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个体化抗胃癌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SJ  Fu ZX  Li DB  Zhang F  Liu J  Xue P  Li RQ  Cai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7):476-480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成熟树突状细胞(ATLs-mDCs)体外诱导个体化抗胃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效应。方法建立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系。用ATLs-mDCs激活自体T细胞,制备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自体树突状细胞(DCs)均分为未成熟DCs、成熟DCs和ATLs-mDCs 3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及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法,检测DCs的免疫功能状态;应用细胞毒杀伤试验验证肿瘤特异性CTLs的杀伤活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D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CTLs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ATLs-mDCs上调HLA-DR、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水平,同时获得高效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ATLs-mDCs诱导产生的CTLs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4±11)%,显著高于对两株异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19±7)%和(19±11)%(t=54.18和56.46,P值均<0.01)]。ATLs-mDCs上清液中IL-12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s(t=15.47,P<0.01)及未成熟DCs(t=28.44,P<0.01)。3组DCs分别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的CTLs上清液中INF-γ的浓度ATLs-mDCs组高于单纯成熟DCs组(t=4.84,P<0.05),并显著高于未成熟DCs组(t=13.74,P<0.01)。结论ATLs-mDCs在体外诱导产生的CTLs能有效特异性杀伤自体胃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表型特征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将其诱导分化为imDC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将其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将pEGFP-N1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imDC;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此法的转染率和两组细胞表面分子[CD86、CD83、人类自细胞DR抗原(HLA-DR)等]的表达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imDC在转染前后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脐皿来源的imDC形态结构和表面标志符合文献报道的典型特征。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转染率约在10%左右。转染组CD86、CD83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12±6)%、(8.6±2.3)%和(71±7)%;对照组分别为(13±6)%、(9.1±3.8)%和(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提示imDC转染后其免疫刺激功能较转染前无明显变化(P>0.05),刺激指数<2。结论脂质体介导转染imDC后不影响其成熟特性,但转染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腺病毒载体转染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其成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EASY-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后,其表型特征及免疫学功能的变化,并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腺病毒转染诱导imDC成熟的抑制作用。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脐带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利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分化imDC。对照组为常规培养的imDC,转染组用AdEASY-EGFP转染imDC,IL-10组用IL-10处理转染后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成熟标志[CD86、CD83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未致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腺病毒转染imDC后,转染组细胞成熟表型表达率分别为CD86:46±10、CD83: 38±7、HLA-DR:82±10,均较对照组(10±7、8±3、68±8)显著上调,且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加强(SI>2.0)。IL-10组处理的imDC上述表型表达率分别为CD86:8±5、CD83:9±3、HLA-DR: 63±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明显下降。结论腺病毒能有效转染imDC,但在转染后有促进其成熟的趋势;用IL-10能有效抑制该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4.
他克莫司体外诱导狼疮性肾炎患者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rolimus)处理前后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表面标志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分离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IL-4等细胞因子诱导DCs成熟,他克莫司组在加入上述细胞因子前先加入他克莫司(5μg/ml)培养。培养第9d收集DCs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他克莫司处理后的DCs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52.70±1.77vs78.36±4.80,63.50±14.06vs83.91±9.81,70.41±12.51vs90.51±8.63),P均<0.01;他克莫司处理后的DCs与T细胞混合培养,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OD值明显降低(DC∶TC=1∶10时,0.294±0.094vs0.582±0.123;DC∶TC=1∶50时,0.325±0.099vs0.458±0.080),P均<0.01。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无他克莫司处理的DCs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195.0±36.9)pg/mlvs(423.6±93.2)pg/ml,P<0.01],而IFN-γ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88.2±11.6)pg/mlvs(86.9±12.7)pg/ml,P>0.05]。结论:他克莫司在体外可抑制LN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且他克莫司处理后的DCs能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获得高效肝癌树突状细胞瘤苗(Dendritic Cells,DCs瘤苗)的优化方法.方法取健康人新鲜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DCs.A组用重组人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DCs,B组用GM-CSF和IL-4诱导,肝癌细胞冻融抗原冲击,C组用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D组用GM-CSF、IL-4和TNF-α诱导,肝癌细胞冻融抗原冲击.结果荧光抗体CD11c和CD54均高表达,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可明显上调CD86和CD80表达(P<0.01),肝癌细胞冻融抗原可进一步激活不同条件下诱导的DCs,促进CD86、CD80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结论经GM-CSF、IL-4加TNF-α诱导的DCs可有效的摄取肝癌细胞冻融抗原,促进DCs的成熟,可制备高效的肝癌DCs瘤苗,用于肝癌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6.
