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中庸》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 ,其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领域 ,对教育的目标、作用及过程等问题形成了理论性认识 ,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一般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庸”的教育价值观 ,由“诚”至“道”的教育目的论 ,礼乐相成的教育途径说和知行合一的教学认识论。《大学》《中庸》所阐明的教育思想 ,不仅规定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理论的走向 ,而且确定了封建时代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庸思想的核心是“诚”,天道之诚开放在万物的各正性命中,而对天道的接收总是接收在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极高明者总是道中庸。另一方面,天道之诚开放为“大明终始”的生生历程:世界通过在人的存在中自身开放,其“诚”得以自身照明之时,人的“诚之”本身成为“天地之诚”的绽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历来,文学史书都把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五世看成一个改过自新、浪子回头的立宪君主,认为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与《亨利五世》中力图表现一个理想君主的成长过程。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写道:“亨利五世改邪归正,由一个浪子转变为英明君主,表现了作者对于道德改善所寄予的幻想。”陈惇、匡兴撰写的《外国文学史》也认为“莎士比亚描写了亨利太子从一个浪子转变为贤明的君主的过程,从而提出一个观点:可以通过道德改善的途径,把封建君主改造成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国王。”陈应祥、马家骏合写的《外国文学》则论述说:“他(亨利五世)虽然在作太子时不务正业,但在国家动乱的严重时刻能幡然改悔,由浪子成为英明君主。”  相似文献   

4.
张载以太虚为宇宙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原。诚是太虚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诚因与宇宙论相结合而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意蕴,成为人伦道德的形上依据。天道之诚下落于现实人生,被赋予了仁义礼智等人伦道德的内容,至诚是理想的道德境界。诚在张载理学体系中既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也是体用的合一。诚之用则是本体世界向人伦日用的实践层面的转化与落实,诚的实践工夫是通过“诚”、“明”并进及与礼的紧密结合,内外发明完成对“气质之性”的转化。张载以诚为指归的伦理思想建立在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基础上,体现了其理论建构由体达用、体用合一及由天及人、天人合一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5.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大医精诚》篇中提出为医者,应具备“精”、“诚”两个条件,“精”是指精思、精学,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诚”是指要有高尚的医德.中专卫校是培养“白衣天使”的摇蓝,所培养的学生做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保障人类健康的光荣使命,更应“精”、“诚”兼备,而事实上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普遍存在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偏重于业务知识的培养,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已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卫生队伍打好素质基础”.中专卫校应深入贯彻这一精神,加强德育教育,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选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提高德育教育效果.1 入学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医古文》词语再释(一)姜文熙医古文教研室1,诊《扁鹊传》:“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诊”在此处常作“诊察”、“诊断”讲,细思欠妥。诊察、诊断,是指对病情进行检查、判断,课文的本意是中庶子始不信扁鹊的话,因此扁鹊委婉地请他进...  相似文献   

7.
“中庸之道”自提出以后长期受到人们误解,因为看到一个“中”字,就以为是“折半以取中”,即“折中”的意思;看到一个“庸”字,就以为是平平常常的,不突出。据此认为遇事模棱两可,做事不偏不倚,既不求绝对,也不出错,便是“中庸”。这种观点常见于各处注家对孔子思想的解读之中。以至于最终形成了主流的观点。但“中庸”的含义真是如此吗?请让我们深入原著去体味。孔子谈到“中庸”时曾说:“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仔细研究《礼记·中庸》篇的全文,应当悟出:中,乃是正道,所谓不偏不倚;庸,是坚持的意思。“中庸”就是…  相似文献   

8.
魏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87-188
从脏腑论治 从心论治镇心宁神法:心者,君主之官,主神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精神情志活动都南心主神明来完成。《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张介宾在《类经》中又说:“情志之伤呈(诚)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南,则无不从心而发。”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赢得病理界的“双杰”之一的称谓,还是被推上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的职位。陈杰都说自己“糊里糊涂”就这样了。也许有一个字用在他身上最合适.那就是一个“和”字,谦和.平和、温和。陈杰将许多矛盾加以调和。他的生活状态,似乎离和谐很近,而他身上也颇有些中庸和和的意味。当然,在这和谐的背后。是陈杰的辛勤汗水与默默付出.还有一种甘于奉献、尽力而为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为重性精神病人 ,他们的精神活动、思维和知觉障碍具有特征性 ,行为、情感不协调 ,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特殊差异是自知力缺失。其他科病人很在意自己的疾病 ,积极要求并配合诊治 ,而对于自知力缺失的精神病人则整天沉浸在病态之中 ,有他独立的“天地”不愿接触人 ,各种基础护理工作是被动服从 ,甚至是强制性的。所以“慎独”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慎独”即“自律”我国《礼论 -中庸》中记载 ,点见乎隐 ,其见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1 护士要重视“慎独”修养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说过 :“要留心 ,即使当你独自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中庸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中医养生学理论和养生方法的中庸思想,指出中庸、和谐、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在保养生命的过程中,顺应四时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房事适当,形神共养,动静适宜,时时秉持中庸思想,就能使人体外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内为一个阴阳和谐平衡的统一体,因而身体健康,精神安乐。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13.
"心水"为五脏水之一,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病症之一。从因机证治几个方面对心水进行研究,旨在全面、客观地反应心水在《金匮要略》中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陈修园是清代名医,善以通俗的语言阐述玄而难解的中医理论,为清代中医科普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著作颇多,《金匮要略浅注》是其众多著作之一。书中提出《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互参的研读方法;需注释处以小字穿插于原文进行注解;具有尊崇经典、探本溯源,崇古不泥、敢于创新的特点。该书多方参考,博采众长,见解独到,是《金匮要略》不可多得的注本,为后学者开启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5.
几乎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同时 ,佛陀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 ,分别对儒佛两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一个发展变异的过程 ,其中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儒家中庸思想发展在《中庸》一文中可谓集大成 ,后来中庸思想都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佛教宗派众多 ,对中道思想有重要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 ,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 ,中道观又有新的发展。儒佛两家在矛盾冲突的同时 ,又相互影响 ,相互汲取营养。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佛教的中道观对儒学的一些观点的深化则有点染之功  相似文献   

16.
惊悸病名,源自《内经》,系统论述惊悸病辨证施治,出自《金匮要略》。通过惊悸病名探讨,后世有影响医家对病因病机、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方药应用,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从而掌握目前对《金匮要略》惊悸病研究概况,总结归纳仲景对惊悸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找出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深入研究,并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明代医家张介宾“阴阳一体”论的理学背景,以及在医理阐释中的发挥。张介宾以阴阳论为指导,构筑命门学说的哲学基础,在医学理论中充分发挥“阴阳互根”的思想,提出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医学英语写作"金课"建设成为推进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和方针为指引,提出医学英语写作课程的"五性"建设标准,顺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更新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方式、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等途径探讨"金课"的打造。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金匮要略》对六淫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以及对六淫致病相对性的认识,认为《金匮要略》构建了六淫病因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大美术"旗帜的袁运甫从纯艺术的爱好开始,将其创作与教学实践落脚在与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最广泛的社会需要上--这种需要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因而,他重视装饰艺术,涉足实用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各个方面,并且将大美术观的实践和艺术教育、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文精神的思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紧密联系在一起.袁运甫的大美术观显示出宏阔的战略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