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经常规病理检查切除淋巴结内无癌转移的350例早期癌症病人(肺癌94例、乳腺癌112例、食管癌115例及外阴癌29例)3 715枚淋巴结,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单克隆抗细胞膜(EMA)、抗细胞角蛋白(AEI/AE3)、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免疫染色,查出部分淋巴结内存在微小癌灶或/及单个癌细胞.肺癌病人阴性率为56.4%(53/94 ),淋巴结为16.6%(123/739);乳腺癌病人阳性率为27.7%(31/112),淋巴结为2.72%(50/1840);食管癌病人阳性率为22,6%(26/115),淋巴结为7.0%;处阴癌病人阳性率为10.3%,淋巴结为1.4%.所有癌症病人总阴性率为32.3%,淋巴结为5.5%.肺鳞癌病人阳性率(58.0%)大大高于食管鳞癌(22.5%)与外阴鳞癌(10.3%)(P<0.05);肺腺癌病例阳性率(53%)也明显高于乳腺腺癌(P<0.05).随访材料显示局部淋巴结内存在隐匿性很小癌灶的病例预后较差(P<0.0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大大提高淋巴结内微小癌灶的检出率.淋巴结内隐匿性微小癌灶可能是恶性肿瘤广泛扩散的第一步.若能在外科手术时尽可能清除这类淋巴结,或许可以防止癌广泛转移、播放.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经常规病理检查切除淋巴结内无癌转移的350例早期癌症病人(肺癌94例、乳腺癌112例、食管癌115例及外阴癌29例)3715枚淋巴结,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单克隆抗细胞膜(FMA)、抗细胞角蛋白(AE1/AE3)、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免疫染色,查要巴结内存在微小癌灶或/及单个癌细胞。肺癌病人一率为56.4%(53/94),淋巴结为16.6%(123/739);乳腺癌病人阳性率为27.7%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隐匿性癌的直径≤1cm,其生理特征为肿瘤虽小转移却早,57%病例有颈淋巴结转移,我们自1986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了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癌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肿瘤微转移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检测肿瘤的微转移对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3]。大量研究认为常规H-E染色对发现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有限,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能明显提高微转移灶的检出率[4],但亦有相反的意见[5]。本研究将区域淋巴结标本作细胞角蛋白19(CK19)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6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9.2%(28/96);通过诊断试验ROC分析发现肿瘤直径0.6cm为其最佳临界值,肿瘤直径(OR=3.717)和甲状腺被膜侵犯(OR=3.459)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肿瘤最大直径≥0.6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患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 N0梨状窝癌同侧及对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2008-05~2014-06在我院行c N0梨状窝癌手术的60例梨状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分为内侧壁癌组、外侧壁癌组及内外侧壁均受侵犯组。三组患者均行双侧Ⅱ、Ⅲ、Ⅳ区颈清扫,对比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共40例发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其中A组16例,B组16例,C组8例。40例转移颈淋巴结主要集中于颈部Ⅱ、Ⅲ区,其中Ⅱ区21例,Ⅲ区16例,仅3例(7.5%)位于颈部Ⅳ区;2内侧壁癌组复发率(清扫后二次复发)、转移率(未清扫区转移)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1%,83.3%和5.6%,外侧壁癌组为11.1%,88.9%和0,内外侧壁癌组为12.5%,75.0%和12.5%。结论 c N0梨状窝癌患癌位置对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内侧壁癌患者双侧均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颈部Ⅱ、Ⅲ区证实为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可能性最大的区域,c N0患者无需行Ⅳ区颈清扫。  相似文献   

8.
