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7-05诊治的2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围手术期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脑钠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血钠、血钾、肌酐、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重要器官慢性疾病、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16例(6.0%)死亡,术前死亡7例,术后死亡9例。5例因心血管意外死亡,4例因肺部感染死亡,3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死亡原因不清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脑钠肽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合并重要器官慢性疾病,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术前脑钠肽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高、合并重要器官慢性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仔细进行评估,这些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12诊治的272例老年髋部骨折,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从14项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术后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2.5 h)、术后使用镇痛泵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谵妄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可能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h)该4项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该4项危险因素的OR值分别为13.865、1.837、2.140、2.437。结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 h 4项危险因素为老年髋部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38-204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隐性失血的认识,为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20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完整病史资料有115例。隐性失血量通过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获得,对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麻醉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6个月内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使用抗凝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然后以隐性失血量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210.12±171.34)ml,隐性失血量为(583.19±117.54)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使用抗血小板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隐性失血量差异显著(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隐性失血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抗凝药物应用。[结论]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血的主要原因,造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有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抗凝药物运用;临床治疗中,将显性失血量作为补液、输血的依据不可靠,要充分考虑隐性失血的存在,应尽早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27例髋部骨折患者(年龄≥75岁)资料,以术后1年死亡情况和独立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作为评定手术疗效的指标,统计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 结果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心脏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93例,男257例,女436例,年龄65~103岁,BMI 16.5~33.1 kg/m2,ASAⅡ~Ⅳ级,分别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患者(6.64%)在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绞痛25例(3.61%)、心律失常19例(2.74%)、心力衰竭5例(0.72%)、心肌梗死4例(0.58%)和心源性猝死2例(0.2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全麻方式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95%CI 1.06~1.17,P0.001)、心脏疾病(OR=1.98,95%CI 1.02~3.85,P=0.045)、脑血管疾病(OR=2.14,95%CI 1.06~4.32,P=0.033)、高血压(OR=2.61,95%CI 1.23~5.51,P=0.012)、糖尿病(OR=2.06,95%CI 1.04~4.09,P=0.039)和肾功能不全(OR=17.42,95%CI 3.69~82.80,P0.001)是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542例住院CKD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将患者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分为2组,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贫血、蛋白尿是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CKD1~5期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各不相同。结论CKD进展和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拥有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在CKD早期以传统危险因素为主,随着肾功能的恶化,非传统危险因素起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346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2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29例,女675例;年龄60~104岁,平均年龄(80.01±8.14)岁。根据手术后1年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158例,男69例,女89例;年龄61~98岁,平均年龄(82.56±7.42)岁。存活组846例,男260例,女586例;年龄60~104岁,平均年龄(79.53±8.18)岁。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时机、固定方式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术后1年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冠心病、心律失常、痴呆、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心功能不全、合并症数量≥4种、延期手术、神经阻滞麻醉、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是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002,P=0.055)、男性(OR=1.980,P=0.000)、冠心病(OR=1.657,P=0.020)、痴呆(OR=1.883,P=0.042)、心功能不全(OR=1.999,P=0.030)、白蛋白水平低(OR=0.915,P=0.000)是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高达15.7%,高龄、男性、冠心病、痴呆、心功能不全、白蛋白水平低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28-2032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289例纳入本研究。记录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情况、骨折类型和是否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等,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8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合并骨折者107例,占8.30%。尺桡骨、肱骨和胸腰椎体是老年髋部骨折常见合并骨折部位。女性、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合并骨折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306,P0.05)、女性(OR=2.255,P0.05)、股骨颈骨折(OR=2.146,P0.05)和伴有高血压(OR=2.197,P0.0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为尺桡骨、肱骨和胸腰椎体。老龄、女性、骨折类型和合并高血压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75岁的患者1073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骨量正常组,并记录其合并的心血管疾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骨质疏松组中,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所占的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HDL、体重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保护因素。女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为老年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合并症。