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需行宫颈残端切除的原因,宫颈残端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行宫颈残端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为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复发,2例为宫颈残端鳞癌,另外2例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肉瘤,2例为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内膜腺癌。主要表现为腹胀、尿潴留、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流液和接触性出血、盆腔包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补充放疗、化疗。结论:严格掌握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指征,术前、术中不漏诊子宫、宫颈恶性肿瘤,术后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宫颈残端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同期施行的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00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1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6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阴道出血、阴道残端息肉)等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出血,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较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略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残端有小宫颈宴体,无息肉形成,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有9例残端息肉形成。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取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手术创面小,手术难度降低,不破坏盆底结构,减少术后残端出血及残端肉芽的发生,并且由于切除了宫颈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术式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顾虑。因此,在良性子宫疾病需切除子宫时该术式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经腹或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患者中,28例行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7例宫颈残端脱垂、5例宫颈残端肌瘤及6例宫颈CINIII级;52例均行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1例宫颈残端鳞癌(IA~IIA期)、18例宫颈残端肌瘤、16例CINIII级、4例卵巢肿瘤和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子宫内膜腺癌(IA期)。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经阴道与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相比,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残端脱垂是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而宫颈残端癌、宫颈残端肌瘤及CINIII级是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5.
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输卵管脱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的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983年1月至2005年8月行各类子宫全切除术7949例患者的资料,其中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6229例,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78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940例。结果手术后共发生阴道残端输卵管脱垂9例,发生率为0.11%(9/7949)。其中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5例,发生率为0.08%(5/6229);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4例,发生率为0.51%(4/780);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输卵管脱垂。9例患者子宫全切除术后均放置了阴道引流管,其中5例子宫切除后未行阴道残端腹膜化处理。9例患者中,3例无任何症状;6例有症状的患者中,1例出现左侧腰背部痛,5例出现阴道排液。妇科检查,3例阴道残端发现输卵管伞端,6例阴道残端可见类似肉芽样组织。9例患者均经阴道切除,局部烧灼脱垂的输卵管,切除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输卵管组织。之后随诊1-59个月无异常发现。结论输卵管脱垂是子宫全切除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输卵管脱垂一般发生于子宫全切除术后放置阴道引流管的患者,经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行子宫全切除术时,应将附件固定在骨盆侧壁或行输卵管切除。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组织梗死一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用于子宫切除。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组织粉碎器的问世。可经腹壁切口将子宫分解逐块取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以上的宫体;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1cm以上的宫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先缝扎、切断子宫血管,于同一水平切除宫体后,缝合宫颈残端,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目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尚无统一规范,手术范围基本遵循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标准,但宫体切除的水平,随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而不同。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子宫峡部电凝切断子宫动脉,宫体自子宫峡部切除,与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相似,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二是,用手术缝线在子宫峡部套扎勒紧,闭锁子宫动脉,用组织粉碎器自套扎线上方切除宫体,为防止套扎线滑脱引起出血,在套扎线的上方需保留一段子宫体组织,因这部分组织无血液供应,术后逐渐缺血、坏死、液化吸收。在子宫峡部套扎线上方保留多少组织,一般以套扎线不致滑脱为宜,大约保留0.5~1.0cm组织,旋切宫体时使保留组织的形态呈蘑菇头样,中间高,周边低,这样残端的套扎线不易滑脱。国内外尚未见此术式术后发生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的报道。该文报道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1例,经手术证实其宫颈残留组织上方有长约4cm的梗死区,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这显然是套扎线上方残留宫体组织过多所致。因目前尚无文献资料可以借鉴,诊断较为困难,该患者经2个多月才在宫颈残端切除后得以治愈。现将该患者病例资料刊登于后,供同道们讨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盆腔腹膜表面或其他盆腔组织。报告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15年发生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患者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腹痛3年、加重2个月就诊,全腹增强CT发现左侧髂血管旁不规则软组织,多学科会诊后拟诊断为阴道残端病变行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所见行左侧阴道残端肿物切除术,切除组织经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阴道残端EMs。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上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病例提供了诊疗思路,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术后并发阴道残端EMs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12例为腹腔镜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行阴式全子官切除术患者64例为阴式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发生、残端息肉形成、阴道流血流液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切除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的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需要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来说,这两种手术方法取得的效果相当,在临床上具体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疗效。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腹腔镜组患者阴道残端病率较低,即阴道残端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患者阴道残端肉芽增生少。  相似文献   

