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采用计算机图象定量测量方法,对在高压氧暴露(0.2MPa)后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高压氧暴露后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微动脉、微静脉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由此说明高压氧可明显改善微循环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计算机图象定量测量方法,对0.25MPa高压氧(HBO)暴露后小鼠的脑膜微血管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HBO暴露后小鼠脑膜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微血管管径收缩,血流速度加快。作者以为,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的微循环,增加脑的血供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计算机图象定量测量方法,对在高压氧中毒后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高压氧中毒后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细动脉、细静脉管径减小,血流速度变慢,有红细胞聚集现象.这些变化可能是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机图象定量测量方法,对0.25MPa高压氧(HBO)暴露后小鼠的脑膜微血管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HBO暴露后小鼠脑膜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微血管管径收缩,血流速度加快.作者以为,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的微循环,增加脑的血供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算机图像定量测量方法,对高压氧中毒(HBOI)后小鼠软脑膜微血管和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作者认为,脑的微循环障碍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LP活性增强可能是氧中毒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循环的影响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5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高压氧治疗组35例,分别于生后24小时和10天进行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同时设对照组13例正常新生儿。结果:新生儿HIE红细胞聚集率、渗出、出血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较正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组较常规组有利于改善患儿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并动态进行耳廓微循环检测对判断病情和疗效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d对微循环及凝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R1)和人参皂苷Rd(Rd)的活血化瘀作用,以证实二者为三七中的有效成分。方法:是微电视放大系统定量观测R1和Rd对正常及去甲肾上腺素(NA)所致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血浆复钙试验测定R1和Rd的张作用。结果:R1和Rd能显著促进或改善正常及NA所致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的微循环;亦可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结论:R1和Rd均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并适度延长凝血时间,为三七中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开音片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采用XY-3型微循环显微镜来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小鼠耳廓微循环红细胞解聚明显,血流速度加快,微静脉口径增大,线流比例增加。结论:开音片能明显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沙土鼠脑缺血后经不同氧压高压氧治疗后软脑膜微循环改变。方法:用激光显微血流计对微血管管径和微血流速度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脑缺血后微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管径开始一过性收缩。以后逐渐扩张。单纯再灌注后,血流速度仍明显低于缺血前,血管明显扩张。经高压氧治疗后,可使微血流加速,血管收缩,清除血管内微小血栓.改善微循环;但对血管管径作用是一过性的。结论:高压氧具有改善缺血组织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血气分析仪和计算机图像定量测量方法,对高压氧治疗后小鼠动脉血气管等6项参数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Na^+-K^+-ATPase活尾进行自动检测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小鼠吸入高压氧1h后,动脉血PH值、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和实际碳酸氢盐等5项参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独活糖浆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用测微尺测量微血管动脉和静脉管径、观察红细胞的流速;大鼠棉球肉芽肿,对0.6%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独活糖浆各剂量组给药可明显增大小鼠耳廓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加快血管内红细胞流速,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对0.6%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结果:复方独活糖浆经口服给药可明显增加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动脉及静脉管径,加微血管内RBC流速,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对0.6%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结论:复方独活糖浆有抗炎镇痛、明显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 7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随机分组 ,予常规治疗或加用高压氧治疗 ,应用耳廓微循环检测技术分别于生后 2 4小时、48小时、72小时、10日进行微循环动态监测。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 ,均有显著性的异常改变。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改善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 ,动态进行微循环检测对病情的评价、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耳廓、鼻部断裂伤Ⅰ期修复的方法。方法耳廓鼻部断裂后严格清洗消毒,对位缝合或游离再植,细线缝合,加高压氧及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结果除2例耳廓断离伤未愈外,余54例修复及再植成功。结论严格清洗消毒创面,对位缝合,高压氧及治疗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对耳廓鼻部断裂伤的Ⅰ期修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疽膏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肾上腺素法致小鼠微循环障碍、二甲苯法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法致大鼠足跖肿胀,观察糖疽膏外用的治疗作用。[结果]糖疽膏可明显增加肾上腺素致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径,加快微血管内红细胞(RBC)流速,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糖疽膏还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结论]糖疽膏外用可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并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育发液提高皮肤微循环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育发液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以101育发液为阳性药,通过测量小鼠耳廓微循环的PU值及给药后不同时问点的小鼠皮肤温度,研究中药育发液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及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75%乙醇组)比较,中药育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给药2h后,与空白组(75%乙醇组)比较,中药育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皮肤表面温度(P〈O.01)。结论:中药育发液可以提高小鼠皮肤温度并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具有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瘀消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以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的方法制备大鼠的血瘀证模型,观察糖瘀消胶囊对模型大鼠血液变性的影响.同时,以微循环显微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糖瘀消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小鼠耳廓微循环实验表明,糖瘀消胶囊高、中、低剂量能增加正常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的管径,加快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结论 糖瘀消胶囊具有显著的活化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复元活血汤部分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复元活血汤进行药理学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疼痛、炎症动物模型 ,观察复元活血汤抗炎及镇痛作用 ;采用微循环实验 ,观察复元活血汤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 :复元活血汤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 ,延长扭体潜伏期 ,减少扭体次数 ;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 ,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扩张小鼠耳廓微动脉和微静脉。结论 :复元活血汤有镇痛、抗炎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机图像定量测量方法,对高压氧中毒(HBOI)后小鼠软脑膜微血管和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了观察和定量测量.结果表明,HBOI后小鼠软脑膜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LP活性增强,微血管呈扩张状态,管周有渗出,血流速度变慢,有红细胞聚集现象.这些变化可能是活性氧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作者认为,脑的微循环障碍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LP活性增强可能是氧中毒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间歇吸氧对小鼠肺、脑组织中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6(Prx 6)含量的影响,探讨间歇吸氧对抗氧中毒的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持续暴露后即刻组、间歇暴露后即刻组、持续暴露后24 h组和间歇暴露后24 h组,通过不同暴露方法,分别取小鼠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 blot等方法测定Prx 6的含量。结果 经高压氧暴露的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rx 6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持续暴露后即刻组与间歇暴露后即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暴露后24 h组含量明显高于持续暴露后24 h组(P<0.01),并且高于各自对应的暴露后即刻检查的结果(P<0.01)。经高压氧暴露的各组小鼠脑组织中Prx 6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持续暴露后即刻组与间歇暴露后即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暴露后24 h组与持续暴露后24 h组高于各自对应的暴露后即刻检查的结果(P<0.05),且间歇暴露后24 h组含量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 间歇吸氧可以促进肺、脑组织中Prx 6的含量增加,从而增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调内消癖丸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词内消癖丸活血化瘀、促进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探讨调内消癖丸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给药的试验方法。结果调内消癖丸能促进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改善微循环(P<0.05,P<0.01,P<0.001)。结论调内消癖丸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