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全面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8例,女284例;年龄65~97(75.5±7.5)岁;股骨颈骨折1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1例;按照术后健侧髋部是否存在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初次治疗方式、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是否短期谵妄、伤前是否并存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健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9.3%,两次骨折发生相隔时间平均(2.9±2.1)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短期谵妄、伤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4.227)、骨密度(OR=4.313)、合并内科疾病(OR=5.616),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OR=3.891),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3年内要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抗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以预防健侧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将自2009-08—2014-01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的3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研究,观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以及合并骨质疏松及糖尿病情况与骨折不愈合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84例中368例骨折完全愈合,1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4.2%。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处理股骨小粗隆骨块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不稳定骨折、术中螺钉的深度和位置不良、未矫正髋内翻、术后Garden对线指数不满意、颈干角未恢复正常、合并糖尿病是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扶拐下地时间≥6周是发生骨折不愈合的保护因素。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受到骨折类型、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准确把握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 566 例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其中男 296 例,女 270 例;年龄(71.58±4.21)岁;颈椎手术 195 例,胸椎手术 26 例,腰椎手术 345 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 41 例与无谵妄组 525 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饮酒史、手术部位、术前焦虑、术中低血压次数、失血量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 P<0.05 的单因素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谵妄者 41 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0)、手术时间(P=0.039)、术前焦虑(P=0.001)、失血量(P=0.000)、阿片类药物使用史(P=0.003)、脑卒中病史(P=0.005)、术后 C 反应蛋白(P=0.000)、术后钠离子(P=0.000)在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因素纳入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29,95%CI(0.569,0.932),P=0.012]、阿片类药物使用[OR=21.500,95%CI(1.334,346.508),P=0.031]、失血量[OR=0.932,95%CI (0.875,0.993),P=0.029]、术后 C 反应蛋白[OR=0.657,95%CI (0.485,0.890),P=0.007]、术前焦虑[OR=23.143,95%CI (1.859,288.090),P=0.015]、术后钠离子[OR=1.228,95%CI (1.032,1.461),P=0.020]是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阿片类药物使用、失血量、术前焦虑、C 反应蛋白升高、低钠血症是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53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各项指标,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生存函数乘积限(Kaplan-Meier)分析观察LVM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LVMI的危险因素关系。结果153例MHD患者中,84例(占55.2%)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超滤量(UF)和血红蛋白是影响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周3次透析与每周2次透析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分别为59.3%和5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为78.3%、54.3%和36.2%。结论MHD患者存在较高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UF、血红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相关,预防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术前访视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2、3d密切随访患者,用谵妄评定法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库存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谵妄的发生情况,建立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对照组.结果 术后发生谵妄28例,发生率为23.3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龄、术前合并肺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为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术前合并肺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 9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73例,女1 389例;首次骨折时的年龄中位数为81(75,86)岁。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对侧髋部骨折分为两组:对侧髋部骨折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髋部骨折的500例患者,男286例,女214例;年龄60~76(68.49±11.85)岁。根据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30例及对照组4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er necrosis factors,TNF-α)的含量,随访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结果: 卒中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前IL-1、IL-6、IL-10、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的患病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3 d时的血清IL-1、IL-6、IL-10、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截止至随访日期,卒中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术中低血压,术后1、3 d时血清IL-1及TNF-α含量升高是术后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脑卒中的发生影响疾病预后,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1、TNF-α的增多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基础上伴发急性肾损伤(acute-on-chronic kidney injury,AC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60岁以上CKD老年人出现ACKI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急性肾损伤分期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进行分析及总结其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ACKI 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2例 ACKI 中,男49例(占59.76%),女33例(占40.24%),平均年龄(67.6±5.2)岁,在导致老年 ACKI 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急症42例(占51.22%),其次是严重感染31例(占37.80%);肾毒性药物及低血容量导致的肾脏灌注不足分别为5例(占6.10%)及4例(占4.88%),总病死率52.44%(43/82),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36.59%比15.85%,P〈0.05);其中高血压急症、严重感染是 ACKI 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净化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急症、严重感染是AC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及时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时行肾脏替代治疗,是降低老年 ACKI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