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力伟  廖立青 《解剖学报》2021,52(4):618-620
目的 对腓骨肌滑车大小进行测量及分型,并分析其与跟骨的相关性.方法 在824例跟骨标本中,测量腓骨肌滑车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按照扁平型、凸起型、凹型、隧道型4种形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腓骨肌滑车出现概率为62.5%,其平均长、宽、高分别为(11.5±3.32)(2.56~23.14)mm、(6.27±2.20)(1....  相似文献   

2.
颞骨茎突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颞骨茎突及其周围结构毗邻关系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茎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用局解的方法直接观察、测量、研究 45 8侧茎突的长度、方位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长度 :2 4 68± 5 .72mm ,左侧 :2 4 3 7± 5 .5 1mm ,右侧 :2 4 96± 6.1 8mm ;方位 :前倾角 1 8 96± 5 .1 2°,内倾角 2 3 67± 6 84° ;测量了与周围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和有关结构的孔径。结论 :茎突综合征的发病与茎突过长和方位不正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耳神经外科和侧颅底手术的开展,颞骨的精确解剖结构空间关系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颞骨内结构多、体积小、毗邻关系复杂,常规解剖及单纯切片研究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运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颞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临床应用方面,三维影像技术应用于耳和颞骨疾病诊断的进展迅速,耳科和颞骨的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也已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颞骨的断面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明确颞骨的断面形态和各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6例成人头颅标本制备成层厚0.5mm的耳颞部火棉胶横断切片,逐一观测。结果:以HRCT为参考,选取11个典型层面:①上半规管层面;②上鼓室层面;③外半规管层面;④锤砧关节层面;⑤内耳道底下部层面;⑥前庭窗层面;⑦匙突层面;⑧后鼓室层面;⑨蜗窗层面;⑩鼓膜脐层面;(11)咽鼓管层面。对层面内主要结构的断面形态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描述。结论:颞骨火棉胶薄切片能很好地显示颞骨的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对该区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乳突气房通过气房粘膜可以实现乳突腔的气体交换而不必依赖耳咽管 ,而气房表面积是影响交换速度的重要因素 ,也是研究其生理机能的重要参数。作者通过数字 CT扫描技术进行测量。方法  15例 ( 2 4只健耳 ) CT扫描厚度 2 mm,共 2 4~ 32层 ,对照片扫描后采用计算机二维重建。通过调整阈值、增强对比 ,描绘出所有气房轮廓后测量包括鼓窦在内的气房总周长。乳突气房表面积 =总周长× 0 .2 ,容积 =表面积× 0 .2。结果 测量结果乳突气房表面积 74.78~ 330 .0 1cm2 ,平均值 16 7.0 cm2 ;容积 6 .2 5~ 2 0 .5 2 cm3,平均值 10 .43cm3;…  相似文献   

