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81年5月~1983年8月对黄斑裂孔、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裂孔伴有其他部位网膜裂孔的视网膜脱离。采用解剖定位电凝黄斑裂孔共12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73年3月—1982年5月,因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而入院者152例,其中黄斑裂孔20 例,自80年开始,均用上海产导光电极,电凝封闭黄斑裂孔,使用方便,疗效较好,在应用实践中有点滴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特点和视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例18例23只眼的临床表现;按Gass的标准分期;随访6-120。 结果 初诊时黄斑裂孔Ⅰ~Ⅳ期依次为5,4,10,3只眼,随访期间发生黄斑裂孔1只眼。随访末次时,黄斑裂孔Ⅰ~Ⅳ期依次为2,2,9,8只眼,自愈2只眼。主诉患病时间Ⅰ期5~8个月,Ⅱ期8~20个月,Ⅲ期12~126个月。初诊时,平均视力Ⅰ期0.7,Ⅱ期0.55,Ⅲ期0.08,Ⅳ期0.08。初诊时FFA:Ⅰ期无明显异常,Ⅱ~Ⅳ期黄斑部透见脉络膜荧光17只眼。 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前期黄斑裂孔多发展成全层裂孔,全层裂孔扩大,视力减退。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222-223)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外伤性黄斑裂孔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15例(15眼)行三面镜、OCT、FFA检查,给予药物治疗,并随诊观察。结果:10例患者治疗前视力为手动~0.1,3例为0.1~0.3,2例为0.3~0.6,药物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7例视力提高到0.1~0.3,5例视力提高到0.3~0.6,2例视力提高到0.6~0.8,1例视力提高不显著,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查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随诊观察OCT见黄斑裂孔均闭合,均未见玻璃体后脱离(PVD),均未见继发的视网膜脱离(RD)。结论:外伤性黄斑裂孔有自愈性,药物治疗有助于视力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氪黄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全层裂孔的疗效。方法 :用氪黄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全层裂孔 2 0例 2 1眼 ,治疗前做视力、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随访 11~ 14个月 (平均12个月 )。结果 :裂孔被封闭 ,4眼视力提高 ,15眼视力维持不变 ,2眼视力下降。结论 :氪黄激光治疗黄斑全层裂孔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黄斑裂孔自发性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早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具有良好的解剖和视功能恢复效果。近年来,通过对黄斑裂孔前区盖膜样物质成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人们对裂孔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已由“黄斑中心凹组织缺失”转变为“主要是黄斑中心凹组织撕裂后裂孔逐渐扩大的发生过程”。因此,以解除黄斑裂孔的前后向和切向牵引为目的的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macularhole,MH)较常引起老年人单侧中央视力的丧失,玻璃体牵引被认为是本病致病的原因。1991年开始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并获得视力增进。本文前瞻性研究了MH病例的两眼视力,确定患眼MH的进展或消退的比率,以及对侧眼是否会发生MH。在基线检查共有198例MH病例,28例(14.1%)在复查前死亡,170例存活者中,能受检者143例(84.1%),其中21例因病或年迈不能来复查,仅122例(71.8%)能够作了随访检查,19.6%病例随访3年以上,49.2%病例随访4~…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及其注C3F8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 回顾32例(32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首次手术及复发视网膜脱离后再手术的方法。治疗方法有:气液交换主、环扎放液注气术、玻璃体切除剥膜注气术。结果 复发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31眼,复位率为96.88%,随访3月~3年,3例复发,其中1例未冶愈,无期治愈经93.75%,28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结论 (1)注气术  相似文献   

