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用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以生物为对象的检测技术,不仅是为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而研究开发的一门技术,同时也被作为检测技术的一个课题而受到关注。也有不顾其用途,而只从追求尖端技术角度加以研究的。然而,在不顾其应用前景如何,仅从单纯的技术角...  相似文献   

2.
皮肤免疫病理是以皮肤病为对象,用免疫技术研究皮肤组织病变免疫学特征的一个免疫学或组织病理学的分支。在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为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免疫病理技术在皮肤病中主要用于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皮肤血管炎,银屑病,...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立体视觉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成果,结合计算机立体显示技术,研究开发了双目成像法内窥镜立体显示技术。研究了双目成像法模型,设计出新型三维电子内窥镜的头端和视频系统,使医生能够观察到立体的内窥镜图像。  相似文献   

4.
近年业,利用成像技术开展对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与脑电图及脑磁图联用进行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化 《医学信息》2000,13(5):219-221
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Fodor博士提出并开始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至今,DNA芯片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中已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取得了一定成功,它以一次性检查上万个基因活动的优势相继在人类肿瘤疾病的研究、艾滋病的研究、血液病的研究、细菌感染病人的研究、遗传病的研究等临床医学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成形的DNA芯片技术已在1997后相继问世并投入商业化生产。此技术对病人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病人的预后及监控病人在用药方面的临床反应,制定病人的治疗方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每个芯片可检测超过7000个人类基因,在基因诊断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注意。我国在1998年前对DNA芯片技术研究还是空白,但现在国内部分专业人员已开始瞄准了DNA芯片这项被称之为21世纪信息革命技术。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对DNA芯片技术的研究也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光声光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声光谱(PAS)技术是一种研究物质吸收光谱的新技术。可作为医学领域研究的一种新的有力分析工具,其技术特点为医学样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灵敏,可不经预处理而又无损样品的有效检测方法。本文简述了光声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优点,介绍了光声光谱技术在医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晶体上皮细胞的研究是晶体研究中的重点。利用晶体上皮细胞培养技术对晶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国内起步较晚。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技术,并将其应用的现状进行总结,为晶体上皮细胞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及发展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的表现形式最终是由蛋白质决定的。因此,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从研究之初至今,研究技术不断提高,涉及面日益广泛,其应用价值越来越大。本着重从技术及应用的角度,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生物医学领带压缩技术主要偏重于有损压缩技术的研究,较少研究无损压缩技术,然后由于在临床和科研应用中首先要求的是生物医学信号必须具有高可信度,而一般的有损压缩技术很难满意其需要,因此特别期望使用无损的压缩技术,本文给出了一个低复杂性的基于上下文的生物医学信号无损压缩算法,它在确保信号不失真的前提下,给出了较高的压缩比。  相似文献   

10.
显微技术在输卵管复通术的应用研究通过鉴定据悉,一项显微技术在输卵管复通术的应用研究,最近在江西永丰县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妇产科专家易为民教授认为,该项目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在无显微技术下的输卵管复通术中复通率仅为39%,但该技术通过120例手术实践,复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象研究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象研究平台的构建思路。舌象研究是中医诊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图像分析技术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由于涉及学科多,学科交叉面广,以往的研究模式已经不能使研究工作进入一个可持续、可发展的良性状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舌象分析平台,将图像处理和分析方面专家、图像处理编程爱好者、舌诊专家、临床医师及其病人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大家既密切合作,又能使舌诊的客观化研究工作随着视觉技术、人工智能及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而深入,促进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通过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齐继成 《医学信息》2005,(11):25-27
制药工艺与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在中药药用成分的萃取方面,近些年来有一批新技术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其中超声强化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已成热点。以下分别对这三项新型萃取技术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放射免疫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综述)李振甲放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加速医学科学现代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举世公认。近10年来非放射性免疫标记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其灵敏度和准确性已达到与放免相似的水平[1,2]。同时放免技术的方法学研究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等位线反投影算法的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对目标定位准确,成像速度快,有一定的分辨率等优点。将该技术应用于颅内出血疾病的实时监测,及时反映颅内出血的变化情况,这在医学上有着重要意义。作为该技术应用于颅内出血实时监测的基础研究,本研究利用等位线反投影算法,仿真了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应用于颅内出血疾病实时监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等位线反投影算法重建的图像可以反映颅内出血的变化情况,能够应用于颅内出血动态过程监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光遗传学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现代神经生物学领域应用广泛,规范精准的技术操作在科学实验中至关重要,而当前对光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的相关方法的资料较少。以病毒转染实现视蛋白的表达为例,详细阐述了在光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的方法,包括确定坐标、病毒载体的选择与保存,脑立体定位病毒注射,埋光纤及行为学等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目前脑立体定位技术的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旨在为脑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解剖与临床》2011,(2):119-119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是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国际标准号:ISSN1008—2425,国内刊号:CN34一1168/R。本刊主要报道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的研究动态、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精神科工作者的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内容: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外科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内窥镜技术,DBS技术研究与应用,运动障碍性疾病、精神病、疼痛、癫痫等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内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神经组织移植与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评述了当前国际上嗅觉和味觉组织、细胞电生理及其芯片技术的研究状况。介绍了细胞胞内记录技术在嗅觉和味觉的电生理研究中应用,分析该技术在实现组织一细胞以及胞间信号传导过程的实时动态检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细胞阵列和单细胞芯片技术的特点及目前的发展,指出了芯片技术应用于嗅觉和味觉组织的发展前景。最后结合我们的工作,提出嗅觉和味觉细胞芯片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于PCR基础上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于PCR基础上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进展王亮综述吴审阅遗传病和恶性肿瘤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基因病,过去由于研究基因的技术极为复杂,严重阻碍了基因病分子机制的研究,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自从PCR技术问世以来,建立于PCR基础上的突变检测技...  相似文献   

19.
低温条件下大体标本生物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以南京、重庆为代表采用常温条件和间断真空浸渗处理技术,而以大连、青岛为代表采用低温连续真空渗透技术;但制作技术的复杂性、关键技术未普及以及设备昂贵,使应用受限。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国内报道颇多,但是对其详细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塑化标本颜色加深的原因、影响塑化标本固化因素、低温真空技术与常温真空技术的比较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塑化技术实践者提供基础参考,也为解剖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病理组织三维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已渗入到病理学研究领域当中。本文根据近年来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综述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要求、定位方法、图像数字化和计算机输入方式,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三维病理形态学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