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蔓荆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蔓荆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牡荆素(Ⅰ),胡萝卜甙(Ⅱ),β-谷甾醇(Ⅲ),木犀草素(Ⅳ),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Ⅴ)。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白花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花牛角瓜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花牛角瓜的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乙酸酯(Ⅰ),蒲公英甾醇(Ⅱ),6β-羟基-豆甾-4-烯-3-酮(Ⅲ),过氧麦角甾醇(Ⅳ)和吲哚-3-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无梗五加果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无梗五加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无梗五加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已知的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1)、对羟基苯丙酸(p-hydrocoumaric acid,2)、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3)、咖啡酸(caffeic acid,4)、4-(3,4-二羟基苯基)-2-丁酮[4-(3,4-dihydroxyphenyl)-2-butanone,5]、没食子酸(gallic acid,6)、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7)、邻苯二酚(pyrocatechol8,)。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蒺藜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蒺藜果实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聚酰胺柱及硅胶柱色谱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鉴定为支脱皂苷元(Ⅰ)、海柯皂苷元(Ⅱ)、25R-螺甾-4-烯-3,12-二酮(Ⅲ)、酵母甾醇(Ⅳ)、7α-羟基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 化合物Ⅳ、Ⅴ在本植物中首次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美洲凌霄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手段对美洲凌霄花70%乙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美洲凌霄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十九烷酸(Ⅱ)、β-谷甾醇(Ⅲ)、鼠李柠檬素(Ⅳ)、芹菜素(Ⅴ)、柯伊利素(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Ⅶ)、咖啡酸(Ⅷ)、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Ⅳ、Ⅵ~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 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Ⅱ)、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hes-peretin 7OβDglucoside,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pyrangluc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火绒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60%的火绒草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6-羟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本植物火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辽细辛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兜铃酰胺Ⅰ(aristololactamⅠ,1)、7-甲氧基马兜铃酰胺(7-methoxy-aristololactam,2)、马兜铃酸Ⅳa(aristolochicacidⅣa,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5,7-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柚皮素(5,7-di-O-β-D-glucpyranosyl-narigenin,5)、2,6-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6-dime-thoxy-4-methyl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细辛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中药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Ⅰ)、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Ⅱ)、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Ⅲ)、5-羟甲基糠醛(Ⅳ)和尼克酰胺(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关东丁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扩大关东丁香(Syringa veutina Kom)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脂素((-)-olivil,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secoisr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2)、橄榄苦苷(oleuropein,3)、demethyloleuropein(4)、10-羟基橄榄苦苷(10-hydroxyoleuropein,5)、lucidumoside C(6)。结论化合物2、6为丁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5为关东丁香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仙人掌肉质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NMR和MS等波谱手段签定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1[6αD吡喃葡萄糖甲苷)]L(-)苹果酸甲酯(Ⅰ)、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Ⅱ)、(S)3羟基3甲基戊二酸甲酯(Ⅲ)、乙基αD呋喃阿拉伯糖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Ⅱ~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酯B。  相似文献   

12.
狭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雌花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从其雌花序中分离出十个化合物,其中七个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Ⅰ)、反式对羟基肉桂酸Ⅱ、原儿茶酸(Ⅲ)、甘油单香豆酸酯(Ⅳ)、琥珀酸(Ⅴ)、对羟基苯甲醛(Ⅷ)和D-甘露醇(X)。化合物(Ⅰ)、(Ⅱ)、 (Ⅲ)、(Ⅳ)和(Ⅹ)为首次从香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和(Ⅷ)为首次从狭香蒲中分离得到。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Ⅱ)、(Ⅲ)、(Ⅴ)和(Ⅷ)均具有明显抑菌活性,为狭香蒲雌花序中的主要抗茵活性成分。化合物(Ⅲ)通过初步实验表明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方法 用硅胶柱和C18反相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蒙古黄芪根中分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pehinone(Ⅰ)、黄芪皂苷Ⅱ(Ⅱ)、黄芪皂苷甲(Ⅲ)、异黄芪皂苷(Ⅳ)、(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葡萄糖苷(Ⅴ)、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葡萄糖苷(Ⅵ)、芒柄花素(Ⅶ).结论 化合Ⅰ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白花前胡中的香豆素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nn)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特征分别鉴定为Pd Ⅱ(Ⅰ)、顺式 3′,4′ 二千里光酰基 3′,4′ 二氢邪蒿内酯(Ⅱ)、isoboc conin(Ⅲ)、aegelinol(Ⅳ)、(-) 反式凯林内酯(Ⅴ)和伞形花内酯(Ⅵ).化合物(Ⅲ)和(Ⅳ)为从前胡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Ⅱ)为从白花前胡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新疆藁本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若芸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95,30(7):526-530
从新疆藁本(ConiselinumvaginatumThell)的根茎中分到七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分别鉴定为coniselin(Ⅰ),(E)-3-methoxy-4,5-methyenedioxycinnamicaldehyde(Ⅱ),(E)-3-methoxy-4,5-methylenedioxycinnamicalcohol(Ⅲ),(E)-3-methoxy-4,5-methylenedoxycinnamicacid(Ⅳ),肉豆劳动蔻酸(myristicicacid,V),阿魏酸(ferulicacid,Ⅵ)和香草醛(vanilin,Ⅶ)。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经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Ⅱ~Ⅴ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对丙酸杆菌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goticaFort.)叶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大青叶 95 % (φ)乙醇提取物经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 ,各部分萃取物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 (1H NMR、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分别被鉴定为 3,5 二甲氧基 对羟基苯甲酸 (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acid ,Ⅰ ,即丁香酸 ,syringicacid)、烟酸 (nicotinicacid ,Ⅱ )、5 羟基 2 吲哚酮 (5 hydroxy 2 indolinone ,Ⅲ )、异牡荆素 (isovitexin ,Ⅳ )、琥珀酸 (succinicacid ,Ⅴ )、水杨酸 (sali cylicacid ,Ⅵ )。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黑果腺肋花楸幼苗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明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7):425-426,434
目的对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Elliot)幼苗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Ⅰ)、野樱苷(Ⅱ)、熊果苷(Ⅲ)、1,4二羟基2,6二甲氧基苯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Ⅴ)、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滇黄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滇黄芩 (ScutellariaamoenaC .H .Wright)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 二羟基 6 甲氧基二氢黄酮 (dihydrooroxylinA ,Ⅰ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 ( 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 ,Ⅱ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Ⅲ )、汉黄芩素 (wogonin ,Ⅳ )、白杨素 (chrysin ,Ⅴ )、黄芩素 (baicalein ,Ⅵ )、去甲汉黄芩素 (norwogonine ,Ⅶ )、( 2S) 5 ,7,2′ ,6′ 四羟基二氢黄酮 [( 2S) 5 ,7,2′ ,6′ tetrahydroxyflavanone ,Ⅷ ]。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9.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 2aOβDglucoside(Ⅰ)、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 flavonoid 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Ⅱ)、香蜂草苷(didymin,Ⅲ)、橙皮苷(hesperitin,Ⅳ)、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Ⅱ是从薄荷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是从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苦马豆 (SphaerophysasalsulaDC )果皮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4′ ,5 二羟基 3′ ,7 二甲氧基异黄酮 (orobol 7,3′ dimethylether ,Ⅰ )、2′ ,7 二羟基 3′ ,4′ 二甲氧基异黄烷 (Ⅱ )、山奈酚 ( 4′ ,5 ,7 三羟基黄酮醇 ,Ⅲ )、β 谷甾醇 (Ⅳ )、胡萝卜苷 (Ⅴ )。 结论化合物Ⅰ、Ⅲ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