10.
刘敏  郭建莲  张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456-2458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2例2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眼术前术后除常规检查外最后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及测量黄斑裂孔形态。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气体(空气或惰性气体)填充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和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年龄、病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裂孔直径、玻璃体腔填充气体种类与术后BCVA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O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100%。其中术中使用空气进行玻璃体腔填充的14眼,一期黄斑裂孔闭合11眼(79%);术中使用惰性气体(100mL/L C3F8)进行玻璃体腔填充的9眼,一期黄斑裂孔全部闭合,闭合率1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4,P>0.05)。术后平均矫正视力0.23±0.12,与术前平均矫正视力0.11±0.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3,P<0.05)。术后视力提高者术前黄斑裂孔直径小于术后视力不提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术后BCVA与患者年龄(r=-0.415,P=0.256)、病程(r=0.193,P=0.498)、术前BCVA(r=0.152,P=0.673)无相关性。结论: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确切;黄斑裂孔直径是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闭合和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术前视力、年龄、病程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闭合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54例黄斑裂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4例56眼黄斑裂孔进行临床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黄斑裂孔的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认为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黄斑裂孔大小,有无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范围等因素决定。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大部分外伤性黄斑裂孔,即使形成全层裂孔,通常病情稳定,很少发生视网膜脱离,不需要用光凝或其他手术来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行黄斑裂孔光凝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1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重水下行黄斑裂孔激光光凝、气-液交换、C3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 18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3例气体吸收后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视力提高者16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3例.结论 对于某些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并在手术中行激光封闭黄斑裂孔能够到达复位视网膜、防止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分析黄斑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7只眼选用单纯气液交换,环扎加压,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气手术方法,部分病例予以激光辅助治疗。结果:患眼视网膜总复位率达86%(49/57),一次手术复位38只眼(占67%)。视力提高36只眼(占63%),未变10只眼,下降3只眼,激光治疗眼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严重PVR、术前病程长、高度近视、后极部裂孔、并发脉络膜脱离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时封闭裂孔,预防膜增殖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报告37例氩激光光凝黄斑裂孔的远期随访结果,随访半年~6年。结果36例裂孔封闭,1例未封闭;裂孔缘与后面组织愈合者33例,孔缘直接愈合者3例;视力不变16例,视力上升8例,视力下降13例;25例原黄斑裂孔区有圆形、椭圆形或肾形色素堆积。其它病例裂孔区在淡的机化物间有少量色素。光凝处多呈脱色素外观,部分光凝点未见任何痕迹。仅1例直接光凝孔区者有1个渗漏点。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24-26)  相似文献   

16.
氩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中秋 《眼底病》1992,8(1):24-26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黄斑裂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对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诊治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裂孔自发闭合这一过程得到认可和重视。在治疗手段上也有了很多新方法和新手段。目前推荐需完善各项检查(OCT等)的基础上,一边观察一边根据情况进行治疗,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综述了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研究近况,重点讨论了本病的视觉电生理、视野、组织病理、病因、预后及治疗。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是常见的黄斑裂孔。玻璃体视网膜关系异常所致的玻璃体黄斑牵拉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局部闪光ERG及PVEP检查有助于了解其视功能改变和预后。本病很少发生视网膜脱离,不必用激光光凝治疗。正确运用玻璃体切除术及生长因子等方法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随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自然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对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确诊的28例(28只眼)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定期随诊.观察项目包括视力、眼底彩色照相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情况.其中随诊时间不足3个月的患者排除.结果 28例(28只眼)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均符合入选条件,随诊时间在3个月以上,平均随诊时间14个月.28例(28只眼)中,有16例(16只眼,57.1%)同时伴有黄斑裂孔周围脉络膜视网膜损伤.在随诊中,9例(9只眼)黄斑裂孔变大;1例(1只眼)黄斑裂孔变小;3例(3只眼)黄斑裂孔自行闭合,闭合时间分别在随诊4.5、3.5及1.0个月后,闭合率10.7%(3/28),患者视力均提高,最终视力为0.5~0.7;2例(2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发生率4.2%(2/48),经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 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大部分患者在随诊期间视力稳定甚至有所提高.在发病后的4~5个月内,部分患者的黄斑裂孔可自行闭合,并恢复较好的视力,而发生视网膜脱离者较少.  相似文献   

20.
黄斑裂孔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颜华  Leland  Dhurj 《眼科新进展》1998,18(2):74-76
目的:评价转移生长因子(TGFb)、自体血清、或无眼内填充物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成功率。 方法对44例50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后部玻璃体脱离治疗黄斑裂孔。15只眼术中用TGFb,其中包括 3 只眼初次手术失败,20只眼用自体血清,15只眼术中无任何填充物。 结果50只眼中35只眼(70%)黄斑裂孔手术成功,其中 TGFb组 15只眼(100%),自体血清组11只眼(55%),无填充物组 9只眼(60%)手术成功(P<0.05)。 TGFb组术后视力均提高(P<0. 05)。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核硬化 (11只眼, 22%),视网膜脱离(2 只眼,4%),眼压高于 4. 00kPa并持续1wk以上(7 只眼, 14%),自体血清组有 1例术后1wk发生感染性眼内支。 结论TGFb对治疗黄斑裂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