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C4d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C4d沉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4d在移植肾的沉积,同时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合临床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以C4d在50%以上毛细血管基膜呈明亮的线性沉积判断为阳性。40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C4d沉积13例(32.5%),阴性组管周毛细血管无C4d沉积,但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肾小管基膜上可见C4d沉积;PRA阳性19例(47.5%),其中C4d阳性组PRA阳性者10例(52.6%),阴性者9例(47.4%),C4d阴性组PRA阳性者3例(14.3%),阴性者18例(85.7%)。C4d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术后P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PTC部位C4d的沉积同受者血清PRA存在正关联性,术后PRA阳性患者移植肾C4d沉积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HLA抗体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产生HLA抗体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抗体对移植肾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92例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HLA抗体,并随访1年时间,研究抗体和移植肾预后的关系。结果:HLA抗体的阳性率为58.7%,HLA-Ⅰ类抗体在女性更易产生,而HLA-Ⅱ类抗体的产生和性别无关,但和移植后时间有关,移植后时间越长,HLA抗体阳性率越高;并且发现,移植前诱导治疗采用多克隆抗体者HLA抗体产生的机会较小。在移植肾预后方面,HLA-Ⅱ类抗体和移植肾晚期失功相关,而单独HLA-Ⅰ类抗体的出现和移植肾晚期失功关系不大,HLA-Ⅰ类和HLA-Ⅱ类抗体同时存在对移植肾有协同破坏作用,移植肾生存率最低。多因素分析表明,HLA-Ⅰ类和Ⅱ类抗体同时出现移植肾失功的风险为阴性者的7.9倍(OR=7.9,95%CI:3.2~30.1),而HLA-Ⅱ类抗体阳性者移植肾失功的风险为阴性者的5.1倍(OR=5.1,95%CI:1.1~24.2)。结论:肾移植术后HLA抗体和移植肾预后密切相关,而HLA-Ⅱ类抗体和移植肾晚期失功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器官移植受者在受到同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免疫致敏后,外周血中容易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如何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值得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检测肾移植受者的HLA-IgG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评估受者体液免疫致敏状态,并观察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可接受性错配情况与移植肾存活率的关系.设计:临床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8-01/2005-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肾移植1297例患者,男824例,女473例,平均(42±16)岁,其中HLA-IgG抗体阳性受者165例,阴性受者1 132例.初次肾移植受者1217例,2次移植77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本实验相关检测及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试剂: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HLA-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Lambda公司:Taq多聚酶购自美国PE公司:DNA抽提试剂购自德国QIAGEN公司.抗人C4d多克隆抗体和显色底物DAB购自奥地利Biomedica公司.方法: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受者术前血清中的HLA-IgG抗体,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LAT1240和LATIHDS)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②对40例Scr升高的受者进行抗HLA抗体检测和移植肾穿刺活检,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d的沉积.⑧移植受者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及性别、移植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LA交叉反应组错配数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别.主要观察指标: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HIA-IgG抗体阳性率及HLA分型.②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的沉积特征.③移植肾存活率差别.结果:患者129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HLA-IgG抗体阴性受者1132例,阳性受者165例,Ⅰ类HLA-IgG抗体阳性受者126例,Ⅱ类HLA-IgG抗体阳性受者90例,51例受者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HLA-IgG抗体,抗体阳性率>50%的高致敏受者94例.②4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13例患者观察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存在C4d的沉积.27例未见C4d沉积;13例C4d阳性受者中10例外周循环中抗HLA抗体阳性.③抗体阳性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受者(P<0.01).抗体阳性受者的1,3及5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抗体阴性受者无明显学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受者(P<0.01),再次移植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移植受者(P<0.01);随着HLA交叉反应组错配数的增加,移植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0错配受者的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94%和92%.2错配受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1%,82%和77%,3错配受者较0错配受者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9%,15%和24%.结论: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的沉积可作为抗体介导体液性捧斥反应的客观指标,供受者间良好的HLA配型能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群体反应性抗体是引起体液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抗体,目前国外研究的最多,国内较少见有关群体反应性抗体和C4d在慢性体液排斥反应中作用的报道,目的:通过检测移植肾组织C4d表达及群体反应性抗体分布,观察体液免疫在肾移植后慢性排斥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分析,病例来自2006-01/2007-1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对象:选择经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依照Banff97标准)为慢性排斥的患者36例作为慢性排斥组,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43.17±12.18)岁.随机抽取移植肾功能正常门诊随访的106例受者作为对照组.男51例,女55例,平均年龄(43.33±9.50)岁.两组患者肾移植均在1年以上.方法:慢性排斥组移植肾穿刺标本做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移植后血群体反应性抗体.主要观察指标:分析慢性排斥组内C4d的表达及其与群体反应性抗体分布的关系、群体反应性抗体在慢性排斥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①36例慢性排斥患者中,19例C4d存移植肾管周毛细血管沉积,阳性率为53%,C4d沉积与慢性排斥特征性病理形态显著相关(P<0.01):C4d阳性患者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4d阴性患者(P=0.001).②慢性排斥组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移植后转为阳性者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39).结论:肾移植后慢性排斥中半数以上存在体液性排斥,移植后血群体反应性抗体和移植肾组织C4d检测可及早明确慢性体液免疫损害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背景:体液免疫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抗HLA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抗HLA抗体及MICA抗体与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2001-01/2006-0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对象:选择接受肾移植后长期随访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3岁,平均(45.3±10.8)岁.