6.
拇、示指动脉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拇指、示指的血供来源进行分型,为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部动脉铸型标本上观察拇指、示指主要动脉的来源。结果: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其分为3型:Ⅰ型(拇主要动脉型)主要由拇主要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根据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的来源,又将其分为3个亚型(掌浅弓型、掌深弓型、掌浅、深弓型),掌浅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浅弓发出,占总数的52.56%(41例,左22例,右19例);掌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深弓发出,占总数的30.77%(24例,左8例,右16例);掌浅、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由掌浅弓和掌深弓共同发出,占总数的5.13%(4例,左3例,右1例)。Ⅱ型(桡动脉掌浅支型)主要由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8.97%(7例,左5例,右2例)。Ⅲ型(指掌侧总动脉型)主要由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2.56%(2例,右2例)。结论: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来源不同分为拇主要动脉型、桡动脉掌浅支型和指掌侧总动脉型。其中拇主要动脉型又分为掌浅弓型、掌深弓型和掌浅、深弓型三种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概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肝功能、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为慢性丙型肝炎的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未经过治疗的24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因分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结果、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比较分析HCV不同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24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1b型143例(57.9%)、2a型71例(28.7%)、3a型19例(7.7%)、3b型14例(5.7%),不同基因型性别、年龄、病毒载量、TBIL、DBIL、ALP、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型、3b型ALT、AST水平显著高于1b型、2a型(P<0.05),3a型GGT水平显著高于1b型、2a型(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NGU)与解脲脲原体(Uu)分群和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A7固体分离,液体纯化的方法获得Uu纯菌株,分别对114例女性单纯Uu感染的NGU和113例单纯Uu感染的女性携带者的Uu做PCR分群和生长抑制试验分型。结果NGU组1群56例(49.12%),2群58例(50.88%)。正常组1群51例(45.13%),2群62例(54.87%);NGU组Uu分型阳性率最高依次为2型、7型、6型,正常人组最高依次为7型、2型、14型。结论Uu感染所致NGU与Uu分群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已证明血清肌红蛋白(Mb)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的抗氧化剂,心钠素(ANP)是利钠、利尿、扩血管、降压的激素,同时检测Mb,SOD,ANP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成人颞骨骨迷路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制作26侧成人颞骨骨迷路标本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半规管长度以后半规管最长,前半规管次之,外半规管最短。(2)半规管横断面呈椭圆形,其弓顶处管腔纵径大于横径。(3)壶腹端、单脚端、总脚端均近似圆形。后、前、外半规管壶腹端的纵径分别为:1.94mm,1.95mm,1.92mm。外半规管单脚端纵径为1.20mm,前、后半规管总脚端纵径为1.60mm。(4)三个半规管弓除外半规管弓在同一平面上外,前、后半规管弓均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呈不同程度的扭曲。(5)同侧三半规管之间并非相互垂直。(6)26侧中前半规管位于弓状隆突下的有16侧(61.54%),余10侧(38.46%)与弓状隆突不相重叠。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骨迷路结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临床内耳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削学基础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颞骨内面神经管的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避免中耳手术中对面神经的损伤。方法对50例(100侧)成人尸头颞骨内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结果面神经管迷路段为4.53±1.21mm,鼓室段为9.32±1.25mm,乳突段为13.25±1.53mm,面神经管总长为29.86±0.57mm。结论熟悉颞骨内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避免对面神经的损伤,减少和避免面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员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其体重指数相关性调查分析,了解血脂代谢紊乱在不同的BMI指数,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中的检出情况,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4~6月到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300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分析其结果。结果男性50岁前TC、TG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男性50岁以后TC变化不大,TG值下降。女性除了<30岁TC组外,各组TC、TG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60岁以后达到高峰;男性血脂总的异常率高于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50~59年龄组(P>0.05),男性各年龄组的血脂异常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着BMI指数的增高,血脂增高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BMI分级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人群血脂水平在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BMI指数中存在较明显差异,尤其是中年肥胖男性和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表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AK5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AK5、ER、PR、HER2、Ki-67表达并评分,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进一步检测免疫组化HER2 2+的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PAK5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TNM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根据HER2基因有无扩增分别纳入HER2阳性组和阴性组。与癌旁组织相比,PAK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PAK5高表达与患者肿块较大、淋巴结转移、TNM高分期等呈正相关(P0.05);PAK5高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低相关(P0.05);PAK5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相比,PAK5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K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且与乳腺癌分子分型、TNM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AK5有望成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1.本文报告350具成人尸体(700侧)臂动脉及其终支的观察结果,并将700侧标本分为正常型(582侧,占83.14%)、臂浅动脉型(64侧,占9.14%)和双干型(54侧,占7.72%)。其中双侧变异的有31例,占8.86%;单侧变异的有56例,占16.00%。右侧变异70例,占20.00%,左侧变异48例,占13.71%。2.变异的臂动脉(118侧)中,可分为双臂动脉和单臂动脉两类,其中单臂动脉计64侧,占变异总数的54.24%,双臂动脉计54侧,占变异总数的45.76%。3.在118侧变异的标本中,有臂浅动脉者114侧,占16.29%,臂浅动脉的下续动脉有下列几种情况:(1)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者67侧,占58.77%。(2)下续为桡动脉者40侧,占35.09%。(3)下续为尺动脉者2侧,占1.75%。(4)保持臂浅动脉者5侧,占4.39%。4.本文重点对臂动脉的分型及命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9月至11月,笔者共观察了117例眩晕患者,以探讨眩晕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117例,其中男39例,女78例,平均年龄49±10.75岁。中医辨证分型按照  相似文献   

18.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以生物学差异为划分依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已从高分子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其相关因子包括ER、PR、HER2基因、p53基因、Ki-67蛋白表达等,这些生物学指标不但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而且对乳腺癌的治疗有指导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及各亚群、CD8~+及各亚群、TCRαβ~+DNT、TCRγδ~+、CD4/CD8、CD19~+及各亚群、CD16~+CD56)的数量,并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的变化并分析临床指标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关系。结果 2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KD的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KD组的CD8 naive、TCRαβ~+DNT、CD4/CD8、CD19~+及各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CD4 EM(CD4~+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4 Temra(CD4~+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8~+T、CD8 CM(CD8~+CD45RA-central memory T cells)、CD8 Temra(CD8~+CD45RA~+effector memory T cells)、CD16~+CD56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冠状动脉损害的KD患儿与未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KD患儿相比,TCRγδ~+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4 Temra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的KD患儿与未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的KD患儿相比,CD3~+T、CD8 CM、CD8 EM、CD8 Temra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Transitional B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的T、B淋巴细胞均处于异常活化的状态,其中TCRγδ~+T和CD4 Temra细胞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相关,CD3~+T、CD8 CM、CD8 EM、CD8 Temra和Transitional B细胞与川崎病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系统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颞骨岩尖部及其邻近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测颅底外岩尖部的解剖结构,为颅脑外科、耳鼻喉科等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和厚度测量仪,观测100侧成人颅骨标本,观察63侧颞骨颈动脉管在岩尖部走行、位置及骨质结构特点。结果 岩尖部外面境界距离均数分别为:内侧缘左0.68cm,右0.73cm;外侧缘左1.46cm,右1.41cm;前缘左1.08cm,右2.18cm;后缘左0.68cm,右0.73cm;测量了颈动脉管在岩尖部骨质内的有关数据;观察了岩尖部骨质结构特征并按气化程度进行分型。结论颈动脉管在岩尖部走行位置偏前靠上,上壁最薄,下壁厚度变异大;岩尖部骨质以硬化型居多,占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