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48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为观察组,20例泌尿系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均正常的女性为对照组。测定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静态尿道压力,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48例均有尿频、尿急症状,其中伴尿痛11例,夜尿增多14例,排尿不畅7例,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25例,伴焦虑、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22例。观察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P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膀胱感觉增强(IBS)、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22.9%(11/48)、14.6%(7/48)和12.5%(6/48),其余16.7%(8/48)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表现多样化,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2例有下尿路症状的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4—85岁,平均67岁,均行尿动力学全项检查。结果膀胱逼尿肌收缩减低15例(35.7%);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4例(9.5%);42例患者中34例获满意压力一流率测定结果,其中膀胱出口梗阻16例,可疑梗阻8例,无梗阻8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有下尿路症状的老年男性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0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影像尿动力检查结果。结果:膀胱颈梗阻21例(42%),中远端尿道梗阻20例(40%),尿道外口梗阻3例(6%),膀胱脱垂4例(8%),尿道憩室2例(4%);储尿症状为主占18%,排尿症状为主占36%,混合症状为主占46%;可见逼尿肌不稳定13例(26%),膀胱顺应性减低24例(48%)。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患者逼尿肌的功能状况,并能准确判断下尿路梗阻的解剖水平,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电切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该院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37 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3~6 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观察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和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变化的特点。结果30 例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占全部患者的81.1%,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感觉增强、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活动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2.4%(12/37)、21.6%(8/37)、16.2%(6/37)和10.8%(4/37),尿动力学表现呈多样化。患者电切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术前增加,最大尿道闭合压力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多数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下尿路功能的评估、手术疗效的判断、辅助治疗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志刚  张强  张飞  范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0,(1):72-73,7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病因的尿流动力学改变,为指导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311例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行尿动力检查与其病因结合,全面认识下尿路症状病因。结果①老年LUTS中87.5%(272/311)尿流率降低与70.7%(220/311)残余尿增加,与膀胱出口梗阻72.3%(225/311)造成的结果基本吻合;20-30%LUTS由逼尿肌不稳定(21.5%)造成,符合临床实际情况;②引起老年LUTS最常见的原因以前列腺疾病(71.4%)最多见,其中前列腺增生占67.5%(210/311);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引起的老年LUTS占22.8%(71/311);④精神障碍性疾病也可引起LUTS。结论唯一明确可以区分导致LUTS的不同原因的方法是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治伴有LUTS的老年男性患者时,依据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进行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测定在女性排尿困难检查中的意义。方法: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查90例女性排尿困难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困难原因。结果:女性排尿困难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41例,占45.56%,伴有不稳定膀胱25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24例,占26.67%;神经源性膀胱22例,占24.44%;3例患者排尿正常。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加拿大Laborie尿动力学检测仪对10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107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98例(占91.59%),不稳定膀胱49例(占45.79%),低顺应性膀胱36例(占33.64%),逼尿肌无收缩力5例(占4.67%)。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1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者归为正常组,有一项异常者归为异常组。异常组分为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结果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中,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的异常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异常组中病程<5年组逼尿肌收缩压升高,尿流率轻度减低;病程≥5年组逼尿肌收缩压减低,尿流率明显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尿路症状时已进入中晚期;尽早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行尿动力检查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尿动力学诊断结果,进一步对逼尿肌无力(detrusor underactive,DU)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656名女性患者基本情况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其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合并疾病及尿动力学诊断分布情况,按年龄、尿动力学诊断分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症状及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差异,按糖尿病患病情况分组比较DU患者LUTS和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差异。电话随访163例女性DU患者,了解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并使用AUAss评分量表评估未经治疗者的疾病发展情况。结果:尿频是本组门诊女性LUTS患者中位居首位的症状(25.03%),其次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20.04%)、尿急(19.97%)、排尿困难(17.32%)、急迫性尿失禁(12.00%)。SUI是LUTS患者的首要尿动力学诊断(36.04%),其次为DU(24.08%)、膀胱出口梗阻(17.58%)。各类型疾病的患病高峰主要集中于51~60岁,年轻女性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经尿动力学检查后未见明确病因。DU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膀胱感觉较非糖尿病患者迟钝(P<0.05),对DU患者的随访结果还提示,未经治疗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门诊女性LUTS患者以储尿期症状为主,SUI在尿动力学诊断中占首位。随年龄增长,患者膀胱感觉和逼尿肌功能逐渐减退,老年患者中DU取代SUI成为首要诊断。对于DU患者,糖尿病会影响其膀胱感觉功能,未经治疗的DU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 的尿动力学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分析尿动力学的表现,对该类型患者作出合理的治疗与处理。方法:10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年龄53~92(63.21±7.18)岁;下尿路症状史3~12年,均行肛门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及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排除尿路感染及颅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病史。