创伤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创伤后早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创伤患者 ( 2 7例 ,创伤组 )和健康人 ( 12例 ,对照组 )外周树突状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DC数量 (CMRF 44标记法 )及DC表面HLA DR、CD80、CD86表达水平以及DC诱导的T细胞反应性增殖。检测各组外周血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 6)、IL 10的浓度。结果 创伤组DC细胞数( 7.9± 3 .2 )× 10 6/L明显低于对照组DC ( 14 .9± 5 .1)× 10 6/L(P <0 .0 1)。创伤组DC表面HLA DR及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 (P <0 .0 1)。DC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对照组明显强于创伤组 (P <0 .0 1)。在创伤组中血清IL 6、IL 10的浓度 ( 2 .42± 0 .3 3 ) μg/L和( 1.49± 0 .2 7) μg/L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创伤早期患者外周血DC数量少 ,功能低下 ,与创伤后的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DC)疫苗特异性抗胃癌的免疫反应。方法应用层析技术从胃癌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制备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致敏的效应 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10的水平;51Cr释放实验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表面分子CD1α(79.3±4.1)%、CD80 (84.3±2.4)%、CD83(85.7±3.2)%和HLA-DR(83.4±2.9)%的表达显著增高;对原代培养胃癌细胞的杀伤率(58.5±10.7)%显著高于对SGC 7901细胞的杀伤率(24.0±4.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epG2细胞(13.8±2.8)%则无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诱导的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IFN-γ(2875±178)pg/ml的量明显增加,分泌IL-10(36±7)pg/ml的量显著降低。结论 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能诱导出较强的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对大鼠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来源大鼠DCs后,CD86分子mRNA水平变化及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 将针对大鼠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来源大鼠DCs,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CD86分子mRNA水平,MLR检测转染后的树突状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组CD86分子mRNA水平较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有明显下降.MLR中各实验组DC与细胞1:1、1:10、1:50混合72 h后492 nm吸光度值分别为,未转染组:0.876±0.117、0.582±0.085、0.472±0.034;阴性对照组:0.870±0.140、0.541±0.066、0.438±0.067;转染组:0.394±0.143、0.294±0.032、0.218±0.015.表明转染后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实验所用针对CD86分子的siRNA慢病毒载体,可以特异性的抑制大鼠树突状细胞CD86基因的表达,降低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IκBα突变体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IκBαM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3组:组I为对照组,组Ⅱ为PcDNA 3.0组,组Ⅲ为PcDNA 3.0-IκBαM组。观察生存时间、肝脏组织病理、肝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CD80、CD8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2的表达。结果Ⅲ组与I、Ⅱ组相比较:(1)受体存活时问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6.5)d比(14.0±4.3)d;(23.0±6.5)d比(13.5±4.5)d, P<0.05];(2)移植后7 d汇管区轻、中度量淋巴细胞浸润;(3)肝功能指标术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 d APC表面CD8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2.46±4.53)%比(37.29±4.15)%;(22.46±4.53)%比(35.82±3.92)%,P<0.05],术后7 d APC表面CD80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4.47±7.10)%比(45.70±5.22)%;(24.47±7.10)%比(43.27±6.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3、7 d血清IL-2明显降低,以7 d为显著[(578.65±85.50)ng/L比(973.24±102.47)ng/L;(578.65±85.50)ng/L比(1 021.10±125.32)ng/L,P<0.05]。结论IκBαM可通过抑制AP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反义寡核苷酸(ASODN)增强胶质瘤细胞系 U251细胞对丝裂霉素C(MMC)敏感性的作用。方法用5 μmol/L c-Met ASODN封闭U251细胞 c-Met mRNA,将50μg/L的MMC与其共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 Met mRNA表达,噻唑蓝(MTT)试验检测U251细胞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PCNA 蛋白的表达,体外检测细胞黏附率。以无义寡核苷酸处理及未处理U251细胞为对照。结果经 c-Met ASODN处理的U251细胞 ,c-Met mRNA的表达(吸光度值为62±21)明显低于经无义寡核苷酸处理U251细胞(吸光度值为150±25,P<0.05);对MMC的敏感性,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黏附率及PCNA指数分别为(53.84±12.21)%、(14.61±3.82)%和(0.35±0.02)%,明显高于相应的无义[(9.86±3.42)%、(24.84±5.90)%和(0.55±0.04)%,P<0.05]。结论 c-Met ASODN能增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对MMC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Met反义寡核苷酸下调了c- Met基因和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裸鼠人大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瘤内注射携带人内皮抑素 (hEN)基因的SA脂质体对裸鼠体内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克隆、修饰hEN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EN ,2 0 μg质粒加 40 μgSA脂质体构建SA pcDNA3hEN。 3 2只裸鼠背部皮下注射 2× 10 5/mlLoVo细胞悬液建立人大肠癌裸鼠模型。随机分 4组分别瘤内注射NS、SA、SA pcDNA3和SA pcDNA3hEN后 4、8、12、16d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SA pcDNA3hEN组肿瘤平均体积均小于对照组 ,第 12、16天的平均体积分别为 (0 .2 7± 0 .2 1)cm3 及 (0 .5 7± 0 .41)cm3 ,而对照组肿瘤体积为 :NS组 (0 .89± 0 .3 9)cm3及 (2 .5 0± 0 .91)cm3 ;SA组 :(0 .98± 0 .69)cm3 及 (1.98± 0 .5 9)cm3 ;SA pcDNA3组 :(0 .90± 0 .3 4)cm3 及 (1.88± 1.0 2 )cm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瘤内注射携带hEN基因的SA脂质体可抑制裸鼠体内种植性人大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小干扰RNA对肾癌细胞Ki67基因表达及其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基因Ki67表达及其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Ki67 siRNA(100 nmol/L)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采用RT-PCR、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 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Ki67 siRNA处理组786-0细胞Ki67 mRNA表达(37.6±1.9)%、Ki67蛋白表达(46.4±0.9)%、免疫组化Ki67表达吸光度(A)值52.5±2.3,阴性siRNA对照组分别为(97.3±0.9)%、(95.3±0.9)%、114.5±4.