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小鼠lewis肺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E—cad)的表达。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丹参对肿瘤细胞E—cad表达的影响,测肿瘤体积、瘤重。结果生理盐水组E—cad阳性表达率与丹参组和环磷酰胺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丹参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上皮型钙黏素的异常表达并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糖介导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第3代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为不同时间(24,48h)的对照组(F12)和高糖组(F12+4%葡萄糖)。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法观察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水平以及采用RT-PCR测定FN,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结果:①高糖明显抑制细胞增殖,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MTT吸光度值均明显下降(P〈0.001或P〈0.01);②高糖明显导致细胞损伤,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培养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01);③高糖培养24,48h均使FN,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④高糖使FN,TGF-β1和PAI-1 mRNA表达均上调。结论:高糖能够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并刺激HPMCs分泌更多的TGF-β1,CTGF,FN和PAI-1,从而使HPMCs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细胞分为3组:正常糖组(含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含140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加24.5mmol/L甘露醇),培养24、48h后,应用Northernblot、Westernblot方法检测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糖组腹膜问皮细胞表达丰富的connexin43,高糖环境下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P〈0.05)。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糖可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可能为腹膜透析(PD)中腹膜间皮层完整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酸乙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量。结果:10μmol/L SAB可抑制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但不能抑制其蛋白表达。细胞经TGFβ1刺激后,不仅1μmol/L SAB甚至10μmol/L SAB均不能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结论:丹参酸乙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启动阶段可延缓其活化,对于已活化的细胞丹参酸乙则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α m RNA的表达 ,以了解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卵蛋白雾化复制哮喘模型 ,在激发后 3d、1周及 2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肺部α- SMA m RNA表达 ,同时用图象分析法测量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结果 大鼠哮喘激发后 2周开始出现气道平滑肌肌层增厚 ,而α-SMA m RNA在哮喘激发 1周表达升高 ,2周后更加明显 ,α- SMA m RNA表达与气道平滑肌肌层增厚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哮喘气道重构中既有气道平滑肌的增生肥大 ,又可能有平滑肌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增殖及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HPMC体外培养模型,HPMC分别经含1.5%、2.5%、4.25%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培养6、12、24、48 h后,以四甲基偶氮多胍(MTT)法,测定HPMC增殖程度,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分泌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葡萄与Control组间MTT OD值不同、LDH值亦不同,但时间效应均相近。而不同浓度葡萄糖组间MTT OD值、LDH值均相近、时间效应均相近。结论高糖可抑制HPMC增殖,促进LDH分泌,在腹膜损伤及纤维化进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在高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腹膜间皮细胞,分别在培养液中加2.5%葡萄糖、2.5%葡萄糖和丹参酮,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传代数、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率、细胞端粒长度,以观测丹参酮和高糖对腹膜间皮细胞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高糖致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减少4-5代,生长速率降低40%,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SA-β-gal阳性率上升,细胞形态呈衰老细胞样变化,端粒长度缩短。加入丹参酮的高糖组细胞衰老进程与正常未加高糖的腹膜间皮细胞衰老进程相似。结论:丹参酮可延缓高糖所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对腹膜间皮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从多元醇通路的角度探讨高糖造成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人的网膜作为细胞来源,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进行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第二代细胞进行鉴定。第2-3代细胞同步后用于实验。观察葡萄糖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对腹膜间皮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NADPH在340nm处吸光值的下降表示醛糖还原酶活性。