BPH合并DM患者(47例)为研究组(A组),单纯BPH患者(59例)为对照组(B组),对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情况,IPSS评分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比较,IPSS评分A组较B组高,最大尿流率(Qmax)A组较B组显著降低,疗效不满意者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平均年龄及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比较,A组中膀胱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膀胱、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比例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测术后疗效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及下尿路梗阻(LUTO)对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将其归类为三组,分别为LUTS伴DI组11例、LUTS合并LUTO组41例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29例,对三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残余尿、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初感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各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初始逼尿肌压无差异(P>0.05).比较LUTS伴DI组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的储尿期指标,LUTS合并LUTO伴DI组DI最大逼尿肌压更高、DI幅度增加(P<0.05).结论 DI患者残余尿及膀胱功能容量减少、膀胱感觉敏感,LUTO伴DI患者DI幅度增加,逼尿肌收缩力增强;最大尿流率对LUTO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诊断DI和LUTO,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电切术前后尿动力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中年组(50~59岁)共18例、老年组(60~69岁)共47例、高龄组(70岁以上)共51例;均于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查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判断和了解膀胱功能有重要临床价值,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不同年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糖尿病病程,将56例女性糖尿病膀胱患者分为<15年组(31例)和≥15年组(25例),采用Encore 5.7尿流动力学检查仪,行四道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年组患者的平均剩余尿量(35±16)ml,平均初感尿意容量(220±76)ml,平均最大膀胱容量(380±92)ml,逼尿肌反射亢进15例,低顺应性膀胱3例,高顺应性膀胱14例;≥15年组患者的平均剩余尿量(65±24) ml,平均初感尿意量(330±88)ml,平均最大膀胱容量(580±122) ml,逼尿肌反射亢进6例,低顺应性膀胱16例,高顺应性膀胱6例。两组平均剩余尿量、平均初感尿意容量、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及低顺应性膀胱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6、4.94、6.79和11.90,均P<0.01)。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糖尿病性膀胱功能损害程度,为糖尿病性膀胱病程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排尿障碍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borie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对54例排尿障碍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椐结果分型行相关治疗。结果: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33例前列腺增生中有3例合并神经源性膀胱,3例为轻度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术后排尿不畅确诊为逼尿肌无力,其余病例与该检查前诊断相符。治愈2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排尿障碍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升远  鞠富霞 《河北医学》2003,9(3):241-243
目的:探讨如何准确评价膀胱颈硬化症逼尿肌功能。方法:对78例膀胱颈硬化症患者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单纯性逼尿肌收缩力增高者39例,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率为0;逼尿肌不稳定者31例,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率为46%;逼尿肌收缩无力者8例,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率为100%。结论: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来评价膀胱颈硬化症逼尿肌功能,对合理选择病倒,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型DM患者40例,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患者中,轻度血管病变者47例(35.8%),中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重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均>0.243,P<0.05或<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高龄老人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45岁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2年后自然转归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统计社区45岁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1465例,两年后进行复查,采取填写调查问卷、二次糖耐量试验,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测定等方式,了解自然转归情况以及不同转归的人群基线特征,分析影响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465例糖尿病前期人群,其中610人转化为血糖正常人群,731人依旧处于 IGR 水平,124人转化为糖尿病,糖尿病转化率为8.5%。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均有增加趋势,而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收缩压(SBP)增加、血脂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以是否进展为糖尿病为因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基线 FPG、2hPG、超重和肥胖是影响糖尿病前期转化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转化为糖尿病者男性比例、尿酸、BMI 和收缩压均高于未转为糖尿病者,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Risk of hypotherm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incidence of admissions of patients with hypothermia was determined to examine whether hypothermia was more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fter diabetic metabolic emergency cases had been excluded. A prospective survey of thre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identified 134 cases of hypothermia admitted from a catchment population of almost 157,000 aged 65 or over during the winters of 1981-2 to 1983-4. The predicted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the population was nearly 5600 (3.5%). Twenty three admissions for hypothermia (17%) occurred in 20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diagnosed diabetes. Women made up 87% of the diabetic admissions; the ratio of diabetic to non-diabetic admission rates in women was 7.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3 to 12.0). After excluding diabetic metabolic emergency admissions the ratio was 6.4. The ratio in men was 2.4, but the small number of admissions produced wide confidence intervals. Ten of the admissions with diabetes (43%) had pathological disorde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hypothermia. The frequency of these conditions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partly explains the increased risk of hypothermia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0例糖尿病早期患者(早期DM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以及尿液,检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清蛋白。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FBG)为(5.12±0.45)mmol/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mAlb定量异常均为0例,mAlb为(8.5±1.2)mg/L;早期DM组FBG为(7.65±1.32)mmol/L、BUN、Scr、mAlb定量异常分别为9(30.0%)、8(20.0%)、33(82.%)例,mAlb为(25.3±9.8)mg/L,DN组FBG为(8.56±2.54)mg/L、BUN、Scr、mAlb定量异常分别为50(83.3%)、55(91.7%)、60(100.0%)例,mAlb为(55.1±22.5)mg/L。早期DM组及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BUN、Scr、mAlb定量异常率及mAlb与早期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M组及DN组中,mAlb定量异常率显著高于BUN、Scr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b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