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有关血小板生理功能及病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抗血小板药已经作为一组有效药物开始在临床应用。一、血小板的功能1.粘附:即血小板粘贴于异物或血管内膜下组织表面。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在血管内沿着管壁缓缓流动,并不能粘附于管壁。内膜损伤时,血小板在该处增多,经过形态变化即粘附于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和基底膜上。粘附的血小板随即被激活。这是止血或血栓形成的第一步。血小板粘附所伴发的改变是:(1)失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有形成份之一,它在机体的止血、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血小板有复杂的超微结构,大体可分三部分: (一)外周部份包括细胞膜(至少两层)及膜下间隙.膜由粘多糖、糖蛋白和磷质组成,膜中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如血小板第3因子(PF-3);膜表面吸附若干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及纤溶系统成份. (二)溶胶一凝胶部份这是血小板胞浆的  相似文献   

3.
4.
报道正常人80例及血小板疾病20例(包括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以ADP诱导,应用国产BS-631型血小板聚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波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实验室的广泛应用,它所提供的测试指标和粒度分布图也日益被临床所重视。笔者在实践运用中发现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分布图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 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病患者80例。其中包括流行性出血热2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6.
冯淑娟  罗雅丽 《河北医学》1996,2(6):685-685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疗效分析(063000)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库冯淑娟,郝东生(063000)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罗雅丽随着医学输血学的不断发展,血小板输注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已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具有的黏附、聚集和释放等主要生理功能参与血栓与止血的形成。活化的血小板可表现出多种细胞反应,包括形状的改变,膜糖蛋白的转移和构型的改变,血小板颗粒内容物的分泌和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的形成。 PMP 体积小于正常血小板但具有完整的膜结构,PMP 膜上表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Ⅱb、GPⅢa、GPⅨ、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性血小板产现是一新型出性血疾病,特征为同一血小板对常规诱导阈值浓度的各种诱导剂可有正常或有缺陷的聚集反应。观察同一患者聚集的、不聚集的和静息的血小板,在电镜下的超向一结构。结果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改变,均符合正常对照者形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对8例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3例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2例。TPO剂量为5000U/次,每周三次,肌肉注射,连用8周。结果MDS-RA及ITP患者血小板上升30×10~9/L~62×10~9/L,而CAA血小板上升不明显。本文对TPO治疗MDS-RA、ITP及CAA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的生理和功能一、血小板的来源:1969年 Harker 氏研究证明人的巨核细胞数为6.1×10~6/公斤体重,部份成熟巨核细胞在骨髓中释放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的一半进入血流,并被肺毛细管床扣留(trapped),在那里释放血小板入血流(1)。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具有粘着、聚集、释放反应和吸附等主要生理特性。创伤时,破损的血管组织及解体的红细胞放出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活素。ADP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凝血活素和Ca~(++)一起,促使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可促使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5-羟色胺和血小板因子等。这样,伤口处的ADP和凝血酶浓度增高,诱导血小板聚集增强。聚集成团的血小板便成为止血栓子,堵塞伤口而止血。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可促使血浆中纤维蛋白迅速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聚集在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小板输注马曙轩,刘景汉成份输血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输血机构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骨髓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其它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对血小板需求量的增多,尤其是血小板分离和保存技术的提高,使血小板成份输血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由于固相化...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输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a、GPb、GPa、GP、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血小板生成素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30.65±18.34×10^9/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26.63±45.63×10^9/L(P〈0.05);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76.65±52.50pg/ml,71.62±23.03pg/ml,P〉0.05);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分别为60.06±12.08%、27.74±9.67%、1.11±0.3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9.89±5.56%、35.87±4.07%、1.64±0.32%,P〈0.05),CD8^+T淋巴细胞为31.12±12.49%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55±4.12%,P〈0.05);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27.19±17.43%、PAIgM41.15±15.62%、PAIgA33.18±16.3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9.28±3.85%、PAIgM16.78±9.26%、PAIgA22.12±8.86%,P〈0.05)。结论血小板生成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张春芳 《吉林医学》2011,32(13):2633-2633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方法:检测102例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记录在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在1 h以及24 h的时候的血小板增值。结果:所有患者当中有54例患者血小板抗体为阳性,占51%,在1 h以及24 h的时候抗体阳性组明显比抗体阴性组低。输注无效率的抗体阳性组有80%,抗体阴性组为2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以及非免疫等很多因素可以决定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来说,血小板输注不一定无效,进行血小板的交叉配血实验可以减少同种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I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