诱导疗法和Bobath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我院在脑瘫患者进行药物、针灸、按摩,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指导取得良好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优质服务护理在儿科脑瘫高压氧治疗中实施效果。方法高压氧治疗室配备充足人力、物力,护理人员,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指导并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安全、卫生、活动、营养、治疗等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随机抽取260例患儿家长,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超过85%的家长对9个条目(共10个)表示满意;医保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自费患儿家长(均P<0.05)。结论优质服务护理在儿科脑瘫高压氧治疗中的实施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护士应重视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重视脑瘫患儿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兼顾不同地区患儿家庭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105-106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患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分为好转(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无好转(病情无变化),对经过综合治疗46例脑瘫患儿进行指导分析。结果引导式教育是影响CP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早期给予引导式教育是治疗CP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李贞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120-121
目的探讨在脑性瘫痪康复训练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20例脑瘫患儿实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结果以游戏的方式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可激发脑瘫患儿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提高疗效。结论有利于脑瘫患儿把学到的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转移应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总结协同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新入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63例,家长204位,为协同护理组,填写HAMA和SSRS表格,并接受护理干预。2014-03―2015-03新入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48例,家长167位为对照组,填写HAMA和SSRS表格。结果 2组患儿入院时,协同护理组(163例患儿)较常规组(148例患儿)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P0.5)。1 a后,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协同护理组(136例患儿)明显高于常规组(103例)(t=4.35,P0.5,t=3.98,P0.5)。2组家长在入院时HAMA和SSRS无明显差异(P0.05);1 a后复查,HAMA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RS护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的链式康复治疗中,同期对家长的协同护理,能够减轻家长的精神障碍,提高患儿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7-2013-07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60例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DI(小儿智力发育指数)及PDI(小儿运动发育指数)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正常比例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意义重大,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水平,而且还可以整体上提高患儿正常发育比例,有利于患儿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6)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偏瘫恢复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延伸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后心理、康复训练及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心理、肢体活动功能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采取护理延伸服务,可改善患者心理信念,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及满意度,使患者出院后的肢体康复训练得到了系统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双侧与单侧神经阻滞麻醉在会阴切开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33-133
我院2007-02~2008-02随机选择235例阴道分娩需行会阴切开的产妇,分别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5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33例,21~37岁,孕周37~42周,均为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01—2017-01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后遗症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便秘、继发感染、静脉炎、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FMA、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荣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2):134-13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2例),总有效率92.86%(39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95.24%(40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4%(8例),治疗有效率76.19%(32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80.95%(34例),2组比较,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缺氧缺血脑瘫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71-7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按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观察组)58例和48例未实行早期康复的为对照组,2组均按照相同的治疗方案如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及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2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上均有进步,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早期康复对刺激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减少患者的伤残程度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脑瘫患者智力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3-04收治的9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2组患儿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智力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IQ、DQ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4,P=0.037)。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促进小儿脑瘫患者智力水平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与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2组麻醉成功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成功率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及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获得较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更为显著的效果,可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且能促使麻醉维持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还可提升麻醉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玉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行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单药麻醉,研究组给予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统计并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相关指标、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R、SBP、DB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等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上肢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4)
目的研究不同步行锻炼方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法,B组通过拐杖辅助进行步行训练,C组进行常规性步行训练。在实施锻炼方案前以及实施6周、12周后,分别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MWS)、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评价患者锻炼效果。结果相对锻炼前,锻炼6周、12周后,3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A、C 2组效果优于B组,A组效果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还能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