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燕芬 《护理与康复》2007,6(6):429-430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首选手术治疗,一般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1].  相似文献   

2.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移行上皮细胞癌最为多见,约占膀胱瘤的86%[1]。70%~80%的膀胱癌是浅表性癌,60%~70%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将会复发,20%~30%的复发肿瘤将会恶化[2]。因此,采取细胞毒性药物定期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吡柔比星  相似文献   

3.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卫青 《临床医学》2010,30(10):67-68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UR-Bt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THP 40 g,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总疗程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复发11例,复发率19.6%。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 20 mg/30 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一次,共6次.以后每月一次,共6次.以后每3月1次,共4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18~40个月,平均2个月,术后2年无肿瘤复发,2年后膀胱肿瘤复发3例,复发率7.8%. 结论: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习惯将Ta、T_1占膀胱肿瘤70%~80%。虽然大多数可以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行TURBT治疗,但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且绝大多数在术后1年内复发。常用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疗程长。本院泌尿外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对43例浅表性膀胱癌用表阿霉素单次膀胱灌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 ,我们应用吡柔比星 (THP)行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 12例 ,取得一定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年龄 5 0~ 86 (平均 6 8)岁 ,其中男10例 ,女 2例 ,均为初发 ,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症Ⅰ~Ⅱ级。本组病例均依据肿瘤所在部位、数目及大小分别行TUR 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1.2 灌注方法 术后 1~ 2周开始灌注 ,THP 30mg ,用 5ml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40ml ,充分混合。插入导尿管 ,适当变换体位 ,保留 30分钟 ,经导尿管排出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3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THP膀胱灌注,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1 a复发率为10.2%(5/49),2 a复发率16.3N(8/49).结论:应用30 mg/50 ml,TUR-Bt术后尽早THP膀胱灌注,对于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TuR-Bt术后并有随访的病例。术后定期应用THP30mg/30mL1次/周,连续8周后1次/月。连续8个月,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1例TuR-Bt术后患者定期随访9 ̄1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吡柔比星对浅表性膀胱癌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米托蒽醌 (MTZ)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6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或膀胱部份切除术 ,术后用米托蒽醌 12mg进行膀胱灌注 ,随访 6— 3 0月。 结果 63例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复发 6例 (9.2 % )。结论米托蒽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粟凤杏 《全科护理》2012,(30):2844-2845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方法]对32膀胱癌病人术后2周开始实施膀胱灌注,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选择尿管,多次变换体位,使药物与黏膜充分接触。[结果]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全组均能完成2个以上疗程的治疗。[结论]通过对病人实施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的全程护理干预,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膀胱灌注的质量,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1年5月~2005年5月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结果68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无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的发生。结论改进膀胱灌注前后的护理措施,患者易接受,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预防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尿管相关的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效果和方法。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预防组以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2次/d;对照组不行膀胱冲洗。并监测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前后动脉血中剩余碱(BE)值的变化及尿常规中红细胞数的变化。结果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可显著减少重症监护患者尿管相关的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率(P〈0.01),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前后动脉血中BE值及尿常规中的红细胞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4%碳酸氢钠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管相关的真菌性尿路感染,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60 min,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并随访5~72月。结果: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尿道烧灼感5例,轻微膀胱刺激症状7例;复发19例。结论: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在灌药时加强对患者灌注前、灌注中及灌注后护理,可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灌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不同保留时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不同保留时间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TURBT术后患者70例,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组灌注保留时间为1 h,对照组灌注保留时间1.5 h,比较两组患者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继发性出血、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继发出血、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URBT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在化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膀胱灌注1 h较合适,较少出现并发症,患者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茶多酚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膀胱癌细胞系T24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后对细胞生长以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茶多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加入0、50、100、200、400μg/ml茶多酚的T24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11.2%、33.4%、36.9%、67.5%。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癌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分别为6.8%、25.1%、28.6%、36.6%、41.1%;同时,随茶多酚作用浓度的增加,出现G1/S阻滞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I)降低;而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由(37.66±0.49)逐渐增加至(163.92±3.36)(P〈0.01)。结论 茶多酚对T24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具有逆转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 共274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分为发生膀胱痉挛组和未发生膀胱痉挛组,分析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焦虑程度高,多次电切、冲洗水未预热、血块阻塞导尿管会显著增加膀胱痉挛风险.围术期心理护理,选择合理的冲洗液温度和冲洗速度降低了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 心理因素和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冲洗速度是诱发膀胱痉挛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after an innovative operation termed intracorporeal lapa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detenial sigmoid neobladder, we explor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VT following surgery, with the aim of constructing a model for predicting DVT occurrence.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51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racorporeal lapa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detenial sigmoid neobladder. Data describing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common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reafter, we generated model evaluation curves and finally cross-validated their extrapolations.ResultsAg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risk factors for DVT, whereas postoperative use of hemostatic agents and postoperative passive muscle massage were significant protective factors. Model evaluation curves showed that the model had high accuracy and little bias. Cross-validation affirmed the accuracy of our model.ConclusionThe prediction model constructed herein was highly accurate and had little bias; thus,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DVT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和改变,为临床个性化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 Colaizzi分析法得出主题。结果 共归纳为3个主题:(1)膀胱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膀胱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焦虑感和内疚感;(3)患者需要膀胱功能恢复指导,包括膀胱功能锻炼知识、康复训练个性化指导、康复训练监督反馈、出院后的康复资源。结论 医护人员应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个体化、阶段化的护理,发现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时,尽早开始并持续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alectin-3蛋白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东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84例,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泌尿系统肿瘤病理学和诊断学的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lectin-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分析Galectin-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及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初发以及复发肿瘤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Galectin-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66.67%,56/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7.69%,4/52)(χ2=17.65,P<0.01);病理分级为G2(68.75%,22/32)和G3级(94.12%,16/17)的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为G1级(42.86%,15/35)的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χ2=2.39,P<0.05);Galectin-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在临床分期为T3期时高达100.00%(12/12)(χ2=10.44,P<0.01);Galectin-3蛋白在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69.23%,18/26)高于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62.07%,36/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 结论Galectin-3可作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评估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