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文生  汪胡根 《安徽医药》2011,15(11):1372-137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胃、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腹痛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完成对全小肠的观察,除1例未排出体外,其他胶囊均在2~6 d排出。共检出小肠病变39例(检出率73.58%),其中血管病变10例,结节型病变10例,炎症性病变8例,小肠溃疡6例,克罗恩病3例,淋巴管扩张1例,钩虫病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蔡德颜  陈娟 《云南医药》1997,18(6):519-519
支气管冲洗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蔡德颜陈娟本文对81例痰菌阴性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FOB)活检、冲洗、刷检及术后痰4种标本抗酸杆菌检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993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科共作FOS检查1228例,其中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5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受检者中发现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5例(其中并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8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钩虫病1例,阴性6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6%;同时检出胃溃疡1例,结肠溃疡1例.胶囊内镜平均检查时间为473 min,平均排出时间为2.3 d.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痰培养前涂片查真菌对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痰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痰培养前涂片检查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等相关指标进行临床对比。结果所选170例患者在真菌图片阳性后予以痰培养及常规药敏试验,最终除外PC感染96例,符合PC诊断的患者有74例。74例符合PC诊断患者中45例涂片检出假菌丝,阳性率为60.81%(45/74)。检出假菌丝对PC诊断敏感性为59.46%(44/74)、特异性为93.75%(90/96);G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27%(52/74)、81.25%(78/96);检出假菌丝对PC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G试验,P <0.05。结论痰涂片检出假菌丝对诊断肺部念珠菌感染特异度高,可联合G试验检测,以提高肺部念珠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胃镜下局部染色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46例食管染色患者中,慢性炎症22例,局部上皮不典型增生19例,食管癌2例,Bsr-rett's食管6例。52例胃染色患者中对45例有不同程度染色区域进行取材,病理示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33例(轻度23例,中度8例,重度2例),胃癌2例,着色区域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73.33%。结论:色素内镜能提高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方法简单、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直接涂片镜检并用科玛嘉念珠菌培养基鉴定在诊断医院感染深部念珠菌病中的作用。方法 疑似病例标本 35 2件涂片镜检 ,根据菌体形态确定酵母样型和丝状菌型。真菌阳性标本直接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培养基孵育 4 8h,根据培养菌落所显色泽及形态鉴定菌种 ,对不能鉴定的菌落再通过 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鉴定。结果 真菌阳性标本 182件中鉴定为念珠菌 14 0件 (76 .0 0 % ) ,直接镜检为酵母样型标本 14 2件培养鉴定为各种念珠菌 132件 (93% ) ,直接镜检为丝状菌型标本 4 0件培养鉴定出念珠菌 8件 (2 0 .0 0 % )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科玛嘉念珠菌培养基在 4 8h内对 98% (138/14 0 )念珠菌鉴定获得结果。结论 直接镜检以特殊形态确定为念珠菌属准确率高 ,并用科玛嘉念珠菌培养基培养鉴定能够快速准确诊断医院感染深部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在肠、胃镜像检查中未知病因的腹部不适患者作为观察组,有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腹痛等症状。另外选取医院的20例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通过图像分析患者具体症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胶囊内镜的检查,除了1例患者的胶囊未排出体外,其余的在2~6 d内都排出。观察组中,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72.5%(58例),其中炎性病变18例、血管病变32例、小肠溃疡11例、结节型病变以及小肠寄生虫、息肉、异物等症状14例。对照组中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25.0%(5例)。结论胶囊内镜能提高患者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使患者能及时获得治疗,因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发光  杜延玲  肖晔 《天津医药》2001,29(5):284-286
目的:评价经纤支镜肺活检并帽检结合经皮肺穿针吸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6例肺外周病变的患者先进行纤支镜肺活检并刷检共163次,对于经纤支镜检未以获得诊断的37例患者再进行经皮肺穿针吸活检共42次。结果:经纤支镜肺 检并刷检获得诊断者79例,诊断率为68.1%,经皮肺穿针吸活检获得诊断者29例,诊断率为78.4%,二者结合后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93.1%。结论: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部疾病的螺旋CT表现.结果 螺旋CT、手术及(或)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 螺旋CT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诊断利于及早发现相关疾病,预防胃肠疾病的癌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内镜下确诊的148例慢性胃病时的念珠菌感染率,结果感染者33例(22.3%)。以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糜烂性胃炎并球炎及浅表性胃炎并球炎感染率高,分别为33.3%、33.3%、25%、40%及19.2%。念珠菌中以皱折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多见。