9.
宫颈残端癌     
宫颈残端癌余建,张国楠,宋水勤(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年或2年以上,残留的子宫颈发生的癌变[1]。一般宫颈残端癌包括两种:一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前宫颈已有癌变,而在术后2年内发展,称为“并存残端癌”;二是在子宫次全...  相似文献   

10.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一般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包括经腹、经阴道以及经腹腔镜协助下的子宫切除术,由于削弱了盆底组织支持力和破坏了阴道的完整性,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不良影响,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介于传统的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之间,保留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种术式,有着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有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种,目前临床工作中全子宫切除术占大多数,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比例很少,因为认为同时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且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研究显示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的恢复更有利。近期又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两种术式对盆腔器官功能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鞘内子宫中心切除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又称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克服了因子宫切除后阻碍卵巢血供而导致的卵巢功能衰退等缺点,但宫颈有病变者有发生宫颈残端癌之虑。受标准鞘内子宫切除术的启发,我们近5年来研究开展了一种全切子宫内膜和宫颈管的子宫中心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9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 ,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保留宫颈的患者渐多 ,从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增多。此术式取筋膜外子宫全切和次全切之优点 ,能预防宫颈残端癌 ,保持盆底组织及阴道的完整性。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共做此手术 98例 ,并与同期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 6 0例做对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为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者 ,子宫大小约为妊娠 8~ 12周 ,诊断明确 ,无恶性肿瘤倾向 ,根据术式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98例 ,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 6 0例 ,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年龄 ,子宫大小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阴道残端缝线长度A组为30 cm、B组为40 cm、C组为50 cm。比较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阴道残端缝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A、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C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可缩短缝合时间、排气时间,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及抗凝加溶栓治疗时并发阴道残端出血的处理。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回顾性分析12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的治疗方法及3例并发阴道残端出血的处理。结果12例在常规剂量的尿激酶、速避凝的溶栓治疗下,静脉复通,下肢局部水肿消退。12例溶栓治疗后3例发生阴道残端出血,2例局部止血后继续行抗凝减量溶栓治疗,未再出现阴道出血;1例局部处理有效后未行溶栓治疗,仅单纯抗凝治疗,结果DVT复发。结论DVT溶栓治疗并发阴道残端出血局部处理有效情况下,减量应用速避凝加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安全、有效的溶栓效果,预防DVT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前需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良性病变,其术式仍以经腹为主。常见的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短缩,且常并发膀胱、直肠脱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次全切除术又留下宫颈再发生病变的后患。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既能达到切除子宫的目的,又能兼有一些次全切之优点。现将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几年来,微创手术重新引起妇科领域的重视,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盆底越来越松弛,阴道残端脱垂、阴道穹隆脱垂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40例阴式全子宫切除的患者的阴道顶端行圆韧带悬吊术,经随访观察发现此术式可有效地防止阴道残端脱垂、阴道穹隆脱垂的发生,改善阴道的长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残余宫颈切除术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体良性病变的常用术式。但保留之宫颈仍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 ,有些隐匿癌术前检查不充分 ,未及时诊断以致错误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为初治手段而导致近期子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更有甚者 ,将本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做了部分子宫切除 ,宫颈残余癌成为近期治疗后果。本文总结我院以残余宫颈切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 31例病人的治疗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我院自 1985年 1月至 1998年 2月间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790例 ,其中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5 8例 ,31例具备或在辅助治疗后具备手术条件 ,以不同程度的残余宫颈切除…  相似文献   

19.
正阴道断端裂开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因某些外力作用或愈合不良而发生的裂开,是全子宫切除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国内此类报道较少。国外报道无论经何种子宫切除途径,阴道断端裂开的总体发病率在0.14%~0.31%[1-2],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本文收集我院近2年收治的4例宫颈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后远期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诱因、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及探讨。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43岁,2009年在我院诊断为宫颈鳞癌Ib1期,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  相似文献   

20.
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例摘要 病例1:患者43岁,于2005年3月因多发性子宫肌瘤于外院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治疗,患者术后体温正常。术后1个月逐渐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粉色,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检查:阴道断端可见肉芽样组织。于2005年5月在腰麻下行阴道断端肿物切除术+阴道残端修补术,术中探查肿物为输卵管,完整切除后可见输卵管组织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