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受者34例设为排斥组,同期手术移植肾功能仍稳定的26例受者设为对照组.方法:应用One Lambda混合抗原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者肾移植前血清中的抗HLA抗体,于2007-01/07月检测受者术后抗体情况,对阳件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对肾移植者术前后进行抗MICA抗体测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滴度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②受者术后抗MICA抗体合成情况.③移植肾功能.④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率.结果:在60例肾移植受者中,抗体阴性者27例,抗体阳性者33例,阳性率为55%,其中抗HLA抗体阳性12例,抗HLA和MICA抗体均阳性7例,抗MICA抗体阳性14例.慢性排斥组的抗HL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P<0.01);慢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MICA抗体阳性受者分别为16例(47.1%)和5例(19.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肌酐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其中抗HLA和MICA抗体均阳性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单一抗体阳性者(P<0.05).结论:抗HLA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抗MICA抗体可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多态性MICA抗原作用,也可导致移植物的慢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张敏  李留洋  郭颖  陈剑荣  钱俊  赵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75-2077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reactive antibody,PRA)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CAN患者(CAN组)和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对照组)术前PRA、术后PRA及其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CAN组术后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20.8%,P<0.05),术前PRA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者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1.7%vs16.3%,P<0.05);两组术前PR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CAN组术后抗HLAⅠ类抗体阳性2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16例,抗HLAⅠ、Ⅱ类抗体均阳性3例,对照组术后抗HLAⅠ类抗体阳性8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8例,抗HLAI、Ⅱ类抗体均阳性6例。CAN组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vs36%,P<0.05)。结论:术后PRA与CAN的发生有关,抗HLAⅡ类抗体介导的慢性体液性排斥在CA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PRA变化,对寻找及区别引发CAN的主要病因,选择最佳的防治方案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保祥  马威然  田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60-2061,2064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再次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0例检测PRA.PRA检测采用ELISA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和鉴定板.结果 根据肾移植手术时间分为3组:移植肾存活8年以上组患者3例,HLA错配2个抗原者1例,错配4个抗原者2例,无PRA生成;移植肾存活5年以上组患者10例,HLA错配4个抗原者6例和错配2个抗原者3例,肾功能正常,PRA阴性,错配3个抗原者1例,PRA阳性;移植肾存活3年以上组患者17例,HLA错配1个抗原和2个抗原者各1例,PRA阳性,HLA错配3个抗原者3例,其中1例PRA阳性,HLA错配4个抗原者7例,1例术前和术后均有抗Ⅱ类抗体,4例PRA阴性,2例PRA阳性,HLA错配5个抗原者5例,4例PRA阴性,1例PRA阳性.结论 HLA配型是维系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而HL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受者体内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的变化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92例接受环孢霉素等为基础免疫治疗方案的肾移植受者进行HLA抗体检测,观察HL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移植前检出HLA-Ⅰ类抗体27例,HLA-Ⅱ类抗体16例;移植10年后检出HLA-Ⅰ类抗体12例,HLA-Ⅱ类抗体18例。移植肾长期存活患者的HLA-Ⅰ类和HLA-Ⅱ类抗体均为移植后新出现的HLA抗体。根据移植10年后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将移植肾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分为HLA抗体阳性组(n=23)和阴性组(n=69),两组患者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66.52±14.52)mL/(min.1.73 m2)和(69.09±25.54)mL/(min.1.73 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有3例(3.26%)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显著低于普通肾移植人群。结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患者体内的HLA抗体均为移植后产生,移植前的致敏抗体均已消失。移植肾长期存活的肾移植患者体内HLA抗体存在与否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低微。  相似文献   

9.
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抗体监测系统(AntibodyMonitoringSystemAMS)检测125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水平,随访观察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对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术后针对供肾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组发生免疫反应率高于阴性组(P<0.005)。按照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类和类抗体水平分组后,移植肾无排斥存活率依次为:HLA--/-组>HLA--/ 组>HLA- /-组>HLA- / 组。结论针对供肾者特异性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HLA-类抗体与免疫反应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内外有关预防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后发生超急性、急性排斥反应提高人肾存活率取得满意效果,然而临床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阴性既往致敏受者肾移植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研究则罕见报道。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的既往致敏受者肾移植后早期发生严重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机制,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术后早期发生严重急性体液性排斥的首次肾移植患者,动态分析移植后14d内反映急性体液性排斥的相关指标,包括IgG型抗HLA抗体,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C4d及细胞表面分子原位检测。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既往均有输血或妊娠史;18例患者移植后第7天抗HLAⅠ类IgG抗体阳性率>80%,11例于移植后第7天抗HLAⅡ类IgG抗体>80%;5例女性患者于移植后第5~8天发生移植肾破裂,抗HLAⅠ类和Ⅱ类IgG抗体均>96%;21例受者均检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13例(61.90%)供、受者存在HLA-A2和HLA-A11的错配并产生对应DSA,包括5例移植肾破裂受者;病理组织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急性损伤,免疫组化可见管周毛细血管区(PTC)C4d沉积,原位染色CD34(+)、CD68(+)、CD4(+)。提示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监测不能完全反映受者的预致敏状态;移植后早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可预测和诊断既往致敏受者急性体液性排斥的发生;C4d、CD68(+)作为其的辅助诊断指标,可提高诊出率;HLA-A2和HLA-A11在既往致敏受者是高危致敏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