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3-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长间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7年6月房颤患者127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指标(LAD、LVEDD、LVSDD、IVS、LVPW、EF)及动态心电图中是否伴有长间歇及长间歇次数。根据患者是否伴有长间歇分为房颤伴长间歇组与房颤不伴长间歇组。结果房颤伴长间歇组与房颤不伴长间歇组比较,LAD显著增大(P0.05);两组间LVEDD、LVSDD、IVS、LVPW、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示长间歇次数与LAD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LVEDD、LVSDD、IVS、LVPW、E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房颤伴长间歇会导致患者左房增大,可间接导致心功能的恶化,且随长间歇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脏结构指标对高血压伴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高血压患者320例,按照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无心脏结构改变组)52例、室间隔增厚组48例、左室壁增厚组40例、左房增大组46例、左室肥大组66例、左房左室增大组68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BNP水平、心脏彩超测量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比较6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这些指标与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关系.结果 心脏重构各组的BNP水平、LAD、LVEDD均高于对照组,BNP、LAD、LVEDD随着心脏重构的严重程度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P<0.05);LVEF与BNP水平、LAD、LVEDD呈负相关性(r=-0.584,-0.430,-0.764,P<0.001,P<0.00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LAD、LVEDD单独及联合诊断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分别为0.845、0.725、0.940、0.954,联合检测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9.5%,均高于各个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BNP水平对高血压伴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有临床预测价值,联合BNP、LAD、LVEDD可以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联合彩色多普勒心动图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相对室壁厚度(RWT)进行分为左室正常构型组30例,左室离心性肥厚组30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30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三组IVS、LVPW、LVEDD、LAD、LVEF、E/A、Em、E/Em。结果:①左室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IVS、LVPW、LAD显著高于左室正常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离心性肥厚组比较,左室向心性肥厚组IVS、LVPW显著升高,LVED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离心性肥厚组LVEDD显著大于左室正常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离心性肥厚组与左室向心性肥厚组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向心性肥厚组与左室正常构型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E/A、Em显著低于左室正常构型组,左室离心性肥厚组E/Em显著较左室向心性肥厚组、正常构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可出现向心性肥厚与离心性肥厚,组织多普勒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离心性左心室肥厚比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20-24
目的探讨在老年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及与30 d再住院率之间的关系,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诊疗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入住南充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已经确诊为左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患者44例,将Alb35 g/L的患者10例设为低蛋白血症组,Alb≥35 g/L的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探讨Alb与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的相关性及与患者30 d再住院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Alb与NT-proBNP呈负相关(r~2=0.14,P=0.01),与LVEF(r~2=0.07,P=0.04)、LVFS(r~2=0.09,P=0.04)呈正相关,而与LVEDD、LVESD、LAD、IVS、LVPW无相关性。低蛋白血症组的30 d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vs. 5.9%,P=0.03)。结论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Alb与NT-proBNP、LVEF、LVFS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低蛋白血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左心室功能及患者的近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田海鞍  许毓申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21-2024
目的探讨利钠多肽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3组:A组为高血压并发持续性房颤40例,B组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30例,C组为高血压不伴房颤患者40例,检查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N端B型利钠多肽(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降压药物治疗1年后将110例患者列入D组即左室肥厚消退组62例和E组即未消退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左房大小、房颤发生率和服药差异等。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的年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的发生与Nt-ProBNP水平、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MI、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年龄均呈正相关。D组与E组的Nt-ProBNP、LAD、LVEDD、IVST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患者的ACEI和ARB的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左房扩大是房颤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使左室肥厚消退和左房缩小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Nt-proBNP水平与左室肥厚、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43-4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升高与心房颤动危险相关性。方法:将3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140例,无房颤组22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并计算LAD(左房内径)、LVPWD(左心室舒张末后壁厚度)、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四个指标。结果:NT-proBNP越高,LAD(左房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数值越大,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房颤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房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和患者左、左心室内径均与LVEF具有一定的密切关联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与心房颤动之间密切相关,其在预测房颤发生危险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左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估测尿毒症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HP-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30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及35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左心腔室大小、左心室Tei指数、左室射血时间(ET)、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及A峰、E/A及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主动脉射血时间(ET),并计算左心室Tei指数。结果尿毒症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值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E峰明显增大(P<0.05),A峰明显增大(P<0.01),E/A无显著性差异(P>0.05);EF、FS无显著性差异(P>0.05);IRT延长(P<0.01),ET缩短(P<0.05),IC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计算Tei指数明显延长(P<0.01)。结论Tei指数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的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2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对比分析两组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结果。结果:糖尿病组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房前内径(LAD)、左心室重量(LVM)与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0.01),E/A、LVEF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IVS、LVPW、LVM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甘油三酯(TG)均呈正相关,LVEF、E/A与BMI、FBG及TG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已存在一定的改变,并与BMI、血糖、血脂水平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延缓心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尿酸浓度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房颤动、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3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阵发房颤组,n=30),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房颤组,n=42)和无心房颤动组(非房颤组,n=78)。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血尿酸浓度的相关性,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阵发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血尿酸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且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与非房颤组比较,阵发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房内径(LAD)均显著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小(P<0.05);而且持续房颤组LVEDD和LAD均明显大于阵发房颤组(P均<0.05),LVEF小于阵发房颤组(P<0.05)。血尿酸(OR=2.214, 95% CI 1.609~5.917, P<0.05),LAD(OR=3.617, 95% CI 2.015~6.374, P<0.05)和LVEF(OR=2.885,95%CI 1.876~6.017, P<0.05)是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浓度与LAD呈正相关(r=0.60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84,P<0.05)。 结论: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扩张、重构,心功能降低,可能与患者血尿酸浓度显著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电图(ECG)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AHC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比较两组心电检测异常情况、心肌肥厚情况及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电异常幅度和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D、IVS及LVPW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能准确诊断AHCM,并可有效描述患者心肌肥厚程度、准确定位肥厚部位。  相似文献   

11.
