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具有扩张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等。其降压作用3~4天趋于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少,引起血尿者罕见。本院曾见一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血压病Ⅱ期于1986年11月14日住院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7年,血压通常在20~22.7/13.3~16 kPa150~170/100~120mmHg),经常服多种降压药。入院前无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入院时的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Ⅰ (hs-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价值,以便为AMI的临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2009年8月19日~2011年12月26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定hs-cTnI等指标后进行随访,随访时主要记录死亡和再次发生AMI等预后指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取hs-cTnI预测AMI预后的最佳临界点.根据随访结果,评价hs-cTnI对AMI的预后价值.结果 随访的中位数为405 d,病死率为9.6%,因AMI而再次入院率为8.3%,hs-cTnI预测AMI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0.17μg/L.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死亡与因AMI而再次入院的风险皆增加;Log Rank检验的P值(x 2L值)分别:<0.001(16.46)、0.001(12.01).经Cox回归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死亡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为3.17(1.49~6.72);因AMI而再次入院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为2.68(1.20~6.02).结论 入院时hs-cTnI水平的升高是AM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AMI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代谢紊乱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9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既往糖尿病病史、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入院48h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分为四组:入院前已确诊糖尿病的331例患者为既往糖尿病组;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时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且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FPG≥7.0mmol/L和/或Hb A1c≥6.5%)的170例患者为新诊断糖尿病组;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时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6.1mmol/L≤FPG<7.0mmol/L和/或5.7%≤Hb A1c<6.5%)的253例患者为糖尿病前期组;既往无糖尿病史,且入院时血糖在正常范围(2.8mmol/L1c<5...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6岁。1986年9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日散步时突然感觉右肢无力,说话含糊不清,但意识清晰,无头痛呕吐,20h后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6年。入院时体检,BP22.7/16.0 kPa,神清,眼球活动正常,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软腭运动障碍,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严重类型,死亡率高。我院自1999年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8岁。起病时间6h内8例(36.4%),6~12h5例(22.7%),12~24h9例(40.2%)。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AMI部位包括广泛前壁5例(22.7%)局限前壁5例(22.7%),前间壁4例(18.2%),下壁8例(36.4%)。1.2给药方法全部病例在入院后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肌钙蛋白和血型备用。在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正常情况下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0.9…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破裂(PMI—VSR)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严重并发症。我院于1988~1989年收治2例PMI—VSR患者,治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6岁。因突感胸骨后撕裂样疼痛24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于1988年1月17日午饭后突感胸骨后撕裂样疼痛。心电图示V_1—V_6ST段弓背样抬高,以AMI收入院。  相似文献   

7.
苏广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80-2781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AMI123例纳入研究。记录基线时各指标及入院时的血糖值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数。按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组3.9~6.9mmol/L、B组7.0~11.09mmoml/L、C组≥11.1mmol/L。比较组间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住院期间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的变量分别是入院时血糖水平、心肌梗死面积(CK-MB值评估)、心肌梗死范围(MIS)、ST段抬高、再梗死率、心率。各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等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30a(miR-30a)、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水平及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情况,并分析二者与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70例AMI患者,根据AMI患者入院48 h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分为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由研究者拟定临床资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入院时血清miR-30a、miR-155水平与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 170例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42例,未并发急性心力衰竭128例;心衰组血清miR-30a、miR-155水平、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衰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0a、miR-155、CK-MB以及NT-proBNP高表达、梗死面积大是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入院时血清miR-30a、miR-155水平与AMI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9.
患者28岁,病例号19299,因停经38周,胎动频繁1天而于2010年1月13日入住我院产科.末次月经2009年4月20日,预产期2010年1月27日,自诉于1月12日下午始胎动频繁,每小时5~8次,故于1月13日上午来我院产检,门诊听胎心170~180次/分,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基线持续于170次/分左右,监护20分钟胎动8次,门诊拟"胎儿窘迫"收住入院.入院时无腹痛,稍感腹胀,无阴道见红流水.  相似文献   

10.
长期口服甘草制剂致低钾血症诱发肝性昏迷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意识不清2d 于1990年10月6日入院。患者14a 前因咳嗽服用甘草片,后渐成瘾,每日30~40片,最多达100片,4a 后出现血压升高,从15.96/10.6kPa(120/80mmHg) 增至19.95/11.97kPa(150/90mmHg),最高达22.6/14.6kPa(170/110mmHg),伴双下肢浮肿、头痛和  相似文献   

