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儿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小儿右室流出道室早,为临床识别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心电图特征,选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室早10例,分析其病因,临床特征,QT离散度和晚电位结果。结果 本型室早多表现为频发,连发或短阵室速,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运动后室早常增多,但不转为持续性室速。结论右室流出道室早为一顽固性室早,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长期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 3)指引下儿童室性早搏(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右室流出道室早消融前后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频发室早患儿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右室流出道室早患儿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减速力(DC)。结果室早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23例、三尖瓣环5例、右室游离壁4例、左室流出道4例、二尖瓣环及左后分支各2例。其中2例术后延迟愈合,1例复发,2例失败,手术成功率92.9%(39/42),无手术并发症。23例右室流出道室早患儿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HRV指标显示,时域指标即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即高频功率(HF)术后高于术前,高低频功率比值(LF/HF)术后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C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to3指引下儿童室早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右室流出道室早患儿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减弱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心内接触与非接触性标测在指导儿童频发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术中的优越性、安全性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患儿,24h室早总数平均(30000±8465)个。采用Ensite非心内接触性标测系统指导消融4例,年龄10~14岁,右室流出道2例,右室流入道2例;传统心内接触性标测指导消融4例,年龄6~10岁,右室流出道2例,右室流入道1例,左室流出道1例。术前和术后1、3个月记录24h室早总数,记录两种方法的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和适应证。结果两种方法术后均获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1、3个月室早总数0~5个/24h,其中1例左室流出道室早复发,先后2次消融成功;X线曝光时间右室流出道:16.5min vs 32.5min,右室流入道:26.5min vs 60min,心内接触性标测消融左室流出道室早:90min。结论EnSite非接触性三维标测较接触性标测下消融有许多优越性,但同样也存在着局限性,心内接触性标测适应性广,是非接触性三维标测的基础和补充,尤其在EnSite非接触性三维标测标测失败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起源部位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定位方法。方法应用4种心电图算法(V1或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振幅指数、V2移行指数、移行区指数、V2S/V3R指数)对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儿童不同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进行预判,并与术中射频消融结果对比。结果 4种心电图算法对儿童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阳性预测值为78.6%~88.2%,敏感度为85.5%~91.3%,特异度为36.0%~68.0%;对左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阳性预测值为47.4%~71.4%,敏感度为36.0%~68.0%,特异度为85.5%~91.3%。对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远高于右冠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预测值:66.67%~90.90%vs.10.00%~15.38%;敏感度为83.33%~100.00%vs.20.00%~60.00%;特异度为57.58%~90.91%vs.50.00%~76.47%)。结论 4种心电图算法中V2移行指数阳性预测值对儿童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采用仅区分左、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定位方法,4种心电图算法对儿童左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值较低。将左室流出道分为左冠窦和右冠窦起源,对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预测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勤  袁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3):980-981,989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11月~2006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IVT的3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IVT以年长儿童多见,平均年龄7岁8个月,男女比例为1.11,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左室间隔部室速(ILVT)和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心电图表现以右束支阻滞形态为主23例(63.8%),为左室型室速;呈左束支阻滞图形13例(36%),为右室型室速。左室型23例中胸闷、心悸15例(41.6%),晕厥发作2例(5.5%);右室型13例中心悸3例(8.3%),乏力1例(2.7%),余9例(25%)无明显临床症状。左室型室速临床表现较右室型室速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左室型室速6例(15次)用维拉帕米有效,10例(17次)使用普罗帕酮有效,1例(1次)使用胺碘酮有效,2例(3次)行体外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有效。右室型1例(1次)使用艾司洛尔有效,3例(2次)使用普罗帕酮有效。23例(63%)行射频消融治疗,室速消失。行射频消融治疗病例较长期服药的复发率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IVT临床表现大多较轻,但亦有心力衰竭和晕厥发作,准确分型有利于准确用药,射频消融为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儿童预后有无差异,并分析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结果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的病例,根据体表心电图表现,依据早搏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壁及心尖部、左室流出道和左室前壁及心尖部4组,均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药物治疗,比较4组近期及远期预后。并分析比较ECT结果与早搏预后的关系。结果:4种不同起源部位早搏相互之间的短期及长期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ECT检查的40例患儿中,右室起源早搏与左室起源早搏的E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阳性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ECT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短期及长期预后无明显差异;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早搏患儿中,ECT阳性结果提示室性早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法乐四联症(TOF)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右室流出道梗阻的纠治,一期的疏通和重建往往能得到较好改善肺动脉血流量的效果。