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 siRNA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63.6±1.6)%、凋亡细胞阳性率(41.7±0.6)%,阴性siRNA对照组分别为(2.8±0.2)%、(10.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增殖基因Ki67 siRNA能抑制人肾癌786-0细胞Ki67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有望成为肾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NA-155/PU-1信号通路阻滞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及其对应用于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贴壁法培养诱导DCs,针对miRNA-155/PU-1信号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PU.1基因设计并合成3对PU.1siRNA(Pu.1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用脂质体法转染细胞,并筛选一对高沉默效率PU.1siRNA。流式细胞术分析PU.1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细胞表面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0及IL.12p70的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在大鼠小肠移植前7d经受体尾静脉等量注射3组细胞,移植后观察各组受体存活情况及移植物病理情况。结果①DCs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一1I表达率在PU.1沉默组分别为(27.0±5.6)%、(23.6+4.8)%及(36.8±6.8)%,阴性对照组分别为(74.0±9.4)%、(76.5±8.7)%及(87.8±11.3)%,PU.1沉默组均分别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尸〈0.05)。②PU.1沉默组IL.10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尸〈0.05),IL-12p70则明显降低(尸〈0.05)。③PU.1沉默组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也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尸〈0.05)。④将PU.1沉默组DCs术前注入受体行大鼠小肠移植后,受体平均存活时间为(14.3±3.3)d,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的(7.8±1.5)d(尸〈0.05)和对照组的(8.0+2.5)d(P〈0.05),且术后5d时移植物病理显示移植肠组织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和绒毛水肿。结论体内外实验表明,miRNA-155/PU.1信号通路阻滞的DCs成熟度明显受到抑制,并能稳定发挥诱导受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第三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同种异体抗原后对其免疫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SCg)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联合培养7d,诱导其分化成imDC,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型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将培养的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抗原共同孵育,并给予共刺激分子阻断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处理,检测抗原负载前后的细胞表型变化,通过MLR比较致敏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1α、CD83、CD80、CD86等成熟标志呈低表达,分别为21.42%、0.59%、5.39%、3.85%;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率为60.66%,MLR结果提示其不能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2)负载抗原后的DC表现出成熟特性,CD1α、CD83、CD80、CD86及HLA-DR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为65.51%、42.20%、56.45%、38.52%、76.44%(P〈0.05);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2.00]。(3)给予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致耐处理后,SI由2.51下降到0.39。可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第三方imDC负载抗原后能表现出成熟特性;经CTLA-4Ig致耐处理,不能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有望诱导受体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丁酸钠诱导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及其在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诱导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DCs,6 d后分别加入丁酸钠、脂多糖(LPS)和多细胞因子鸡尾酒组合[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β、前列腺腺素E2(PGE2)],24h后收集DCs;流式细胞仪检测Des表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DO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2分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检测各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丁酸钠诱导的DCs呈现典型未成熟DCs的特征,低表达CD83、CD80和HLA-DR,分泌IL-12水平低.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组和LPS组DCs的IDO mRNA的表达分别升高了(32.03±4.02)倍和(1.01±0.43)倍,而鸡尾酒组则降低(3.31±1.0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酸钠诱导的未成熟DCs采用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处理后,可以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但其能力仍低于LPS或鸡尾酒法诱导的成熟DCs.结论 丁酸钠可显著增强未成熟DCs的表达IDO,并且IDO过表达在其抑制T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在异常瘢痕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与异常瘢痕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例增生性瘢痕(HS)、6例瘢痕疙瘩(K)和6例正常皮肤DC表面分子HLA-DR和CD1a的含量,并观察激素对HSHA-DR和CD1a的影响.结果①HS和K组织中表皮HLA-DR+DC的数量(806.67±101.72)个/mm2和(870.00±134.24)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HLA-DR分子在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异常表达.②HS和K组织中表皮CD1a+DC的数量(700.00±97.23)个/mm2和(780.00±104.47)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③激素治疗3,7d时,HS表皮HLA-DR+DC的数量(476.67±70.02)个/mm2和(447.76±90.03)个/mm2,CD1a+DC的数量(456.36±82.88)个/mm2和(396.18±99.36)个/mm2,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HLA-DR和CD1a分子表达量增加,提示HS和K局部组织可能处于高免疫应答状态;②激素可能通过抑制HLA-DR和CD1a分子的表达量降低HS高免疫应答状态.  相似文献   

17.
