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经临床证实的62例患儿的胸部X线片及CT片?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前或入院后1天内拍摄X线胸片,5例患儿进行了胸部CT扫描,并于住院期间进行治疗评估性胸部X线摄片?结果:早期胸部X线片表现阳性者有42例,其中仅有肺炎样表现(肺内斑片状?片絮状?小絮状或磨玻璃样阴影等)的有34例,伴有胸膜炎4例,伴纵隔积气1例,伴肺段性不张1例,伴肺段性不张及胸腔积液1例,有肺水肿?肺出血样表现1例;余20例患儿胸部X线片表现为阴性?治疗后复查胸片,42例阳性者中41例转阴,1例遗留肺部纤维化?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在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病情评估?指导用药及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资料完整的76例肺结核病例。常规拍胸片后行胸部CT平扫。由全科逐例对比分析胸片和CT片的肺结核影像特征,总结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胸部CT对病灶内钙化、空洞的壁和外形、支气管播散灶、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胸膜病变、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胸片;对肺内隐匿部位病灶以及合并病的显示明显优于胸片。结论 胸部CT能进一步肯定和补充平片上的表现,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琨  朱杰  王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32-273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S16例。常规胸部摄X线片16例,胸部CT平扫检查16例,常规胸部增强CT13例、螺旋CT增强扫描3例,并行三维重建,DSA检查1例,术前10例发现异常血管。结果: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不规则肿块形8例;节段性不张样改变5例;局部肺纹理增多3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实性肿块形5例;囊实性肿块7例,其中支气管扩张样表现1例;囊性肿块4例;DSA1例,DSA表现为病灶染色,增粗异常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结论:常规X线胸片无特异性,仅能发现病灶。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观察病灶内部细微结构及外部征象。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能够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卜建华  江志勇 《中原医刊》2003,30(22):49-4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胸片X线表现。方法: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位片,采用高KV、低毫安、短时间摄片。结果 临床分析54例胸片X线表现。结果:支气管肺炎24例;吸入性肺炎27例;其中大病灶8例,大叶或节段肺炎19例,间质肺炎2例,胸片正常1例。结论:新生儿肺炎x线表现分为间质型、实质型、混合型三种类型。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12例局灶性肿块形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局灶性肿块形肺炎的CT特点,以便与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肿块形肺炎的CT与X线检查资料。结果:12例肿块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为:(1)病灶全周模糊(除胸膜限制处光外),或有多数较柔软的毛刺均匀地分布于灶周;(2)肿块周围有小薄片影而无引向胸膜的线条影;(3)伴分叶、肺门淋巴结肿大不能完全除外肺炎,均须正规抗炎治疗3周-4周。结论:仔细分析病灶与肺交界面的CT表现,对局灶性肿块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及其胸部X光、CT表现。结果 9例肺炎型肺癌初诊时8例诊断为肺炎,1例X光胸片疑似肺结核时CT诊断为肺炎。9例均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9例肺癌表现为:中下肺叶8例,上叶1例;局灶单发8例,多发1例;右肺7例,左肺1例,双肺多发1例;9例均靠近肺野外围,呈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边界模糊,呈毛玻璃样变,病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3例,空泡征2例;胸部X光片均表现为淡薄片状阴影,无明确边界;9例均抗感染治疗无效,其中3例进展。结论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相似,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和一般肺炎的鉴别仍较困难;对中年以上人群,X线胸片发现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或肺不张时,应行CT检查,影像医师在诊断肺炎的同时,不应排除肺炎型肺癌的诊断可能,临床医师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应短期跟踪复查,对病灶吸收不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婴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恢复与X线胸片病灶消失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代荣  郑光强 《海南医学》2001,12(7):72-72,54