王坤 《循证医学》2011,(2):79-79
回顾性临床研究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因素。NSABP-32试验是目前最大的有关前哨淋巴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该研究中病理诊断阴性的前哨淋巴结标本送到中心实验室进行隐匿性转移检测:常规病理和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胃的研究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超声血流特点,探讨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癌患者,术前接受颈部PDI捡查,选择短轴最大直径〈10mm的淋巴结64含,记录其PDI结果,术后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有无癌转移,证实良性淋巴结30个、恶性淋巴结34个,回顾性对比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的PDI资料。结果良性淋巴结的血流分布以中央型为主,血流强度多为I级,恶性淋巴结则以周边型或混合型为主,血流强度多为Ⅱ级以上,若以出现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作为恶性淋巴结的判定指标,.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6.5%、93.3%、84.4%,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在良、恶性淋巴结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癌多表现为淋巴结周边出现丰富血流,PDI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对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癌患者,术前接受颈部PDI检查,选择短轴最大直径<10mm的淋巴结64个,记录其PDI结果,术后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有无癌转移。结果良性淋巴结的血流分布以中央型为主,血流强度多为Ⅰ级,恶性淋巴结则以周边型或混合型为主,血流强度多为Ⅱ级以上,收缩期血流速度(PSA)、左心室舒张期容积(EDV)、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在良、恶性淋巴结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DI对于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淋巴结周边出现血流信号时多提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切除淋巴结及癌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淋巴结中HPVDNA的检测在判断淋巴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PVDNA16/18在42例Ib~IIb期宫颈癌患者病灶中的表达,同时检测31例HPVDNA16/18表达阳性患者左右闭孔、左右髂内124个淋巴结中HPVDNA16/18的检出情况,分析淋巴结HPVDNA的存在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73.8%(31/42)癌灶组织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学证实75%(12/16)的转移病例淋巴结中检测到HPVDNA16/18,33.3%(5/15)未转移病例的淋巴结中也可以检测到HPVDNA16/18。病理转移淋巴结中HPVDNA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FIGO分期晚的宫颈癌患者,淋巴结HPVDNA的表达率高(P<0.05)。结论保存完好的淋巴结石蜡切片可以用ISH来检测HPVDNA。HPVDNA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转移有关。宫颈癌患者淋巴结的HPVDNA检查比病理学检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结肠癌患者术中寻找SLN送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正常结肠、结肠癌和SLN组织检测E- CA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均不存在E-CAD阴性表达,57.8%(26/45)的结肠癌组织中E-CAD表达阴性, E-CAD在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23例SLN检测出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21例(91.3%)E-CAD表达阴性,而18例SLN中未检测出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仅有5例(27.8%)E-CAD表达阴性,两者有明显差异(P<0.0 5)。结论:E-CAD的低表达可能促进结肠癌转移的发生,SLN组织中E-CAD的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转移的检出。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应用HE染色和不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转移进行评价。方法  7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 ,腋窝均未扪及肿大腋淋巴结 ,分别采用染料、核素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的方法进行淋巴示踪 ,其中 6 0例找到SLN ,切除SLN后行腋淋巴结切除术。对SLN和其它腋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并对SLN分别以抗CKAE1/AE3 、抗CK7、抗CK2 0 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SLN的转移率为 72 % ( 2 6 / 36 ) ,非SLN的转移率为 16 % ( 39/ 2 4 8) (P <0 .0 0 1)。对SLN进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可使 5 .0 %的病人的病理分期提高。应用抗CK7、抗CK2 0 、抗CKAE1/AE3 染色的灵敏度分别为 10 0 %、3.9%、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 0 %、10 0 %、10 0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74 .5 %、10 0 %。结论 抗CK7和抗CKAE1/AE3 用于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是敏感的指标 ,而抗CK2 0 对乳腺癌上皮细胞的敏感度差 ,不宜用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对SLN应用免疫组化染色 ,可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 2 0 5枚淋巴结。结果 :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 18枚 (8.8% )微转移淋巴结 ,而CEAmRNART PCR法共检出 46枚 (2 2 .4% )微转移淋巴结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11例患者中有 6例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此 6例患者的重新TNM分期均有所上升。随访中发现有 2例微转移阳性患者分别于根治术后第 6、9个月出现复发。结论 :应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CEAmRNART PCR法可以检测出常规病理检查遗漏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而且RT 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更为敏感。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口腔癌的转移与颈部淋巴结关系密切。彻底根治口腔癌灶,并对颈部淋巴结进行适时合理地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颈清手术已从破坏性根治向功能性根治、选择性根治等方面转变,而且,随着很多先进诊治手段的相继出现,又有一些成熟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方法用于处理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于海容  朱强  王振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19-4120
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53例术前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96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周边型及混合型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淋巴转移是宫颈癌最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是淋巴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就SLN的临床意义、识别方法和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