诊断主要根据胃粘膜活组织作念珠菌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肠疾病诊断中应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观察的方法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不明原因消化道的出血或腹部不适的患者329例,所有患者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不同症状患者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及检查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应用胶囊内镜操作的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胃功能四项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PGⅠ(217.5±10.8)μg/L、PGⅡ(16.1±1.7)μg/L、PGR(53.5±2.8)、Hp(3.02±0.38)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65.4±9.4)μg/L、(10.7±1.5)μg/L、(21.5±1.2)、(0.81±0.1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疾病患者的胃功能四项与普通健康者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临床的诊断标准,通过分析受检者的胃功能四项来了解患者的病情,有益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共聚焦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选出50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并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A组与B组。使用共聚焦内镜对其消化系统进行诊断分析,从而得出准确数据。结果通过共聚焦内镜的诊断分析,发现观察组中诊断出患有胃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胶原性结肠炎的患者概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系统诊断过程中应用共聚焦内镜技术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其具备技术发展的意义,可能成为快速诊断肿瘤分子水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燕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71-174
近 2 0年来 ,内镜超声检查术 (Endoscopic U ltrasono-graphy EU S)作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内镜与超声技术的完美结合 ,使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各层病变的判断有普通内镜检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成为胃肠道内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 ,EUS对上皮下病变、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的评价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尤其是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TNM分期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EUS结合FNA技术对胰胆管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 ,是体表超声、 CT、MRI和 ERCP的重要补充。1 超声内镜的发展史内镜超声检查 (EUS)是将内镜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148例(82.7%),其中小肠血管畸形72例,克罗恩病12例,小肠良性狭窄3例,增生性病变6例,胃肠息肉31例,末端回肠炎10例,小肠肿瘤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5例;31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肠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导致传统检查技术受到很大局限,如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小肠镜、放射性核素扫描及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一般无法提供全部或多数小肠实景图像,具有诊断阳性率低、定位不准确、属有创性检查、患者痛苦大或伴有并发症等诸多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的GivenImaging公司研制开发出胶囊内镜(capsuleendoscopy,CE)并应用于临床,使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99)偏高等3组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123例均完成检查,其中3例(2.4%)出现胶囊滞留,其他胶囊均排出体外。共检出小肠病变81例(65.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阳性率为78.9%,慢性腹痛腹泻组阳性率6 1.6%,不明原因消瘦或CA 199偏高组阳性率为6/12。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患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检查过程相对安全、舒适、无创,但使用过程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胶囊内镜的30例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诊断为糜烂出血性胃炎22例,累及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球部溃疡5例,小肠炎症8例,合并小肠息肉2例,小肠血管畸形并出血2例,结肠溃疡1例。30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及大部分结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疾病尤其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原因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81例,按不同原因分组,比较各组间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A组)检出率为66.7%,慢性腹痛者(B组)检出率为65.7%,腹胀、腹泻、消瘦等需排除小肠疾病或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疾病者(C组)检出率为54.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诊断率分别为43.6%、42.8%、36.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同原因的小肠疾病均有较高检出率和诊断率,可作为线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经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后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结果 和安全性.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TBLB+BB,诊断阳性45例(72.58%),阴性17例(27.42%)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检查阳性15例(88.24%),2种检查方法 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首选TBLB+BB,必要时选取恰当的穿刺靶位进行经皮肺穿刺检查,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