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褪黑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睡眠障碍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与ASD睡眠障碍和褪黑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8年10月31日.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研究对象为AS...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的生物学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褪黑索是松果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甲氧吲哚。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稳定生物节律、清除自由基,还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作用于免疫系统,能上调培养的人单核细胞IL-2、干扰素-γ和IL-6等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及其他器官的功能紊乱等方面褪黑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褪黑素在临床的应用,如临床适应证、治疗原则和临床安全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与自由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敏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9,26(4):204-207
褪黑素是松果体合成与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化学名称为N-乙酰-5-甲氧基色胺,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近10年来,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5.
睡眠障碍在儿童中较常见,呈发作性,临床表现多样。国外报道约有20%~25%的儿童存在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个别报道达33%~40%,一般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癫痫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些癫痫发作又仅见于睡眠期,尤其是额叶癫痫具有夜发性倾向,部分病例有夜间躯体自动症发作。临床上夜间癫痫发作与睡眠障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发病机制又有本质不同,故对任何睡眠发作性疾病,都应该首先区分为痫性发作与非痫性发作。本研究旨在探讨此类患儿24h脑电图(AEEG)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做好睡眠中癫痫性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对睡眠癫痫患者及早治疗,避免和减少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6-9月在广州市东山区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共1734名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东山区<6岁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睡眠障碍、母亲打鼾、喂养方式和入睡困难等。所调查儿童各种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35.4%,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睡眠环境、鼻炎史、父亲吸烟史、父亲学历、父亲打鼾史和母亲打鼾史等8个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东山区目前儿童睡眠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睡眠时间普遍不足、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儿童睡眠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玺诚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881-883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儿童睡眠是早期发育中脑的基本活动,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对儿童而言,睡眠对健康的影响较成人更为重要。儿童睡眠障碍在儿童群体中常见。儿童睡眠障碍不但可由呼吸、神经发育畸形等引起,也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功能不完善和环境不适引起。社会、家庭、环境、营养、教育等因素都可引起儿童睡眠障碍。为降低我国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应努力学习和引进国际睡眠医学新知识、新经验,建立我国儿童睡眠医学体系,服务于我国儿童。 相似文献
8.
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帆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3):139-143
国外研究报道,目前大约在0.2%~10%的儿童存在睡眠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扼要综述了目前国外关于儿童睡眠障碍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多的临床工作者以儿童睡眠障碍的普遍性及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癫儿童的睡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2)
儿童癫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睡眠及睡眠剥夺可诱发癫发作或活化发作间期神经元样放电,有的癫发作仅发生或主要发生在睡眠中,癫与睡眠障碍可并存。癫发作及抗癫药物可能干扰睡眠,改变睡眠模式。 相似文献
10.
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坚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888-891
睡眠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睡眠质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可能较成人高,但常被忽视。睡眠医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与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及耳鼻喉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入睡相关障碍、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摇头、失眠、睡惊、梦魔、睡行症、遗尿症、磨牙等。随年龄不同,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与年长儿也不尽相同。本文就几种常见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作简要论述,以期能为临床儿科医师在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断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帆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883-885
随着儿科医师对睡眠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深入,儿童睡眠医学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渐兴起,有关儿童睡眠障碍研究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结合儿童发育特点,系统介绍各年龄段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考虑到睡眠受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本文尽可能将中西方各国的有关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进行总结比较,以期较为全面的展现目前全球范围常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 2~ 12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 ,随机抽样调查温州市鹿城区 2~ 12岁儿童 ,发放调查问卷 3330份 ,对回收的合格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实际接受调查人数 3317名 ,男 1885名 ,女 14 32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 5 1 5 % ,部分睡眠障碍症状的发生率存在年龄组的差异。幼儿组儿童全天睡眠时间为 (11 31± 1 4 9)h ,学龄前期组 (10 2 7± 1 2 0 )h ,学龄期组 (9 5 9±1 31)h ,各年龄组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儿童保健学各年龄儿童睡眠时间需求标准。