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阳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探讨南阳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分布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方法 经瑞文推理测验初步筛选智力正常的儿童 6~ 9岁共 5 66人。采用“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儿童生活养育问卷 (EMBU)”等进行测评比较。结果 感觉统合失调率轻度为 1 8.4% ,重度为 6.76% ,男孩略高于女孩。 6~ 7岁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最低 ,与其它年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学习成绩差者感觉统合失调率最高 ,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上等和中等儿童。父母间的养育类型呈明显不相关 ,其中位于对角线上的相同养育类型的相关系数都是最大的。结论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多分布于学习成绩差者 ,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如拒绝和偏爱 ,平时孩子由非父母照料 ,家庭支持系统差和居住环境恶劣 ,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父亲年龄偏大和母亲年龄偏小等都对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造成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SI—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负性生活事件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在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进行EPQ测试和EMBU及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影响神经症的主要因素是EPQ-N,其次为负性生活事件和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EPQ-E(低分)、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和情感温暖(低分)与EPQ-N协同作用时,则会产生拮抗作用,EPQ-E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症发生呈负相关.结论(1)神经质素质是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因素;(2)父母教养方式与神经质素质之间有交互拮抗作用;(3)EPQ-E和父母情感温暖是神经症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社会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向因素。方法 :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 5 1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由家长填写问卷 )。结果 :小学生社会能力总分为15 0 0± 3 83分 ,女生的社会能力得分高于男生 (P <0 0 1) ,性别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交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社会能力低下的小学生占所调查学生的 10 1%。小学生的社会能力与从小发育情况、参加课外特色班、体型、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偏食、母亲管教孩子态度、与父母分房而睡、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社会能力的三个方面互相关联。结论 :小学生社会能力低下与发育状况、父母管教态度、儿童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能力 ,需要从提高身体素质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创造适宜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抑郁情绪与学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抑郁情绪可影响儿童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越来越受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而将抑郁作为一种一般的、普遍的情绪体验来进行探讨的研究为数不多 ,且已有研究着重探讨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与儿童抑郁情绪的关系[2 - 6 ] ,而较少系统地探讨家庭以外的环境因素 (如学校因素 )对儿童抑郁情绪的影响。实际上 ,儿童进入学龄期后 ,他们的情绪发展和其学校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习成绩是衡量儿童学校适应的重要指标。因此 ,系统、全面地探讨学校环境因素对儿童抑郁情绪的可能影响是极为必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全国14个省市协作研究“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采用统一工具,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样本来自学习困难专科咨询门诊3084名儿童,对照组来自各校学习成绩优良的2200名儿童。研究结果表明,专科咨询门诊中儿童学习困难检出率为51.1%,学习困难儿童有精神卫生问题者占87.8%。儿童学习困难与家庭环境不佳,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关,提示注意改善环境,改变教育方法,提高父母的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版 )、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 34名成绩不良儿童和 4 7名成绩优良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学习成绩不良儿童较成绩优良儿童行为问题较多 ,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相关分析显示 ,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 ,与父母的偏爱呈正相关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成绩不良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相关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否认、偏爱以及过度保护等与儿童自我意识的不同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儿童心理发展指导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甘肃省6市县5 435名在校中小学生,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结果] 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常模(P<0.01);女生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农村儿童(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结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家庭与学校环境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CQOL)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01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有16.5%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处于差和较差等级,且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在总分及各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t=-1.979,-2.647,-2.052,-2.406,-2.042;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成绩、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照顾者聊天频率、照顾者管教程度均影响其社会心理功能得分(t=3.849,-3.402,-2.943,-2.678,4.008;P0.05),成绩影响其生理心理健康得分(t=2.580,P0.01),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和照顾者聊天频率影响其生活环境得分(t=-3.727,4.478,P0.001),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照顾者聊天频率、父母期待获得的学历、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t=-2.749,-4.474,3.117,2.655;P0.05),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照顾者聊天频率、照顾者管教程度、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父母期待获得的学历、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总分(t=-3.067,-4.098,-2.789,4.089,2.334,2.655;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照顾者聊天频率、照顾者管教程度、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父母期待获得的学历、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守儿童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学习不良儿童焦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学习不良儿童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AS、16PF,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防御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26名学习不良儿童进行测定。结果 学习不良儿童存在一定的焦虑倾向。