目的:评价X线胸部摄片诊断婴儿支气管肺炎及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观察82例婴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恢复与不同阶段拍摄X线胸片,观察病灶消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X线胸片病灶消失在部分病例晚于临床恢复。结论:婴儿支气管肺炎的X线诊断在部分病例与临床有差异,因此,部分病例以X线胸部摄片诊断及指导治疗不够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 3 0例急性单发性球形肺炎的临床与CT特点 ,提高与周围性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 对 3 0例住院患者 ,入院后均行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涂片、痰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 痰细菌培养均为细菌感染 ,胸片、胸部CT显示病灶为贴近胸膜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占 70 .0 0 % ;分布在两肺下叶背段或后基底段占 60 .0 0 %。病灶直径 2 .0~ 4.5cm 2 4例 ,占 80 .0 0 % ,2 5例患者经抗炎治疗病灶完全吸收。结论 抗炎治疗是动态观察单发性球形肺炎病灶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放线菌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46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3个月,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色脓痰。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患者出现痰中带血,于外院查胸部CT示:右下肺阴影,诊断为肺癌。胸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CT扫描对肺尖癌的影像学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1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为肺尖癌患者的胸片和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团块型10例,胸膜增厚型1例)癌灶,胸片发现10例,确诊6例,提示占位1例,误诊为肺结核3例,漏诊1例。CT扫描确诊9例,提示肺尖占位2例。癌灶对相应背肋或/及胸椎受侵破坏:胸片发现5例,CT发现7例。癌灶向胸腔入口蔓延的软组织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胸片和CT分别发现3例。结论胸片(多相)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肺尖癌的首选和最基本方法,CT是胸片检查的有效补充。CT扫描在肺尖癌的发现、诊断以及评估癌灶对周围组织侵犯程度等方面均优于胸片。一些被发现而无法定性的癌灶,采用经皮肺内肿块穿剌活检比纤支镜检更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常见胸部病例,总结胸部疾病诊断中各种影像互补作用.方法 160例胸部疾患中包括肺炎90例、肺结核5例、肺癌23例、纵隔肿瘤2例、慢阻肺合并感染23例、慢性肺间质性病变3例、支扩合并感染4例、气胸10例,均经至少一种影像技术检查,大多经临床或病理验证.结果 1、透视检查可以初步发现病灶,可用于社区大范围体检筛查.2、胸片是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的基础[1],是多数胸部疾病的首选复查方法[2].3、胸部CT是胸片常用而且主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对胸片无异常但临床有症状、胸片不能定性的患者,可行进一步CT检查.[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R胸部床边摄片在显示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 收集CR和传统床边胸片各60例和53例,以其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边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60例CR胸片中,51例行CT检查,32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CR能显示31例,1例未见病灶.53例传统片中,46例行CT检查,2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传统能显示22例,2例未见病灶.CR和传统胸部床边摄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16和0.777.结论 CR床边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传统床边片,CR床边胸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受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和肺功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CT和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002至2006年期间确诊的肾移植术后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16例患者,进行胸部CT、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动态变化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16例患者确诊为PCP病例,年龄(36±11)岁,肾移植术后时间(4.3±2.1)个月,院外病程(4.5±1.9)d.入院后胸部CT均表现为两肺渗出、实变为主,比病程刚起时明显进展.部分还表现为渗出性病灶内多发的局灶性肺气肿样改变.治疗后肺部阴影开始吸收,病程2个月CT上遗留少许纤维灶.肺功能异常急性期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第3周时通气功能异常即逐渐恢复正常,第4周弥散功能明显好转,病程第3个月内肺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肾移植合并PCP患者胸部CT以肺泡病变(渗出和实变为主)为特点,可有局部肺气肿样改变.肺功能异常急性期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为主;治疗若有效,病程第3个月内肺功能异常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表现。方法收集青田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住确诊的意大利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例,分析其住院期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胸部CT检查等资料。结果8例患者血常规等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临床表现与典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符,多表现为无症状类型,胸部CT检查以单纯性毛玻璃样改变及毛玻璃样改变伴部分实变为主。结论警惕境外输入病例,胸部CT检测仍是重要的诊断标注,科学的管控所有入境者,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也是最主要的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成文  张晓梅 《甘肃医药》2011,(11):655-657