厄贝沙坦对兔心力衰竭心房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兔慢性心力衰竭(CHF)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心衰组(HF组)和厄贝沙坦组(Ⅰ)。3组在12周后分别观察心衰指标和左房内径(LAD)及左心房细胞的膜电容大小。结果HF组与Ⅰ12周心脏重量/体重(HW/BW)、肝脏湿重/体重、肺湿重/体重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高于S组,射血分数(EF)较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肺湿重/体重、LVEDD、LVESD小于HF组,ⅠEF值较HF组升高。HF组和Ⅰ心房肌细胞膜电容和左心房内径均大于S组(均P〈0.01)。Ⅰ左心房内径小于HF组(P〈0.01),心房肌细胞膜电容小于HF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心衰心房的重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浓度在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评价GDF-15水平对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的急诊患者120例,依据引起呼吸困难病因分为单纯肺部疾病组、肺源性心脏病组、左心功能不全组、其他原因呼吸困难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参与研究对象的GDF-15、左室舒张末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IVS)、 左室后壁(LVPW)、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值),分组比较并评价各参数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急性呼吸困难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LVEDD、LAD、LVEF、LVPW、IVS和E/A比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及性别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平均GDF-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患者GDF-15平均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其他原因呼吸困难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肺部疾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P<0.05);单纯肺部疾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GDF-15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结论 单纯肺部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左心功能不全等原因造成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GDF-15可作为鉴别呼吸困难病因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均为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的病例,观察的结局事件是术后房颤事件,分为房颤组39例和窦律组9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EuroScore、NYHA分级、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口服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记录心脏彩超(LAD、LVESD、IVST、LVEDD、LVEF)和生化检查(NT-proBNP、hs-CRP、ALT、AST、Cr、RDW、RBC),以术后房颤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9.55%(39/132),CCABG组房颤发生率(46.94%)高于OPCAB组(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和窦律组在平均年龄、EuroScore、NYHA分级、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β受体拮抗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和窦律组在术后24h LAD、术后24h LVEF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和窦律组在NT-proBNP、术后24h hs-CRP、术后24h RDW上,有差异(P<0.05);年龄、术后24h LAD、NT-proBNP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后24h LAD、NT-proBNP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5例笔者医院准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病例组分为高血压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RT3D-TEE观察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同时获取左心耳相关参数,并对各组中左心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出现LA及LAA自发显影,其中孤立性房颤组占5例,高血压房颤组占10例且2例伴血栓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LAD、ML、MA、EDV及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中,高血压房颤组与孤立性房颤组比较,上述参数中MA、EDV、EF及P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ML、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C组患者,LAD、MA、ML、EDV、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 3D-TEE定量分析左心耳容积参数及功能的改变是可行的。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合并高血压时左心耳功能的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结构指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及LVEDD、LVESD、LAD、IVST、LVPWT升高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EDD、LVESD、LAD、LVEF、IVST、LVPWT诊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08、0.760、0.761、0.762、0.758,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有关,左心结构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 < 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 < 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 < 0.01);而 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 < 0.01)?结论: 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分为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探究二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进一步将孤立性房颤患者依据左心房内径男性是否大于4.0 cm,女性是否大于3.8 cm,分为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相比,脑卒中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性别、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出现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781,95% CI:0.832~17.179,P=0.085)。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患者相比,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升主动脉内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76,95% CI:1.007~1.372,P=0.040)。结论 孤立性房颤患者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相比,左心房内径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矫正后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立性房颤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年龄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左心房内径增大与脑卒中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2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与30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应用TVI技术分别测量长轴方向左房各壁基段、中段和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a)。同时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期峰值流速(D)和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速度(AR)及其持续时间。启动定量分析软件程序,用Simpson法测量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HCM组室间隔明显厚于Nor组(P〈0.05),左房前后径明显大于Nor组(P〈0.05),LAEF较Nor组降低(P〈0.05);HCM组左房各壁各节段心肌的Vs和Vd均低于Nor组(P〈0.05);HCM组肺静脉频谱S和D峰值血流速度均大于Nor组(P〈0.05),S和D峰值持续时间长于Nor组(P〈0.05),AR峰值血流速度和持续时间与Nor组相应测值无明显差异;HCM组左房中段Vd与S峰值血流速度呈直线负相关(r=-0.88,P〈0.001),与S峰持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86,P〈0.000)。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长轴方向上舒缩功能均受损,且左房舒缩功能受损可导致肺静脉收缩和舒张峰流速和持续时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早期评估的意义。方法 123例临床无心力衰竭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63)和单纯高血压组(n=60)。所有患者经肘前静脉穿刺采血测定血清NT-proBNP,同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血清NT-proBNP与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清NT-proBNP为(376±50)ng/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98±16)ng/L(P〈0.01);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增大,心率(HR)明显加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2=-0.30,P〈0.05);与LAD、LVED、HR、IVST、LVPWT均呈正相关(R2=0.18、0.11、0.09、0.20、0.13,P〈0.05或P〈0.01)。结论血清NT-proBNP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的早期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