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焦虑的因素有人格因素的恃强性(E)、忧虑性(O)、适应与焦虑(X1),生活事件的负性事件总分,社会支持的社会支持总分,防御方式的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结论 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干预和矫治应注重其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期望的关系,以期对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N.BU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90名视障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视障男生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FA2和MO4)(t=2.327,2.17;P0.05)、过分干涉(FA3和MO2)(t=2.134,2.577;P0.05)、拒绝否定(FA5与MO3)(t=2.29,3.212;P0.05)方面显著高于视障女生;(2)视障男生的社会期望显著低于视障女生(t=-2.07,P0.05);(3)视障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期望有显著相关,视障儿童社会期望与父亲的惩罚/严厉(FA2),和拒绝/否认(FA5)有显著的负相关(r=-0.170,-0.184;P0.05),与母亲的拒绝/否认(MO3)有显著的负相关(r=-0.180,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视障儿童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父母应为视障儿童提供适当的、和谐的科学教养方式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探讨儿童家庭环境、学业成绩、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测量了368名10-16岁在校儿童。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儿童环境诸因素对其主观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对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呈现正性影响;拒绝否认养育方式则有明显的负性影响;而父母偏爱对儿童情感满意度的影响较大;母亲受教育程度、学业成绩、性别、独生子女和家庭结构等因素均对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儿童的生长环境特别是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逆商的外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大学生逆商(AQ)的外部因素,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应用路西量表(2002年)调查唐山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31名.结果 大学生逆商指数(AQ)比较理想,低逆商者只占2.78%.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就业前景、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等外部因素都与AQ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大学生逆商(AQ)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家庭教育方式)、学校(人际关系、老师表扬、学习压力来源)和社会(就业前景)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和多动儿童父母个性特点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明尼苏达个性测查表(MMPI)中国版,对学习困难儿童73名父母、多动症儿童的94名父母及同校学习成绩优秀儿童的78名父母进行了个性调查。结果提示,学习困难和多动症儿童的母亲在疑病、抑郁、癔病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多动组儿童母亲在社会责任感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父亲社会内向分、依赖分和焦虑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父亲的支配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学习困难和多动症儿童的母亲有个性偏离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主要为类神经症性个性偏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654名学生进行测查,并统计他们的学习成绩,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情感温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养育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且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调查2087例少年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然后将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结果做比较.结果: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相关分析显示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与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评定量表的部分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逐步回归显示儿童的学业、行为问题、家庭经济、父亲性格、年龄、父母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方式、独生共7个变量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生活质量下降,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同伴、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及自编问卷对合肥市2078名小学生进行抑郁症状及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情况调查。结果: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9%,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13.6%/9.6%,χ2=7.01,P<0.01)。早上起床感觉不好、晚上睡觉时间迟及睡眠不好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没有该情况者的2倍,有节食行为与一周吃早饭天数<3天可使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5倍。学校生活状况,父母支持、伙伴支持及老师支持是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各得分每增加1分,发生抑郁的危险性可降低约1/2。结论:建立良好的学校、家庭、伙伴等社会支持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利于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OLI- 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聋哑儿童的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190名聋哑儿童的儿童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试.结果 ①不同性别聋哑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有显著差异;②聋哑儿童的社会期望值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③不同社会期望值聋哑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存在显著差异.④聋哑儿童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聋哑儿童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父母体罚是指父母通过引起儿童身体的不舒适感或疼痛来阻止儿童重复某种行为、纠正儿童的行为或教育儿童。父母和儿童处在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间接环境(如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的中心或嵌套于其中,父母体罚会受到生态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Gershoff的理论为基础较系统地探讨了父母体罚发生的生态背景(由内而外):即时的亲子互动背景、稳定的个体与关系背景和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最后,指出了各层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父母体罚的发生以及加强我国父母体罚研究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聋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138名聋童(男性92名,女性46名)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评定.结果: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显示聋童有行为问题的占61.59%.相关分析表明(r=-0.35~0.53,P〈0.01)①男聋童的违纪行为、情绪问题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严厉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女聋童仅情绪问题行为与母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②仅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显著负相关.③男、女聋童的行为问题都与年级显著负相关,只有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④聋童的行为问题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⑤聋童的问题行为多发生在7.7岁-1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