结论 目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睡眠时间较前普遍有所减少 ,儿科和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儿童睡眠疾病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儿童父母的自我保健意识 ,控制危险因素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无锡市 3~ 1 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率。方法 2 0 0 3年 6~ 9月在无锡市 3个行政区随机抽取 2 376名 3~ 1 2岁健康儿童 ,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3~ 1 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 1 1 .1 6 ,1 0 .91 ,1 0 .68,1 0 .2 7,9.81 ,9.67,9.61 ,9.57,9.60 ,9.61h。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 2 5 .5 % ,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 7.8% ,磨牙 7.7% ,张口呼吸 6 .6 % ,喉头哽咽 0 .63 % ,睡眠呼吸暂停 0 .34 % ,梦呓 4 .2 % ,梦游 0 .63 % ,遗尿1 .4 % ,睡眠中肢体抽动 3 .2 % ,睡眠不安 6 .2 %。结论 无锡市儿童睡眠时间普遍减少 ,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1~6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目的:了解上海市学有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999年8月-9月间在上海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812名1-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族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2岁组和3 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1.78h和11.65h,均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需要量13h和12h。2-5岁各年龄儿童夜间睡眠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相应标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6.975。明显高于国外0.2%-10%的标准。其中梦游的发生率为1.93%,梦呓的发生率为24.83%,鼾症的发生率为16.84%,磨牙的发生率为19.00%、大于5岁的儿童遗尿的发生率为4.29%,梦魇及夜惊的发生率为12.14%,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抚关人的睡觉时间,孩子的脾气暴躁、与父母同睡等,而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中有睡眠障碍的存在、孩子脾气暴躁、经常更换抚养人、父亲情绪低落等。结论:目前上海地区儿童睡眠状况令人担扰,具体表现在睡眠时间普遍不足,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睡眠障碍在儿童中较常见,呈发作性,临床表现多样。国外报道约有20%~25%的儿童存在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个别报道达33%~40%眼1演,一般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眼2演。癫疒间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些癫疒间发作又仅见于睡眠期,尤其是额叶癫疒间具有夜发性倾向,部分病例有夜间躯体自动症发作眼3演。临床上夜间癫疒间发作与睡眠障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发病机制又有本质不同,故对任何睡眠发作性疾病,都应该首先区分为疒间性发作与非疒间性发作。本研究旨在探讨此类患儿24h脑电图(AEEG)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做好睡眠中癫疒间性…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和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注意缺陷障碍(ADHD)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儿童行为障碍,病因目前仍不清楚。这些患儿中很多存在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也可引起和加重ADHD的症状。因此,睡眠障碍可能是ADHD的病因之一,对睡眠障碍进行治疗有可能改善ADHD的症状,这就为ADHD的病因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从ADHD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睡眠周期的改变、ADHD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多动腿综合征及睡眠呼吸紊乱的关系、中枢兴奋性药物对ADHD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ADHD共患病对睡眠的影响等方面阐述ADHD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癫(癎)儿童的睡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891-893
儿童癫痫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睡眠及睡眠剥夺可诱发癫痫发作或活化发作间期神经元痫样放电,有的癫痫发作仅发生或主要发生在睡眠中,癫痫与睡眠障碍可并存。癫痫发作及抗癫痫药物可能干扰睡眠,改变睡眠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8):592-59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虽然ADHD的病因很多,但继发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后ADHD其实并不少见,其正规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该文从脑结构异常、小儿神经科疾病与ADHD入手,对癫痫、头痛、睡眠障碍及脑炎与ADHD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讨论。旨在强调ADHD的早期诊治和干预固然重要,其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不能忽略,标本兼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调查北京地区2~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中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二者的差异。
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间对北京6个近郊区县随机整群抽取6193例2~12岁健康儿童和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疾病专业门诊随机抽取的200例2~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
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7.0%(94例)。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1.0%(22例),喉头哽咽1.5%(3例),张口呼吸13.0%(26例),睡眠呼吸暂停1.5%(3例),磨牙8.0%(16例),梦呓7.0%(14例),梦游0.5%(1例),睡眠中肢体抽动4.0%(8例),睡眠不安28.5%(57例)。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应引起重视。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应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CBMC)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相差显微镜及。H-TdR掺入法观察MLT对CBMC形态学的影响及增殖的调节,并与MLT对成人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CBMC的。H-TdR掺入率随培养基中MLT浓度(50pg/ml~50ng/m1)的增加而增加,在5ng/ml效果最佳。在加入MLT(5ng/m1)的培养基中,经72h培养后,高倍光镜观察下见细胞较培养前明显密集,为较多体积增大的单个核细胞。CBMC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刺激物MLT(5ng/m1)、Interleukin-2(IL-2,50ng/m1)、MLT+phytohemagglutinin(PHA,5μg/ml)、MLT+IL-2,其^3H-TdR掺入率(cpm)分别为114327±52863、16087±9006、118360±59207和17682±7391。与细胞悬液组(14133±8688)比较,MLT组和MLT+PHA组CBMC的。H-TdR掺入率显著增加(t=5.9143,P〈0.001;t=5.5078,P〈0.001),IL-2组、MLT+IL-2组CBMC的。H-TdR掺入率无明显变化(t=0.4983,P〉0.05;t=0.9839,P〉0.05);而MLT组或MLT+PHA组CBMC的。H-TdR掺入率与培养基中仅加入PHA组(110397±486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0,P〉0.05;t=0.3286,P〉0.05)。各种刺激物加入培养基后,CBMC的^3 H-TdR掺入率均明显高于PBMC。结论MLT不但可诱导PBMC活化增殖,也可诱导CBMC的活化增殖,且其对CBMC的作用强于PBMC。 相似文献