肺癌淋巴结细胞培养及体内外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细胞的培养方法及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将肺癌引流淋巴结剪碎小于1 mm~3,悬于含有白细胞介素2(IL-2)的RPMI 1640培养基,置于37℃,5%CO_2培养箱培养,并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细胞计数。细胞扩增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免疫表型,测定其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将肺癌组织接种子裸鼠皮下,观察TDLN对移植瘤的抑制效果。结果淋巴组织在低浓度的IL-2培养1周,开始释放细胞群落,持续产生1~2月。1.0 g淋巴组织中在 7、14、21 d分别获得1.0×10~8、1.4×10~8和1.2×10~8细胞。表型分析显示TDLN细胞主要由CD3~+ T细胞(84.22%),和CD83~+成熟树突细胞(20.40%)组成,TDLN细胞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 69.21%,明显低于外周血LAK细胞的杀伤率(30.17%,P<0.05)。TDLN处理后4周,移植瘤体积为(388.75±33.64)mm~3,而生理盐水组、IL-2组和LAK组分别为(742.56±160.14)mm~3、 (672.24±86.17)mm~3、(544.79±30.88)mm~3(P<0.01)。结论肺癌淋巴结细胞可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0诱导的大鼠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诱导的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体外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经典诱导方案的基础上 ,应用IL 10 ( 10 μg/L)抑制大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 (IL 10组 ,10例 ) ,并设对照组 (IL 4组 ,10例 )。培养期间观察DCs形态 ,检测DCs表型、摄取抗原能力、体外免疫功能及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IL 4组比较 ,IL 10组DCs细胞表面CD80 、CD86及OX6低度表达 ( 2 5 .3 %、42 .4%、3 2 .3 % ) ,吞噬能力较强 ( 81.9)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该淋巴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 ;培养上清中IL 12水平 ( 4 0 6.5pg/L)及初次MLR培养上清IL 2水平 ( 2 45 .4ng/L)均较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IL 10作用的大鼠imDCs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疸对外周血T细胞和自然杀伤 (NK)细胞的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应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对 2 0例术前黄疸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进行检测 ,观察免疫功能改变。结果 良性黄疸组CD3 (65 .0 9± 6.5 2 )、CD4(4 0 .5 8± 5 .82 )及NK(16.62± 6.91)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 (P <0 .0 5 ) ;CD8(3 5 .40± 6.0 7)细胞活性上升 (P <0 .0 5 )。恶性黄疸组CD3 (62 .44± 7.2 8)、CD4(3 0 .0 1± 6.89)及NK(16.2 3± 7.0 2 )细胞活性同样下降明显 (P <0 .0 5 ) ;且良恶性黄疸组CD4(3 0 .0 1± 6.89)细胞活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黄疸持续时间仅对CD4(分别为 2 3 .43± 3 .70 ,3 0 .0 1± 6.89)有影响。结论 良恶性黄疸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 ,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期逼尿肌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相关因子变化情况。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梗阻5周组等4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逼尿肌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相关因子PCNA和Bax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和梗组5周组平均膀胱重量分别为(125.5±10.1)、(128.5±8.9)、(380.0±12.4)、(400.0±12.5)mg,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2.1±1.3)、(13.3±2.3)、(36.4±4.1)和(37.3±5.6)个,PCNA表达率分别为(38.2±17.2)%、(39.4±11.4)%、(64.1±11.5)%和(46.2±9.6)%,梗阻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阻5周和梗阻2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梗阻5周组Bax表达率分别为(22.3±6.9)%、(23.5±11.6)%、(40.2±12.7)%和(48.5±10.6)%,梗阻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阻5周和梗阻2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不同时期逼尿肌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可能是逼尿肌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相关因子PCNA和Bax动态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