目的:探讨对肺部隐匿部位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收集的28例隐匿部位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都不同的进行过正位胸片、正侧位胸片加透视下多轴位观察及CT扫描检查。结果:28例患者CT表现肺门肿块并阻塞性肺部改变者8例,其中直接征象为支气管的狭窄、梗阻、管壁增厚者6例;局限性肺气肿合并肺炎者1例;肺部肿块,具有分叶征、毛刺影、血管集束征阳性者12例,肿块伴有肺内多发结节样转移灶者1例;胸膜附近片状影或结节影,不同程度伴有胸膜凹陷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6例。结论:肺部隐匿部位肺癌在常规正位胸片上未发现明显病灶者,应进行胸部侧位片以及透视下多轴位观察,高度怀疑隐匿部位病变存在可能者,必须作CT检查,不能明确定性者进一步支气管镜镜检或穿刺活检,以免耽误患者诊治,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胸片见团块高密度阴影5例,斑片状、片状渗出实变4例,病灶内见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CT显示大面积(叶、段分布)实变8例,周边见斑片状渗出实变9例、空洞9例(8例见液平)、邻近胸膜粘连7例、胸腔积液4例、结节灶8例、支气管气像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肺浸润实变并空洞形成,邻近胸膜增厚粘连及散发结节是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常见胸部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文斌  余筱慧 《广西医学》2009,31(3):363-364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肺部损害的X线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6例AIDS合并有卡氏肺囊虫肺炎(37例)、肺结核(9例)、细菌性肺炎(8例)、霉菌性肺炎(2例)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CT片。结果AIDS并发卡氏囊虫肺炎(PCP)37例的X线及CT表现为:弥漫性片絮状24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结节状、线状及网状阴影5例,呈双侧对称性分布19例,单侧不对称性分布5例,病变不按肺叶、肺段分布33例,按肺叶、肺段分布4例。AIDS并发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为:斑片状及大片状融合实变6例,粟粒型肺结核病变3例,卫星灶8例,肺门淋巴肿大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AIDS并发细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5例,小片状渗出灶3例,空洞2例。AIDS并发霉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为:多样、多变无特殊性。结论AIDS合并肺部损害的X线及CT检查是有效的手段,对肺部各种损害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肺结核X线胸片与CT检查的影响学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X线胸片与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响特点。结果 CT检查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表现为:1)病变部位:侵犯单侧右下肺11例,侵犯单侧左下肺6例,侵犯双侧下肺15例;2)病变的形态:以段或叶分布的多发斑片状、片状浸润阴影共25例,呈团块状或结节改变,边缘较毛糙2例,1例伴胸水,孤立球形病灶伴胸积液4例;CT检查表现为:1)病变部位:侵犯单侧右下肺11例,侵犯单侧左下肺5例,侵犯双侧下肺16例;2)病变的形态:以段或叶分布的多发斑片状、片状浸润阴影共23例,呈团块状或结节改变,边缘较毛糙3例,1例伴胸水,孤立球形病灶伴胸积液5例。结论 CT诊断在下肺结核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其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诊断准确、费用低、操作简单,临床结合X线胸片检查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沐舒坦作为辅助治疗,改善疗效,提高治愈率。方法:我院2012~2014年期间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年龄2-6岁随机选取86例,性别不限,临床表现为发热3-5天,咳嗽有痰,伴或不伴有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表现为小叶性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用沐舒坦)40例及对照组(未静脉用沐舒坦)46例。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配合雾化吸入糜蛋白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沐舒坦,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正常、气促喘息缓解、肺部湿罗音消退及咳嗽消退时间。结果:静脉滴注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后,较对照组临床表现在24h 内就有显著改善,且湿罗音消退快,咳嗽缓解快。结论:静脉滴注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经济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