结果:①醛糖还原酶活性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②随着葡萄糖作用时间的延长,醛糖还原酶活性逐渐增加。结论:高糖以时间及剂量依赖的方式使腹膜间皮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活性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生成活性氧的影响。[方法]HPMCs体外培养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按照不同的实验要求将细胞分组。不同葡萄糖浓度干预组:①空白对照组;②1.5%葡萄糖组;③2.5%葡萄糖组;④4.25%葡萄糖组。不同作用时间组:①空白对照组;②2.5%葡萄糖组。两组细胞分别培养12、24、48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氧化剂敏感的2.7-二氢二氯荧光素(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CFH)发生氧化所产生的荧光量,从而间接的反映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观察随葡萄糖浓度变化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人腹膜间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干预人腹膜间皮细胞后,其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葡萄糖浓度升高而逐渐增高,其中4.25%葡萄糖组最高。(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高糖作用下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培养48h其水平最高。[结论]高糖可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ROS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Fan Y  Ma JF  Ding H  Zhang JH  Han J  Jia HY  Wang L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75-2280
目的探讨d-α-生育酚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um cell,HPMC)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及其同工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PM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第3代HPMC分为正常对照组(0.1%葡萄糖,相当于5.5 mmol/L)、高糖组(0.5%、1.0%、1.5%、2.5%、4.25%的葡萄糖)及d-α-生育酚干预组。培养24 h后,利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和温度敏感实验检测HK及其同工酶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K蛋白的细胞内定位;Western印迹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分别检测HK蛋白及mRNA的表达。己糖激酶法检测培养液内葡萄糖的消耗量作为细胞对葡萄糖净利用指标。结果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在HPMC的胞质呈阳性表达,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1.5%、2.5%及4.25%葡萄糖组,HK总活性上调,与正常对照组(20.6±2.5)U/g蛋白比较,相对活性分别为115.4%、129.1%及155.2%,并以HKⅡ增加为主(P<0.05)。50 mmol/L d-α-生育酚干预组,HK总活性下调,是2.5%葡萄糖组的82.1%(P=0.001),其中HKⅡ受抑为主;d-α-生育酚干预后HPMC对葡萄糖的净利用由(25.3±3.9)mmol/L降至(17.3±2.1)mmol/L(P= 0.018)。正常状态下,HKⅡ蛋白在胞质呈棕色淡染;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葡萄糖≥1.5%),HKⅡ在核周积聚、浓染,呈珠链样;d-α-生育酚预处理后,HKⅡ在核周的积聚变淡。HKⅡ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HKⅡ活性同步。结论d-α-生育酚抑制了高糖对HKⅡ活性、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的作用,并减少HPMC对葡萄糖的净利用;可能成为增加腹膜透析超滤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HPMC体外培养并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HPMC一定时间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捕获剂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析不同浓度葡萄糖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PMC细胞活力及ROS水平的影响.结果 高糖明显抑制HPMC细胞活力(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呈上升趋势.高糖干预HPMC后,细胞内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结论 高糖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及ROS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HPMC体外培养并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HPMC一定时间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捕获剂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析不同浓度葡萄糖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PMC细胞活力及ROS水平的影响。结果高糖明显抑制HPMC细胞活力(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呈上升趋势。高糖干预HPMC后,细胞内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结论高糖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及ROS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病程1、2、4、8周,利用组织学检查观察肾组织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αSMA和Ⅳ型胶原(C-Ⅳ)的表达,同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肾皮质αSMA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皮质αSMA含量在各观察时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8周内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Ⅳ的染色始终较正常对照组强(P<0.05),且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肾脏αSMA表达增高,预示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它可能参与C-Ⅳ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  相似文献   

14.