但长期的随访研究提示术后右室扩张、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仍普遍存在,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对手术后的右心功能保护作了很多尝试和分析,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法乐氏四联症心导管术时缺氧发作机理与治疗: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14年来988例法乐氏四联症(TOF)心导管造影术时56例缺氧发作(5.67%)分析发现: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关系;缺氧发作者多为中度及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和肺动脉发育程度无明显关系;贫血及高血红蛋白血症为诱发因素;心导管操作及造影刺激有直接关系;镇静不足和麻醉过浅使患儿长时间哭吵是促发原因之一。作者认为缺氧发作原理与右室流出道痉挛、系统血管阻力下降及呼吸中枢敏感和右室流出道收缩的协同作用有关。故作者强调术前、术时尽量避免以上促发因素,一旦缺氧发作应快速有效处理包括解除右室流出道痉挛、增加血管阻力和纠正贫血及酸中毒等,必要时外科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1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儿,男7例,女7例,年龄3~14岁,予心电学、心脏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分别予胺碘酮+普萘洛尔、索他洛尔治疗,其中2例药物治疗无效者予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6例心功能减退明显者予以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结果:14例均有频发室性早搏,8例见室性心动过速发作。10例检出Epsilon波。14例患儿均有右室扩大及右室射血分数减低。5例行CT检查及5例行磁共振检查患儿均可见到右室扩张、右室室壁变薄。经治疗7例未再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及室性心运过速发作减少。2例予以射频消融治疗的患儿随诊3月未发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心功能不全患儿经药物治疗病情改善。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心电学、心脏超声等多项检查才能临床确诊。药物治疗只对部分病例有效,射频消融治疗有望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65-16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8例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瓣在婴幼儿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以白体心包构建三瓣叶肺动脉瓣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并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研究8例患儿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平均ICU治疗时间(46±12.5)h,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2±6.7)h,术后存在少量瓣膜返流3例,出ICU时SaO2为0.96±0.02。经(22±7.6)个月随访,均无管道钙化征象;2例轻度瓣膜返流,1例中度返流合并瓣膜水平之上狭窄。2年管道无功能障碍率为87.5%。结论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瓣在婴幼儿,尤其是管道直径〈15mm的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具有良好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室双腔心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矫治,采用右心室切口,切开右室流出道探查,切除肥厚的肌束,疏通右室流出道.并室间隔缺损患儿行修补术,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同期行切开矫治.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后随访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右室切口行右室双腔心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上接本刊2 0 0 4年第4期第2 5 3页)  近年来绝大多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已可手术治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的影像学特点,以便及时做出正确诊断。1 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是紫绀型先心病中最常见者,虽然包含有4种畸形,但从胚胎发育观点来看,圆锥间隔向右室方向移位是根本原因,主要解剖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及室间隔缺损。临床上,患者出现紫绀,活动能力下降,常有气急表现,喜蹲踞,伴杵状指(趾)。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狭窄很轻时,X线胸片表现为肺血正常,心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肺动脉段平直;当右室流出道狭窄较明显时,X线胸…  相似文献   

13.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主要累及右室的心肌疾病,其特征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发作性晕厥和猝死.该病50%~70%有家族史,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但有多种外显变异和不完全表达.其病理改变为右室心肌萎缩和纤维脂肪取代.临床可以通过右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内膜心肌活检诊断.该病的治疗可采取抗心律失常药、导管消融和植入埋藏式自动除颤器来预防猝死.  相似文献   

14.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其中右室流出道2例和右室流入道1例。年龄8.4±3.2岁 ,体重28.5±13.4kg。①在窦性心律下浦肯野电位法标测ILVT消融靶点 ;②应用二根分别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电极 ,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 ,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IRVT时最早心室激动点 ;③应用Carto系统标测ILVT。结果显示 ,10例均成功消融 ,放电和透视时间分别为7.0±3.8次和20±8.4分钟 ;应用Carto系统标测2例ILVT ,1例ILVT在靶点附近标测过程中易出现室性早搏 ,难与ILVT鉴别而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 ,导致消融失败。提示改进的标测方法可减少放电次数 ,缩短X线透视时间 ;Carto系统在ILVT(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标测过程中易受室性早搏干扰 ,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而消融失败 ,且费用昂贵和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NOA)患儿临床特点,探讨其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及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1例RVNOA患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诊断、治疗以及远期预后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心血管及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1例RVNOA患儿平均发病年龄(6.8±3.3)岁,其中7例心电图可见Epsilon波,多数出现在右胸导联(V1-3)。右胸导联QRS平均时限(QRSd1,V1+V2+V3)为(81.8±9.62)ms,QRSdl/QRSd2比值为1.297±0.157。21例患儿心电图右胸导联均显示T波倒置,17例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室壁变薄或扩张。与对照组比较,RVNOA患儿Epsilon波出现率高,QRSd1延长,QRSdl/QRSd2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例患儿施行了射频消融手术,其中1例有效。18例患儿药物治疗无效。结论 RVNOA患儿Epsilon波出现率高,QRSd1延长,QRSdl/QRSd2增加,可作为早期诊断ARVC的依据。药物及射频消融治疗仅对部分RVNOA患儿有效。  相似文献   

16.