11.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微小RNA-499(miRNA-499)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胸痛急性发作来本院就诊的190例疑似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入院,其中确诊为AMI 83例,非AMI 107例。入院后0 h、4 h、8 h、12 h检测H-FABP、miRNA-499含量,比较其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显示,H-FABP含量于AMI发病后4~8 h开始升高,8~12 h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miRNA-499含量于AMI发病后4 h开始升高,4~8 h开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两项指标均于12 h后回归下降。结果说明,H-FABP、miRNA-499均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早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能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生存率,在患者症状出现后3~6小时开始用药,治疗效果最显著。我们在2011年4月27日对一名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溶栓前情况1.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维吾尔族,主因间断性胸痛、胸闷5年,加重3小时后于2011年4月27日16∶30左右入院。患者入院前3小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门诊收入内科。查体:急性面  相似文献   

13.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因反复乏力2年余,于2001年3月12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时测血钾为2.9mmol/L,血压170/110mmHg,在家自服氯化钾等药物,血钾波动3.0mmol/L左右,血压波动在160~190/100120mmHg,有时出现肢体麻痹。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就诊。入院时尿量每日约5000mL左右,否认家族中有低钾病史。入院查体T36.2℃,P75次/min,R20次/min,BP160/110mmHg,神志清。双肺(-),心(-),腹(-),血K~+3.1mmol/L,Na~+  相似文献   

14.
王鹏川  朱成朔  孟庆红 《广州医药》2023,(2):105-107+111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UCG)+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5例疑似AMI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UCG检测,并对比入院后0~2 h、2~12 h、12~24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AMI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UCG+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检测对AMI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UCG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率86.79%高于对照组9.23%(P<0.001);对照组入院后各时间段CK-MB、NT-proBNP、cTnI、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各时间段CK-MB、NT-proBNP、cTnI、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血清CK-MB、NT-proBNP、cTnI、H-FABP水平与AMI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5.
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68-76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头晕15年,加重伴心悸、四肢抽搐、意识丧失1h,于2009年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5年,无任何明显诱因头晕,多次测血压较高,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最高达210/140mmHg(1mmHg=0.133kPa),间断服北京降压0号、尼群地平,血压多在160~170/80~90mmHg。1h前,患者起床活动后,出现头晕症状加重,伴心悸,继之出现牙关紧闭,双眼上翻,四肢抽动,意识丧失,遂就诊。  相似文献   

16.
Shy-Drager综合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萎缩性病变,有关本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院3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1例CT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典型病例:例4,男,58岁,于1989年2月2日入院。患者1971年1月出现头昏、眼花;1983年坐位测血压14.7/9.3kPa,卧位测血压21.3~22.7/13.3~14.7kPa,头面部出汗多。1985年2月出现性欲减退、阳萎,同年5月有时排尿晕厥。1987年4月出现步态不稳,言语不流利,血压卧位21.3/14.7kPa,立卧6.7/4.0kPa。1987年8月10日曾行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小脑、脑干轻度萎缩,桥池、环池稍增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目前国内外常用治疗方法。我科自1988年以来,对具有应用 UK 适应证的38例患者均采用了大剂量 UK(120万 u)治疗,其中4例最后诊断排除 AMI。现分别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患,51岁,因持续性上腹痛伴恶心、大汗1小时于1989年1月31日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9kPa,心率50次/分,律齐。心电图(ECG)示:窦缓,Ⅱ°窦房传导阻滞,Tv_1~v_5高耸,STv_1~v_5抬高,J 点上移。诊断:冠心病,AMI?。予 UK50万 u加5%葡萄糖40ml 静推,继以  相似文献   

18.
AHA2006于2006年11月12~15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1急性MI(AMI)的救治时间太晚耶鲁大学心内科Harlan Krumholz教授指出:美国的医院中仅大约1/3(35%)能够达到AHA/ACC指南要求,在AMI患者到达医院后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的第一次球囊扩张,延迟至91~120分钟的医院为48%,121~150分钟的医院为13%,≥150分钟的医院为4%。  相似文献   

19.
窦性心搏始终无病理性Q波仅在室性早搏时出现梗塞图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较少见,现报道一例。1 病史摘要男性患者,53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h于1989年9月9日12时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4.6/10.6kPa(110/80mmHg),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和方法患者 ,女 ,4 2岁。因乏力 5个月于 2 0 0 1年 1月18日入院。近 5个月来由于乏力而多次在多家医院检查 ,均发现肝功异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190~ 6 0 0U /L(正常值 0~ 4 0U/L)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 170~ 32 0U /L(正常值 0~ 4 0U/L) ,碱性磷酸酶 (ALP) 170~ 4 0 1U /L(正常值 4 5~ 132U /L) ,谷氨酰转移酶 (GGT) 2 0 0~ 5 70U /L(正常值 6~5 0U/L)。均按慢性肝病给予易善复、凯西来、强力宁等药物治疗。但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且症状渐加重 ,由疲乏无力发展至上肢抬举困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