Ezrin蛋白与E钙黏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埃兹蛋白(Ezrin)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rin、E-cadherin在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胶质瘤的高低级别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它们在生存时间>2年组与生存时间≤2年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0.05)。Ezr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降低(P<0.05);Ezrin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85,P<0.01)。结论:Ezrin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在胶质瘤的侵袭及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TS)减轻脂多糖-高糖腹膜透析液(LPS-PDS)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损伤以及抑制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HPMCs来自腹腔外科手术患者腹膜细胞的原代培养。以LPS-PDS诱导的HPMCs损伤为模型,通过观察STS对HPMCs增殖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等的影响,阐明STS对HPMCs的保护作用及抗腹膜纤维化的机理。结果 LPS-PDS可造成HPMCs损伤,表现为活性下降,STS可明显减轻LPS-PDS对HPMCs的毒性,改善其造成的细胞活性下降,减轻LPS-PDS诱导的TGF-β1、TIMP1 mRNA上调和MMP-9 mRNA表达下降。结论 STS可以减轻LPS-PDS诱导的HPMCs损伤,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TIMP1、MMP-9等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腹膜细胞和拮抗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高糖腹透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①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在RPMI 1640(含1%FCS)培养液中培养24?h后分为6组:空白组:正常培养液2?mL;高糖腹透液组:含4.25% PDS 1?mL+正常培养液1?mL;低剂量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剂量终浓度10?μmol/mL;中剂量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剂量终浓度20?μmol/mL;高剂量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剂量终浓度40?μmol/mL;阳性药对照组:吡菲尼酮50?μmol/mL。②分别采用CCK-8法测定HMrSV5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族(ROS)水平变化;罗丹明123荧光染色检测HMrSV5膜电位水平变化;JC-1法测定HMrSV5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Western blot检测HPMCs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处理组OD值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也相应增加,呈浓度依赖性,黄芪甲苷对HPMCs有保护作用;②流式检测提示高糖腹透液刺激后线粒体ROS产生增加,而黄芪甲苷可有效降低ROS水平;③JC-1和罗丹明123染色后流式检测发现随着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程度随之减少,同时有效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通透性降低,黄芪甲苷能部分修复高糖腹透液对线粒体的损伤;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处理的细胞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线粒体外膜结合蛋白OPA1、TOM7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①高糖腹透液能诱导HPMCs线粒体损伤模型;②黄芪甲苷能够通过促进HPMCs线粒体外膜OPA1、TOM70蛋白的表达,降低DRP1、FIS1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同时有效增加膜电位及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进而改善高糖腹透液诱导的HPMCs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保护其结构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组及腹膜透析组,每组8只。尿毒症和腹膜透析组大鼠制备尿毒症模型,腹膜透析组于尿毒症造模成功后第6周开始每天规律行腹膜透析,28d后取4组大鼠新鲜腹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检测HIF-1α、CT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4组大鼠腹膜组织中HIF-1α、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尿毒症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腹膜透析组较尿毒症组升高更明显(P<0.05)。4组腹膜组织中3个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HIF-1α、CTG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糖和脂多糖(LPS)对腹膜间皮细胞(PMC)己糖激酶(H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行PMC的原代培养及鉴定。首先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0,1.50,2.50,4.25%)分别和不同剂量的LPS(0,0.1,1.0,10.0,50.0,100.0mg/L)加入培养基;其次用含4.25%葡萄糖和10.0mg/L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测定HK活性。最后用含10.0mg/L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h);测定HK活性和细胞葡萄糖的摄入量,分析HK活性与葡萄糖摄入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糖和LPS对HK的活性具有交互作用(F=423.55,P<0.01)。高糖和LPS以剂量(P<0.01)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K活性(P<0.01);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PMC葡萄糖净利用(P<0.01)。结论:高糖和LPS对PMC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胆管损伤后愈合常见的并发症为瘢痕挛缩和管腔狭窄,其后果严重,治疗颇为棘手,如何防治胆道损伤修复后发生瘢痕狭窄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明胆管损伤后最主要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上皮型钙黏素E(E-cadherin)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后4 h组(n=10)、12 h组(n=10).对照组直接取空肠组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分别于手术后4 h和12 h取空肠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小肠黏膜β-catenin及E-cadherin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肠黏膜细胞中β-catenin仅有微弱表达,感染后不同时期表达均高于对照组.E-cadherin在感染后不同时间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诱导β-catenin和E-cadherin表达,提示β-catenin和E-cadherin可能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对肠黏膜的保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