左室假腱索误诊心肌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9岁。1995年12月因感冒发热在医院就诊时发现患儿心律不齐。心电图为多发性房早、室早,即在门诊按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维生素C、肌苷、辅酶Q10等药物治疗,复查多次心电图仍为多发性房早和室早。在此期间多次到外院及我院诊治疗效不佳,于1997年8月...  相似文献   

17.
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 2 0 0 2年我国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进展简述如下。1 心律失常1.1 关于室性早搏 (室早 )有报告 (见 2 0 0 2年全国小儿心律失常暨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新疆 )认为 ,联律性室早在儿科临床并不少见 ,但并非都具有病理意义 ,对病程较短者或有明显症状的联律性室早患儿结合病因治疗 ,可予短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预后良好 ;成对室早在小儿相对少见 ,做动态心电图和负荷心电图可增加发现成对室早和短阵性心动过速的几率 ,在儿科临床上成对室早比联律性室早更为重要 ,尤其成对室早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室上性心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肺不张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75例MPP伴肺不张患儿根据BAL疗效分为效果明显组(51例)和效果不明显组(24例),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BAL疗效的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评估BAL治疗时的病程对BAL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BAL治疗效果不明显组与效果明显组相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更低,多个肺叶不张比例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比例更高,BAL治疗时的病程及阿奇霉素治疗时的病程更长(P < 0.05)。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较长(OR=1.23)、多个肺叶不张(OR=11.99)、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OR=5.31)为BAL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行BAL治疗时的病程≥11.5 d提示BAL疗效不佳,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54.9%。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连续性变化与BAL疗效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 0.05)。结论 对于MPP伴肺不张的儿童,早期BAL治疗效果更佳;多个肺叶不张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等支气管镜下表现提示BAL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肺不张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75例MPP伴肺不张患儿根据BAL疗效分为效果明显组(51例)和效果不明显组(24例),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BAL疗效的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评估BAL治疗时的病程对BAL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BAL治疗效果不明显组与效果明显组相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更低,多个肺叶不张比例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比例更高,BAL治疗时的病程及阿奇霉素治疗时的病程更长(P < 0.05)。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较长(OR=1.23)、多个肺叶不张(OR=11.99)、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OR=5.31)为BAL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行BAL治疗时的病程≥11.5 d提示BAL疗效不佳,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54.9%。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连续性变化与BAL疗效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 0.05)。结论 对于MPP伴肺不张的儿童,早期BAL治疗效果更佳;多个肺叶不张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等支气管镜下表现提示BAL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球瓣比和球囊长度对儿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探讨最适宜的球瓣比和球囊长度。方法1987~2005年山东省立医院儿科诊治119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使用不同球瓣比和长度的扩张球囊行PBPV术,扩张前后测量右室与肺动脉间的峰值压力阶差,并行左侧位右室造影,测量瓣环大小并观察有无右室流出道激惹。术前、术后定期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估测最大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并观察肺动脉瓣形态及其反流情况。结果超大球囊法行PBPV术后,患儿的近期及中远期跨肺动脉瓣压差持续下降,且压差下降率不随球瓣比的增加而增大;术后未发现有肺动脉瓣再狭窄者,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且反流的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并与球瓣比成正相关。对于年龄较小(≤6岁)的儿童,球瓣比大且长度≥40mm的球囊较易引起右室流出道痉挛及三尖瓣反流。中远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可能间接继发于肺动脉瓣反流所引起的右室容量负荷过重。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最佳的球瓣比为1.0~1.2,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6岁以下儿童宜使用长度<40mm的球囊,可减少右室流出道痉挛及近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